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淇水情深深》第二十三章 调研淇水湾

《淇水情深深》第二十三章 调研淇水湾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2-2 12:43:59

按照市领导的指示,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县区参加,共同对淇水湾生态环境、文化园区建设进行调研。

新上任的华青参加了这次调研活动。他没带车,和市委宣传部的柳部长同坐在一辆车上。

华青和柳部长,由于过去的工作关系,接触比较多,比较熟,关系比较好,都相互比较了解。

柳部长:常务副部长、并兼社科联主席。

他给人的印象是:懂业务,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身先士卒,身教胜于言教;待人诚恳,热情交心;工作敬业,踏实肯干;钻研业务,求真务实;业余时间喜欢看书、查资料,不惜烦琐考证、编书写文章,是位既能做组织领导又能做学问的部长。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深受华青仰慕和爱戴。

当准备走的时候,柳部长对司机说:“往滨河区拐拐,接一个人。”接着又补充道:“是区委宣传部的赵部长,刚从技术学院提拔的。……还是位学民俗专业的女博士。”

“区委宣传部的赵部长?刚从技术学院提拔的?……还是位女博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坐在车上的华青想:“会不会是赵丽娜?前一段听到了她要提拔的风言风语?”

华青也没敢问柳部长,走着想着,想着走着,不觉车来到滨河区的门前停下。

来人很准时。一位头戴遮阳帽,身着连衣素花裙的女同志,从区委区政府大楼台阶上走了下来。越走越近,越近越看得清,果然是她——华青很熟悉的赵丽娜。

华青赶紧打开车门。丽娜快走几步上了车,分别与车上的人握手寒暄。

当握到华青时,丽娜笑啦:“你怎么在上面?看起来我们两个真是有缘分,走到哪跟到哪……

柳部长不解,问道:“你们俩认识?”

华青笑眯眯的,没吭。

丽娜抢先说:“鹤城不大,谁不认识谁?打过交道。”

柳部长笑道:“那以后就方便多啦——熟人好办事。”

“是啊,是啊。”丽娜笑嘻嘻的,显得特别活跃。

…….

淇水湾的调研,实际上是指“鹤城新区淇河南段”的调研。

鹤城新区淇河南段,正好是古代卫地“淇澳(YU)”之地。也可称“淇卫”之地。淇澳(YU)的“澳”字,是指淇河的转弯处;《诗经》里有“瞻彼淇奥,绿竹漪漪(E)”、“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等名句。“奥”和“澳”,在古代通用。

“淇卫”之地之“淇卫”,是指“淇水卫地”。缘由: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里的淇河文化,大部分源于西周至卫国时期的诗歌,所以说淇河也是一条诗河。

通观《诗经》,与淇河卫地有关的诗歌共计58篇,占整个《诗经》篇幅的19.0%。别看淇河不大,但淇河却闪烁着中华远古诗文化的光辉。

鹤城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很早就开始做淇河文化这篇文章。

最早在1984年,市地方志编纂机构的建立,就开始收集整理淇河文化的资料,宣传淇河文化。

九十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市委、市政府动议南迁,在淇水河畔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淇河文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46月,市政协在市委的领导下,为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淇河文化,独具慧眼,首当其冲,专门成立了淇河古诗编辑委员会,设立编辑部,组织全市有关专家学者10多人,收集查找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编辑出版了《淇河古诗三百首》,促进了鹤城市淇河文化的研究,推动了淇河的综合开发和旅游的发展,提高了鹤城的知名度,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2006年之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把文化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加强了对淇河的保护和治理,开展了城市标识的大讨论,确定了25项“鹤城市城市文化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成立了鹤城市淇河文化研究会,全市文化建设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

目前,淇河市区段已经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淇河湿地公园、淇水诗苑,已经落成。成为鹤城及周边市县参观旅游的一个亮点,受到市民们的欢迎。浮山森林公园、大赉店遗址正处在规划建设中。淇水湾的规划和建设,是将来大新区的中心和亮点,自然成了市民关注的重要地方。

柳部长牵头、带队组织的这次调研,就是组织实地考察,拿出具体可行的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调研组先后考察了鹿台、花窝、浮山、高村古石桥、淇水关、纣王墓、宋庄古墓遗址和卫国古城墙遗址等。分别听取了当地关于鹿台、淇水关和卫国古城墙遗址情况的汇报。

鹿台遗址:在鹤城新区钜桥镇刘寨与申寨之间,约市区南七里许,两面濒临淇水,面积100余亩。原本是一个大的土堆遗址,年深日久,遗址被分割成六块台地,所以又称陆(六)台、六鹿台,被分割后形成的小鹿台又有各自的名称,从东向西排列有序。

六鹿台中有4座鹿台在上世纪“农业学大寨”运动中被严重破坏。到1980年文物普查时,二、六号台地被夷为平地,三号台地仅存667平方米,四号台地幸存2668平方米,唯有一号、五号台地保存完好。剩下的两座鹿台作为古代鹿台遗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于20009月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其四周断崖暴露遗迹,可见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上层为两汉文化,下面依次为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遗址中文物种类繁多,有石斧、石镞、石锛、石镰,彩陶钵残片、鼎足、鬲腿,骨锥、骨簪、骨镞,铜镜、铁钺、铁钩镶等。省、地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曾数次考察,采集了实物标本,一致认为是一处历史价值很高的古文化遗址。请求市委市政府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要很好的加以保护。

花窝文化遗址:位于鹤城市淇县县城东北约15公里的高村镇花窝村淇河西岸,发现了人类活动最早的古迹。这处古迹于19793月发现,仲夏开始试掘,不仅发现了古代的灰坑,而且还出土了石器和陶片。石器有铲、斧、凿、磨棒,还有少量的尖状器、刮削器等;陶器均为红陶,有小口双耳壶、夹砂罐、三足器等。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花窝遗址距今已有7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发现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在豫北还是首次发现。它对填补仰韶文化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历史空白和探索仰韶文化的渊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要求在今后建设淇河旅游观光带中综合考虑。

淇水关古城遗址:淇水关是鹤城市淇县最早的古村落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的古关之一。很早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到了夏朝形成聚落,早期先后叫猿店、山河镇,殷商后期改为淇水关,明万历年间更名高村桥,1958年改为高村村。东临淇水,西望太行,南北通衢,古关驿道。殷商末年,帝乙迁都邑(今淇县),并改邑为朝歌,其子帝辛(纣王)仍以朝歌为都。淇水关为朝歌城北重要关隘和屏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历朝各代兵家必争之地。

淇水关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淇县志》记载,高村为淇县建制镇。寨垣整齐,修有四门,十分坚固,南北官道由南门到东门穿街而过,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昔日的淇水关,风景优美,河水碧透,岸柳倒垂,修竹猗猗。是“淇澳”的所在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就是指的这里。南门上方勒石镌着“淇水关”三个刚劲挺拔的盈尺大字,西北门上勒石“山河镇”,东西两门分别勒石“淇澳绿竹”和“行山映翠”,四门高大威严,为古代淇水关胜景之一。

 淇水关在历史的长河中,曾为社、里、镇、乡的机关所在地,加之南北通衢,又是著名的码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当时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特别是明清时期,淇水关作为军事要地的色彩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如日中天的商业贸易,那时的淇水关繁华热闹,过往客商云集,大街两旁店铺林立,有馍铺、药铺、肉铺、杂货铺、钱庄、车马店、饭店等上百家之多,叫卖声声,不绝于耳。 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在与八国联军签定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从西安返京曾路过于此,并在新建的行宫小憩,然后匆匆渡过淇河。光绪皇帝在此留下“风水宝地”碑刻于今,弥足珍贵。

淇水关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历史典故多。二是文物古迹多。三是频临淇水,居高临下,是块风水宝地。尽管历史上屡遭自然、人为破坏,但幸存下来的大量名胜古迹,不仅是高村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一张名片,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镇历史长卷上的凝固音符,是人类先民和历代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是古代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历史见证。 请求市里在搞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为发展经济和文化旅游做出贡献。

……

在这次淇水湾调研中,淇水关考察是重点一站。所有调研人员都先后在淇水关南门、东门、古石桥、“夫妻树”前照相留念。

这里,还有必要说说那两棵“夫妻树”,它是淇水关的一景,就像桂林的“象鼻山”、“八匹马”,长江三峡的神女峰,淇县灵山寺的女娲峰一样,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反正是怪像的。

这两棵树在原乡政府的大院里,一松一柏,一雌一雄。两棵树均高10.5米,相距约3.5米。雄树朝雌树伸出一枝,似要牵拉雌树的手,雌树则羞羞答答,侧身躲避。枝干缠结,不离不分,犹如一对谈情说爱的恋人,耳鬓厮磨,亲亲我我,情意缠绵。也怪,东边的雄树无果,西边的雌树结籽。当地人赞曰:“夫妻树”。

村民讲,这里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

    相传明万历年间,一位青年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淇水关,住进一家客店里。不幸书生偶感风寒,高烧不退。幸亏被店主的女儿发现。二话没说,赶紧请来医生,号脉开药,进行诊治。数天来,店主的女儿也不怕别人笑话,跑前跑后,拿药煎药喂药,日夜守在书生的床前。经过店主女儿的精心照顾,书生病好如初。常言说:男女在一起,哪能不动心。日子久了,书生和店主的女儿相互产生了爱慕之心。一个说非她不娶,一个说非他不嫁。爱的死去活来,如漆似胶。转眼,皇王开考的日子就要到了。已经私定终身的二人,难舍难分。怎么办?每年京城开考的日子只有一次,也不能不去。书生和店主的女儿想了一个主意:在院子里东西各植一棵松柏,让两棵情侣树来见证他们真正的爱情。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店主的女儿也不见书生的音信。以为书生变心了,哭了一天又一天,茶饭不思,日夜难安,欲去把那两棵情侣树刨掉。

不想有一天,大街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高头大马、花轿、仪仗队沿街而来,好不热闹!听说,店主女儿要等的那位书生考中了进士,中了头名状元。头戴金花,身穿红袍,要来完婚,带夫人赴任。你想,店主女儿的家人和淇水关的村民是多麽的高兴!

他们都说:他二人种的那两颗情侣树真的显灵啦。从此,村民们将那两棵情侣树改成了“夫妻树”,以此纪念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

赵丽娜、华青在这里照完合影,是最后一起走的。望着夫妻树,久久不愿离去。

丽娜想:“但愿她和华青,也如夫妻树,相互牵手,恩爱百年,永不分离……




 
     
《淇水情深深》第二十三章 调研淇水湾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