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由蓝风筝想到我的父亲母亲

由蓝风筝想到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郝洪山(新疆)  加入时间:2015-10-30 14:06:32

2015-10-30 02:18:06

□郝洪山(新疆)

此时此刻,我是在看着没见过面的外甥女(蓝风筝)这封来自加拿大的寻亲求助信写下这一段文字的。而且,在还没有看完它时,我已泪流满面。我之所以没有看完,并不是因有事耽搁,而是自己不忍心一下子读完这篇不足千字的寻亲信。因为,这封信中有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和我难舍难分的亲情与乡情。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蓝风筝附在信后的个人简历、经历和取得的成绩和成就,我是没有仔细看的。这一来是因为我在看信时那份激动与感动让我有些情难自抑。二来可能是源于一种自信和底气。因为,在我心里,从我们故乡那个英雄好汉辈出的土地上走出来的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是优秀的、出色的,我觉得这是毋庸置疑的。

还是在几天前,我的大哥亚山从河南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的一个远在加拿大的晚辈,通过淇河文化网站找到姚慧明先生寻找我们。她说,她是在加拿大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庆典活动后,特别想寻找自己姨姥姥一家的后人,特别想了解她从未见过面的姨姥姥、姨姥爷的一切。费尽周折后,她和亚山通上了电话。大哥说,在断断续续的通话中,他们激动万分、他们感慨万千、他们兴奋非常……

其实,我是特别理解蓝风筝的心情的。虽然她二十多年前去了国外、我四十多年前去了新疆,但对家乡、对亲人、对父母的思念却是相同的。

记得多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山东菏泽老干部的回忆录,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商家营一带是老区,郓巨县政府和四区政府常驻在这里。商香斋感到肩上责任重大,率领儿童团员们严格盘查行人,以防奸细混进来破坏。这一天,县长郝明甫带着警卫员进村,在村口让儿童团查住了。“站住,上哪儿?”“就到这里,商营。”小家伙一手持红缨枪,一手伸过来:“路条。”县长走得匆忙,忘带路条了,也没开介绍信,只好摸摸口袋说:“忘了,下次补上吧!”说着就要往里走。“不行,没有路条不能进村。”儿童团员把眼一瞪,端起了红缨枪。警卫员赶紧上前解释:“这是县长。”“县长?县长能没有路条吗?你们不能走,快,去报告团长。”另一个孩子急三火四地跑到村里,找到商香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番,商香斋立刻带着几个儿童团员奔向村口。此时,一个农会干部恰巧来了,认识郝县长,这才解除了警报。郝明甫不但没生气,还在大会小会上提出表扬:“商营的儿童团警惕性高,站岗认真,很好!”从此,商家营儿童团名声大振。县里区里常找他们完成一些任务。

当然,我是想了解那一段抗战的岁月,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里提到我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后来,辗转联系上了人在济南的作者许晨,又通过许晨联系上了书中的主人翁、现仍居住在山东菏泽的商香斋老人。当我和商香斋老人通上电话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亦都是激动万分。他给我讲起了战争年代的父亲、母亲,讲起了当年的抗战、打游击。我则向老人介绍了父亲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55岁时便在关押中含冤去世的情况。老人听罢,唏嘘不已……

我和蓝风筝虽未见过面,但彼此感情相通。她15岁离家去京求学,我15岁远赴新疆当兵。尽管北京、新疆远隔千山万水,但二人当时都是15岁的孩子,对家、对父母的思念是一模一样的。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

应该谢谢蓝风筝。她不仅让我们又多了一位甚至几位亲人,而且还让我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又一次走进了我的家乡,走近了我的亲人,走近了我的父亲、母亲。

  倘若我们的父母地下有知,也一定会替我们感到高兴的。真的,谢谢蓝风筝!

 


 
     
由蓝风筝想到我的父亲母亲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