2015年03月12日06:03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唐全合,男,57岁,高中文化,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唐庄村人,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河南省劳动模范”。2009年11月注册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经营总面积达10170亩。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中原三农网记者 何难 文/图
2月27日上午10点,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唐庄村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全合掏出钥匙打开办公室的门,办公桌上一侧放着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的奖杯,2月5日农业部授予了他这个荣誉,河南有6000多万农民,8万多家合作社,而他却成为了我省唯一获得此荣誉的人。
2009年11月,唐全合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又用自家房子抵押贷款筹了200多万元,总投资985万元注册成立鹤壁市聚喜来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好村主任换届,唐全合决定不再参选,专心当职业农民。
合作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流转,他找到刘寨村村支书武全仁让他帮忙流转土地。
开始没人响应,好多村民不理解,最后唐全合决定先给钱再种地,只要签了合同,提前一年支付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连本该归合作社的良种补贴也让给村民。
同年秋天又遭遇倒伏,一季赔了30多万元。
虽然遭遇了各种困难,唐全合却没想过放弃,他就认准了要当职业农民。
职业农民的新思维:农田里搞起私人定制
2010年,刘寨村村民冯友义把家里的十多亩地流转给了唐全合,自己又加入了合作社成了社员。
“农闲时就在周边工地上干水泥工,农忙时就回来干农活。这两天正撒化肥,一天能给我70块钱的工钱。”冯有义说。
为了壮大合作社的力量,唐全合鼓励村民带农机、带土地、带资金、带技术、带劳动力入社。对于不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民,还可以根据自愿选择托管和阶段性托管。
“只要一亩地向合作社支付1000来块钱的托管费,合作社就保证一年一亩地给村民1100斤小麦和1400斤玉米。旱涝保丰收,村民们也能安心出去了。”唐全合解释说,阶段性托管就是给村民提供耕、耙、播、收或病虫害防治这样的单项服务,合作社社员还能享受10%的优惠。
合作社对三种土地模式进行统一作业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零配件供应、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签订作业服务合同、统一收割。
电脑就是他的腿和眼,地里也装上了高科技
在唐全合的地里,不隔多远就有被栅栏围起来的杆子,栅栏里还有太阳能电池板。这个东西可是唐全合的宝贝,他说:“这就是‘星陆双基’的陆地基站,2011年鹤壁市气象局给我们装的,俺可是全国第一个用上的,想知道地里的情况根本不用出门,温度、湿度、风向、有没有害虫啥都能传到合作社观察室的电脑里,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
在首届“全国十佳农民”通讯录上,唐全合手捧麦苗的照片旁有一行简介:他每年种出来的粮食,足够10万人吃一年。他种地,天上依靠气象卫星,地面借助气象基站,他是全国第一个使用‘星陆双基系统’种粮的农民。”
鹤壁市淇滨区农业局的总农艺师郭全印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唐全合这看两次,指导技术,了解情况。
通过科技的支撑,科学的管理,合作社的粮食产量逐年上升,2013年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697.61公斤、873.4公斤。2014年,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为708.9公斤、874公斤,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入社社员亩均增收超过300元,人均年收入超过了1500元。
只要农民不吃亏,自己就不会吃亏
2月27日上午,淇滨区钜桥粮食万亩核心示范区,“队长”王增法骑着电动三轮车来他的“地盘”,安排人手施肥、浇水。唐全合驱车赶往合作社,俩人恰巧在地头碰上。
“刚把机井的钥匙拿过了,你看这一排机井都出水了。”
“那都中,天气预报说要下雪,肥得赶紧整啊!”
“这不正弄着呢,你看撒肥的来了吧。”王增法说着,三四个妇女骑着自行车来到地头。
今年67岁的刘寨村村民王增法年轻时是生产队长,2010年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唐全合后又被返聘回来,管理流转的500亩地,时隔30多年,王增法又当上了“队长”。王增法说,干“队长”也挺轻松,一年顶多也就忙个四个月。
“俺拿的可是年薪,一年6000块。”王增法说,跟老唐干就是看这人中,他要是不中,俺在家歇着也不挣这6000块。像王增法这样的“队长”,合作社有十多个。
到今年麦收,5年的土地流转就要到期了,唐全合打算重新规划土地,成方连片流转。
王增法对下一次的土地流转很看好:“老唐包了5年的地都是提前给钱,连良种补贴都给俺,5年了他是啥人我们也都了解了,现在村里人都想让他包呢。”
唐全合一直坚信:“只要农民不吃亏,自己就不会吃亏。”
唐全合的融资梦:要是土地经营权能抵押贷款就好了
说起困难,唐全合的回答就一个字:钱!
“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唐全合说,农业项目都是很难贷到款,成立合作社时抵押的还是自己的房子。以前鹤壁市开过一个银企对接会,想让银行贷点款给我们合作社,谈得倒是挺顺利,最后还是卡在抵押物上,不了了之。
唐全合说:“合作社最值钱的就是地了,而土地流转出让的仅仅是经营权,承包权归农户,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而现在三权仍然不明晰,很难通过抵押经营权拿到贷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到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3月5日,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土地确权。这对搞农业的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确权之后,去哪个银行贷款,程序又是怎样的,现在还都不知道,但我相信国家会出台更详细的政策,来真正解决农业项目贷款难的问题。”
问及当选“全国十佳农民”的感想,唐全合说:“能当选‘十佳’农民确实很高兴,也让我有了压力,现在能做的就是一门心思地把合作社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唐全合仍然坚信自己投身农业是正确的选择,认为未来国家对农业的政策会越来越好。
不惑之年,唐老板要种地
2002年,在建筑行业干了27年,积攒了几百万身家的唐全合突然决定回村种地。
“孩子倒没说啥,我老伴儿意见可大了。说什么好好的老板不当,折腾着去种地,连农民都不种地了,还说我一直干的都是建筑,根本没种过地,咋种?”回忆起打算承包土地那会儿,唐全合说。
这场持续近半年的争论,最终以妻子王清菊的妥协而告终,2002年唐全合承包了120亩村集体的土地,如愿当上了农民。
这一年,唐全合在土地上赚到了一些钱。2003年扩大到200亩,却在秋天遇到了大旱,把上一年赚的钱也给赔了进去,土地的租金都成了大问题。
就在唐全合为每亩1200元的土地流转费发愁的时候,2003年12月31日,中央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一号文件。
文件出台后,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开始实施,唐全合又得到了鹤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鹤壁市淇滨区政府每亩补助了400元钱,又修了路,打了井。这让唐全合大大松了一口气,也更加认为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拿出全部积蓄,他非要做职业农民
2005年,河南全省免除了农业税,这一年唐全合当选唐庄村村主任。
在任几年间,他对农村、对土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年轻人出去打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很多地都撂荒了,有的村民把庄稼种上就出去打工,收获时回来,匆匆忙忙一收了事儿。唐全合寻思,如何才能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2008年,唐全合参加了淇滨区政府组织的考察活动,到焦作市博爱县等三四个地方考察学习农业专业合作社。看到了合作社的好处,回来后唐全合就打算自己也成立一个。
同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允许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有了政策的支持,唐全合心里更有谱了,他决定成立合作社,当新型职业农民。
人物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