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顺应群众期待 擦亮民俗文化品牌

顺应群众期待 擦亮民俗文化品牌
 


作者:谢静怡  加入时间:2015-3-9 11:03:07

刚刚落幕的第七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集聚民间艺术精品,持续提升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品位,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鹤壁日报记者 解静怡

3月6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在百姓的狂欢中、在游客如潮的好评中落下帷幕。本届民俗文化节本着节俭的原则,顺应广大群众对民俗文化的期待,既源于人民又还节于民,大力弘扬传承了民俗文化,扩大了鹤壁对外影响力,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使民俗文化节的品牌越擦越亮。

   

顺应群众期待

原汁原味展现民俗

 

“今年的民俗文化节更加顺应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原汁原味展现民俗。每个活动参与游客都是人山人海,文化味儿越来越浓。”郑州游客赵闻告诉记者,鹤壁的民俗文化节是老百姓的“狂欢节”。

如何办好民俗文化节?我市立足群众需求,把群众的愿望要求放在第一位,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节目编排、安保、交通等各方面创造条件,方便群众逛庙会、赏民俗。

“在举办民俗文化节以前,浚县古庙会的内容很单一,除了村里玩玩社火、赶赶会,再没有别的什么了。现在的民俗文化节活动内容一届比一届多,让社火、民间手工艺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尤其是今年民俗文化节中的非遗展演,分了几个小单元,如‘别样墨香’、‘中华瑰宝’、绝活绝技等,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展示、保护和发展的平台。”浚县民间泥塑手工艺人柴秀建说。

浚县民间艺术家李连顺是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名老浚县人,李连顺说:“我觉得在春节‘年味儿’越来越淡的大环境下,民俗文化节的‘民俗味儿’却越来越浓,这点很难得。很多人都对童年时的‘年味儿’很留恋,人们需要一个能够让自己回归传统的环境,也需要一个平台让全家人充分感受‘年味儿’,民俗文化节就是这样一个从百姓角度搭建的平台。今年我参加的非遗展演,脸谱泥玩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民俗文化节的成功。”

 

挖掘抢救民俗文化

展示民间文化瑰宝

    

“随着今年社火表演规模的扩大和次数的增加,村里人表演社火的积极性更高了,原本濒临失传的社火项目又重新拾了起来。希望传统技艺能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标记浚县历史的文化符号。”浚县善堂镇老秧歌演员杨先生说。

今年的民俗文化节中,人们看到了一些近年来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浚县文广局有关负责人邢玲玲告诉记者,有200多年历史的浚县秦李庄村皮影戏引来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看,这是他们停演37年后的第一次展示,是民俗文化节给了演出团队这个机会,他们才抢救性地整理了表演皮影戏的道具和唱词。通过挖掘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项目,有利于激发、调动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促进文化的传承。

在今年的民俗文化节中,全国性的“山花奖”社火大赛、百余个省内外的非遗项目展演,让传统民俗文化更深入老百姓的生活,让中原民俗文化在节会中碰撞交流,也是众多民间艺人对民俗文化节的期盼。今年的民俗文化节社火、唢呐等赛事规格是历年来最高的。 

河南大学民俗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彭恒礼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宝贵资源。鹤壁市深入挖掘、培育和发展地域文化资源,做好弘扬传承民俗文化工作,挖掘、抢救、展示中国民间文化瑰宝,不仅交流民间艺术成果,集聚民间艺术精品,还激发了民间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

 

借势而为

为发展添活力

    

采访中,许多人认为,我市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节这一平台,提升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力、品位和档次,使民俗文化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更加顺应广大群众对民俗文化的期待,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繁荣成果。

在第七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经贸洽谈会中,总投资164亿元的17个项目在会上签约。“百团万人逛古城暨万人自驾游运河”活动中,来自晋冀鲁豫的71个团队、100多辆自驾车3000人热情相聚,大批游客在民俗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流连忘返。

采访中,不少专家学者及部分单位负责同志表示,如何把鹤壁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节相结合,借节会扩大鹤壁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客商,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杜永庆认为,要继续挖掘更多的传统民间艺术项目,通过民俗文化节把这些文化推广传承,争取更多像“山花奖”这样的国家级大奖落户鹤壁,进一步提升鹤壁民俗文化的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华斌认为,鹤壁应以“中国社火之乡”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商业,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良性发展的模式。一些专家还提出以民俗文化节为契机开辟鹤壁一日游等建议。就如何更好地将民俗文化节与旅游业相结合,市旅游局局长张涛告诉记者,市旅游局将进一步建设、宣传、推介、营销我市旅游业,以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吸引外地游客,依托民俗文化叫响民俗旅游品牌,同时加强景区安全管理,提升文明服务水平。




 
     
顺应群众期待 擦亮民俗文化品牌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