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史资料 - 鹤壁史话——从战犯到公民(四十二)之九

鹤壁史话——从战犯到公民(四十二)之九
——记已故原鹤壁市政协常委牛万山先生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10-14 0:21:52

2015年10月13日 22:04:25 

 

十六、在福利院工作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次,但共产党不仅给了牛万山第二次生命,而且给了他自由,给了他幸福,给了他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特赦后,牛万山回到了家乡鹤壁,住进了市委招待所。根据党的政策精神,市委分管统战工作的书记,市委统战部长,政协主席,都前往他的住处看望,热情地鼓励他彻底改变自己过去的立场、观点,完全站到人民群众方面来,开始新的生活。

市领导恳切地谈话,热情的鼓励,使他非常感动,加深了他对以往的罪过的认识,增强了他要为人民做些有益事情的信心。

市有关部门对牛万山的工作进行了研究,根据他年事已高等具体情况,安排他到市福利院做力所能及的传达收发工作。

他对这个工作安排很满意,但也担心别人了解他的情况,受到人们的岐视。然而,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福利院,院领导对他的生活关心照顾,帮助他安排的井井有条,无微不至。当时他已七十二岁,为了减少他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特意安排了两个孤儿兄妹照顾他的衣食住行。平时他有了病,院里同志请医送药,问寒问暖,热情照顾。每逢过春节,院里同志把他当作长者看待,前往给他拜年贺节,亲热交谈。这一切使他深深感到,作为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是多么的幸福。此时,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附近商店买了笔和纸,请人写了几张条幅,借以鞭策自己,以晚年之余力,为祖国四化作微薄贡献。

牛万山把党和人民对他的关怀照顾,作为激励自己搞好工作的动力。本来福利院领导安排他做收发工作,而他又主动要求承担了烧开水和打扫院内卫生的工作。清晨,他早早起来,把院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给同志们创造了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福利院有一部电话,安在他的房间里,什么时间来电话,什么时间叫人,从没有说过麻烦。由于他工作努力,自—九七七年开始,曾多次被评为该院的先进工作者,并获得奖状和奖金。

他每当看到墙上的奖状都激动不已。他觉得这不仅仅是—张普通的奖状,而是人民群众对他从—个战犯到一个公民的工作评定,是党和人民对他的信任。

这一切,犹如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了他的心,消融了他心头的冰雪。新的工作,新的生活,新的环境,给了他生活的信心和力量。

牛万山工作努力,生活愉快、轻松,唯一感到美中不足的是,他不知道妻子与儿女的下落,只知道大女儿炳云去了台湾,但生活的怎么样—概不知。当他看到别人下了班和全家人欢聚在—起时,他就思念亲人。然而,这种痛楚又怪不得别人,是自己以往的过错把家庭拆散的,只有责备自己。

他曾根据别人提供的地址,给远在山西侯马的妻子写了封信。他等了很长时间,终于等来了妻子的来信。在统战部门的帮助下,他还知道儿女们的—些情况。

牛万山取过两房妻子,结发妻子是汤阴县李柱村人,耶稣教徒,早已因病去世。前妻留下一男三女,长子叫炳钧,1950年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武汉市肉联厂任一级机电助理工程师,1957午反右斗争时,被打成右派。后因电机事故,被判刑七年,还在关押期间。长女叫炳云,1948年随李振清岳父母去了台湾,至今音信全无。次女叫炳华,昆明炮兵学校毕业,后随丈夫调安徽省合肥市,在外贸局做会计工作,有两个男孩。三女叫小叶,牛万山南逃时,留在河南汲县农村,现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给他来信的是牛万山的续弦,家是鹤壁市柴厂村人,叫王凤英。1952年牛万山被捕后,于1954午通过法院和牛离了婚,后来带着次子武兴、三子柳兴、四女宝香去了山西省侯马市,并嫁了人。

牛万山看完信,知道这些情况后,高兴的是儿女们都长大成人了,伤感的是妻子改了嫁,一个女儿去了台湾,家人—时不能团聚,自己晚年的生活如何安排? 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疾病也多了起来。

福利院的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他的情况后,都很关心他,希望他振作起来,相信党和政府—定会把他的晚年生活安排好的。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安慰,使他很受感动。他深深感到党和政府,领导和同志都是非常关心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家庭是温暖的,他相信会幸福的度过晚年的

 

十七、晚年暖如春

 

牛万山刚释放那几年,国家处于困难阶段,他的工资待遇不高。粉碎“四人帮”之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和大家一样,过上了宽松的日子。1979年初春,单位给他调高了工资,福利待遇也逐渐优厚起来。

1980年5月,市委对台办公室派出专人陪他和台胞曲纳诗同志,专程到北京参观游览。他们在北京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香山、长城、十三陵、北戴河等风景名胜,看望和拜访了当年的至友亲朋。这次北京之行,是组织上让杨聚水和我陪同他们二人前往的,也是我和牛万山先生第一次接融。那年去北京,牛万山先生已经76岁高龄,但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长途旅行,他激动得几乎—夜没有合眼。在京几天,我们陪他参观游览,每天除了坐公共汽车,还要步行20余里,牛万山兴致勃勃紧紧相随。有一天,在新华社招待所,我问他这几天累不累?他说不累。他还深有感触地说,在二十年代,他到过北京。现在的北京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和旧中国的北京有天壤之别。北京不愧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观光游览的胜地。中国共产党太伟大了!人民太伟大了!国家无限光明,人民值得骄傲。

1980年6月,牛万山从北京参观游览回来,又参加了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会上他当选为市政协委员。1983年3月,在市政协召开的三届四次会议上他又被增补为市政协常委。

牛万山不仅在政治上有了地位,而且在生活上也得到了关心和照顾。他的七个儿女,除了大女儿在台湾外,其他六个,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下,都得到妥善安排。大儿子炳钧的错案得到平反,恢复工作,担任了武汉肉联总厂的高级工程师;二儿子也安排了工作;其他几个,都工作生活的很好。这些孩子后来都来鹤壁看望了他,父子(女)欢聚—起,共享天伦之乐。

1983年,市民政局在福利院盖了一坐新楼,分给牛万山一套新房,并给他配了立柜、写字台、沙发、茶几、藤椅、折叠椅等家具。为了照顾他的起居,还把他的外孙女(他三女儿的女孩)的户口从汲县农村迁来,并安排了工作。党和政府的温暖,使牛万山倍受鼓舞,感慨万分。

牛万山先生搬进新居后,我曾去看望过他。他激动地对我说:“象我这样过去有罪于党,有罪于人民的人,今天能受到如此照顾,欢度幸福晚年,这都是沾沐了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泽啊!”



 
     
鹤壁史话——从战犯到公民(四十二)之九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