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化新闻 - 收藏《诗经》藏品传承文化

收藏《诗经》藏品传承文化
 


作者:王民 曹国厂  加入时间:2015-11-15 15:47:57

原题:河北老人收藏《诗经》藏品传承文化

2015年11月14日 18:33:05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石家庄11月14日电(记者王民曹国厂)“长发其祥”花钱、“麟趾呈祥”婚书、“万寿无疆”瓷瓶、“燕尔新婚”湘绣、“天保九如”牌匾……60岁的田国福一边介绍老物件,一边慨叹《诗经》文化的博大精深。

  田国福是河北河间诗经斋主、诗经文化传承者,河间市诗经村是2000多年前西汉毛苌设馆讲授《诗经》的地方,至今遗迹仍在。《诗经》内容涵盖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植物等方面,是反映周朝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田国福说,在古代,《诗经》是学校的必读课目,也是读书人的启蒙读物。《诗经》元素在古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花钱、婚书、瓷瓶、牌匾……都能找到《诗经》的影子。

  田国福给记者展示了一款烟台宝成银楼诗经花卉茶托,上面刻有“如日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天保》,意思是“像上弦月渐满,像太阳正东升,像南山寿无穷”,祝贺福寿绵长。他收藏的一张1949年的订婚证,背景内容是《诗经》里的“关雎”,一张1954年的结婚证上背景内容是《诗经》里的“国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幅湘绣上绣着“燕尔新婚”。

  “每一种物件都是活教具,起到教化民风的作用。到今天,人们很少见到这类东西了。”田国福说。他不仅收藏大量与《诗经》有关的物件,更主要的是收藏各种版本的《诗经》古本,10多年来收藏了500多部、上万册,最早的一部为明嘉靖年间的。

  田国福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认为,《诗经》并非“高大上”,其实在过去很接地气,普及程度非常高,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在民间有很强的生命力。

  田国福说:“古人用《诗经》的悠悠古风陶冶情操。当今,仍然可以发挥《诗经》的教化作用,关键在于引导。我们完全可以给《诗经》配上插图,在中小学生中普及。《诗经》接上地气,才不会渐行渐远。”

 


 
     
收藏《诗经》藏品传承文化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