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生态鹤壁

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生态鹤壁
 


作者:陈静  加入时间:2015-11-19 12:58:35

——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纪实

 2015-11-19 02:09:46

 

  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范围为西起107国道,北到黎阳路,

东至护城河,南到淇河。其中建成区24平方公里。
 

淇水乐园南游园湿塘

  刚刚主体完工的淇水大道,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其中。
 

植草沟示意图 

华夏南路透水铺装横断面图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桃园公园鸟瞰图
(桃园公园位于淇滨区华夏南路与朝歌路交会处)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这是一座曾被《诗经》里39篇诗歌直接描写的文化之城,“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这是一座“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仙境之城、传奇之城,高山峡谷,清流见底,千峰竞秀,风光秀丽;

这就是鹤壁。

 

建设海绵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辖2县3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161万。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道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和荣誉。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也面临着水资源极度短缺、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已成为华北平原南部最大漏斗区;现有水系及调蓄设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遇大雨就积水,雨过后就缺水。

同时,淇河作为海河流域唯一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的河流,水环境及水源保护意义重大。

总的来看,建设海绵城市是破解这些难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我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打造海绵城市我市独具优势

——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我市年平均降雨量664.9毫米。近年来,通过大规模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工增雨作业,我市降雨量逐年增加,年平均降雨量近700毫米。我市坚持把生态宜居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前期规划中已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河流、沟渠等自然排水空间实施了保留和保护。我市土壤渗透性好,植被覆盖率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淇河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居全省60条城市河流第一位;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82.2%,全省第一;主要生态指标连年居河南乃至全国前列。这些都为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拥有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我市经济发展较快,财力增长后劲儿充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682.2亿元,同比增长10.1%,居全省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18.8%,居全省第三位。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积极探索运用亚行、世行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努力走出一条财政资金有偿使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新路子。

 

——前期积累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市还成功创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等20多项国家级试点示范,这些都与海绵城市建设密切相关,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

 

大刀阔斧 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24平方公里,在开发、待开发5.8平方公里,建设期为2015年至2017年。总体目标为: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内河水系水质不低于Ⅳ类标准,年均雨水资源综合利用量1387万立方米以上,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试点区内),6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按照《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2015年至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有六大类68项317个,包括绿地广场类项目24项、城市道路工程项目11项、雨污分流改造类项目6项、河道治理类项目10项、城市防洪与水源涵养类项目5项、建筑小区类项目12项261个。试点项目总投资32.87亿元,其中PPP模式5.63亿元、政府投资27.42亿元,PPP模式所占比例约17.1%。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在组织领导方面,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范修芳任组长、市长和有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兼办公室主任,11个市直部门和4个城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6月份以来,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四大班子联席会、市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等,研究、安排、推进试点工作。近期,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听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随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进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在规划编制方面,我市十分注重海绵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统筹协调,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的理念和要求。对需要完善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等专业性规划,进一步修编完善。已出台《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说明提纲暨设计指引》,正在制定《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技术导则》《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营维护手册》《鹤壁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等标准、规范和图集,为海绵城市建设和绩效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制度,把海绵城市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和政府目标考核。在规划和相关手续办理上,既坚持合法合规又注意从简从宽,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

——在专家团队方面,聘请全国知名高校和规划设计单位及雨水处理企业10名专家组成顾问团,参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研讨、审定等,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同时,邀请专家开展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合作专题培训,组织人员参加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培训班,到南宁、西咸新区等地学习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未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突破

 

海绵城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的,严格来讲海绵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

通过3年的努力,鹤壁不仅将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更将在保障城市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

 

——社会效益预期

 

●保障城市安全

增强城市对于雨水的综合管理能力,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体系,使试点区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加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改善人居环境

将基本恢复城市开发前的水文循环特征,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试点区多个水系的生态整治,使滨水景观与城市防洪排涝有效结合,促进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极大改善人居环境。

 

——经济效益预期

 

●提高经济效益

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促进本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供水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减少绿化浇灌用水需求,有效缩减城市地下雨水管渠系统的规模。

●降低运营成本

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减少因此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减少对雨水管渠等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规模需求,直接降低城市防洪及排水防涝工程的运营维护成本。

 

——生态效益预期

 

●环境效益

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通过生态化设施建设,雨水实现自然净化、下渗,可以补充当地地下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并维持正常的自然水文循环特征。

●景观效益

注重建设适宜当地的生态化设施,与园林绿地和景观水体相结合。自然、生态设施的建设,可为水生植物、动物提供良好生存条件,有利于正常水生态系统的维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持。

不仅如此,鹤壁未来3年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还将为我国中部平原地区存在类似问题的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重视与努力 坚持与付出

——我市申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路

 

1月21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

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现代、生态、低碳城市建设,获悉国家组织申报海绵城市的消息后,我市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及早动手、及早谋划,对申报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同国家部委、省厅进行汇报沟通,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相关部门安排专人负责联络和收集信息,及时掌握申报动态。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精心准备,参加答辩评审。

今年2月,经过演讲、答辩,我市在全省10个申报城市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全国竞争性评审程序,并最终从33个申报城市中胜出,成为2015年度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未来3年,将获得超过12亿元的国家专项补贴资金。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城市建设层次起到重要作用。

从1月21日财政部等联合下发《通知》,我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到2月份在全省10个申报城市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全国竞争性评审程序,再到4月初从全国33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15年度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短短3个月,我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部分在建项目

【华夏南路】

 

淇滨区华夏南路是我市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改造范围是北起黄河路、南至鹤煤大道,全长1200米。

——改造措施

人行道透水铺装:透水铺装中空隙的蓄水能力能够容纳厚度不小于45毫米的降雨,且入渗能力能够使上述所蓄雨水入渗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人行道高度提升:人行道绿化带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下沉高度及改造长度,应能满足道路红线内23毫米以下雨水不外排,且入渗时间不超过24小时。

设置植草沟:由于中央绿化带内景观已经形成,不宜完全做下沉处理,可沿人行道边设置植草沟,增大中央绿化带对雨水径流量的控制,从而使道路综合径流量得以提高。

雨污分流:采用顶管技术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减少水系污染,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率。

——改造效果

改造后的华夏南路一年中超70%的降水都可以进行雨水综合利用,补充地下水。改造后的排水系统,可满足两年一遇的各种大到暴雨,雨水经下水道调蓄后可以安全排放。

【淇水乐园南游园】

淇水乐园南游园北接会展中心广场,南至南海路,东临淇河路,西依淇河,绿地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改造措施

地下蓄水池:用于收集、回用会展广场的雨水。蓄存下来的水,可作园林用水,溢流出来的水将被排至淇河。

雨水花园: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设计雨水花园,进行有效的雨水渗透和净化。

旱溪:在沿河栏杆处进行旱溪改造,建成具有倒抛物线形的下沉坡度,加强渗水效果,净化雨水。

湿塘:利用现有天然水塘设置湿塘,在平时发挥其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在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

渗水砂池:利用现有健身场地设置渗水砂池,让雨水降落后经层层净化最终下渗至土壤内。

——改造效果

改造完成后,整个绿地80%的降水都可以进行雨水综合利用,或用于补充地下水,或通过蓄存作为园林用水。多余的雨水还可以经过净化排放至淇河内。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海绵城市,也是个比喻说法。简单来说,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蓄存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比如浇灌花草树木、清洗城市道路和建筑等,可为城市节约大量水资源,缓解城市水危机。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所以,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转变观念。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海绵”来自哪里?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

城市“海绵”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更重要的,那些被“海绵”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浇花、浇树、洗车……因此,有人说:“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生态魅力。

 

■ 声音 

  结合鹤壁实际情况,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时,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广场、水系等建设为载体,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门、各专业要统筹配合,改变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水务与工程专业研究院院长张全

保护碧水蓝天,拥抱绿色生活。美丽不仅在“面子”,更在“里子”。建设海绵城市,要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张希中

希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我市能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解决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问题,真正建设成为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

——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淇滨区园林局副局长孙小花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也面临着水资源极度短缺、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希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让我们现有水系及调蓄设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令城市不再“渴上加渴”。

——关心海绵城市建设的市民王欣欣



 
     
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生态鹤壁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