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10

淇河文化研究  第十卷 2015年
     

 

文艺作品 - 长篇小说《淇水情深深》自序

长篇小说《淇水情深深》自序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5-1-31 20:00:00
自序

 

小说《淇水情深深》在网上连载完之后,本来我觉得应该把稿子放一放,休息一下,放松放松,过一段时间再作系统修改。就是出版,也就是请人做篇序,不必再作关于此书的文字说明。不料承蒙读者的抬爱。对于书中的人物去向,情节安排等,总是电话咨询并留言问话。

有的说:“结尾合理,恰到好处”;有的说:“结尾太快,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尤其对主人翁的收场,嫌其不圆满”;还有的说:“请你悄悄地告诉我,主人公何须人也有没有你的影子?”甚至还有人要求我作续集,编第二本小说的。等等,不再一一诉说。我想,若一一回复,势必难办,只好来个“写后话”,或者说“自序”。一来,感谢诸公、女士的盛意;二来,也乘机发表我一点想法。

先说说我自己。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一生爱好多,工作变换多,但目标理想可以说只有一个。从年轻时候起,就爱好文学,但事不遂愿。先后从事过文化、教育、工业、经济、干部管理、统战、地方文化、史志写作与研究等工作。但工作即便多变,唯有“爬格子”写作没有变,“坐折板凳熬干灯”,数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笔耕不掇。单著、合著过几本书,文章就写的多啦,多少?我也记不清。涉猎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回忆录、传记、新闻通讯、史学研究,等等。退休以后,我又搞过几年旅游,但重点还是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写长篇小说是近五六年的事,跟我一次去青岛旅游有直接关系。

那是2008年,“五一”节的第二天,阳光明媚,春风荡漾,鸟语花香。我随旅游团来到了青岛。先看了“信号塔”和“海上观光”两个景点,然后来到了青岛的栈桥。栈桥是青岛的标志和象征,如果不来栈桥就等于没来青岛。那天天气又好,尤其是节假日,人多得要命,挤扛不动。我喜欢照相,也喜欢看别人照相,特别喜欢看别人照人物相,从中想学点照相技巧。这时,一对青年男女的出现,引起了我的注意:男的潇洒英俊,女的花枝招展、靓丽貌美;男的殷勤备至,女的柔情似水。女的摆出各种姿势和人物造型让男人拍照,男的不怕苦不怕累,跑前跑后,拍了一张又一张;我追着人家看,转了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这可能就叫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吧?事后,我根据所见,突发奇想,构出了一个故事幻影,并用笔记了下来。这个幻影是什么呢?不瞒诸位说,就是现在诸位读到的《情缘栈桥》了。

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作书名?我是想:任何男女相遇、相知、相爱,都要缘于一个地方,有的在火车上,有的在飞机上,有的在海边,有的在旅游途中,我把华青和冯倩岚的相遇放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栈桥,也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事。就像许仙和白蛇的相遇放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边的断桥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何写?驾驭长篇,我力不从心。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只好按照我的想法去写,走自己的路。从我熟悉的生活中选择人物和小说素材。

首先,写有关文化的小说必须得懂文化,写旅游必须得懂旅游。男主人翁华青是学中文的,也研究历史文化,也懂旅游;三个女人,有的是中文博士,有的是旅行社导游,有的是卖文房四宝、珠宝玉器的,都沾文化的边。把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名胜古迹揉进小说里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我认为也是顺理成章的。其次,命意和总体构思:是以永恒的主题——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以经济建设、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文化工程建设为背景,来展开这部小说的。其三,手法上:即一个男人与三个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女人的爱情纠葛。一号人物华青,我是按照正面人物来塑造的,欲树立当代优秀青年的形象。但我并没有把他说的“高大全”、十全十美、“不食人间烟火”。他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有爱美之心。我设计三个女人来追求他,诱惑他,考验他,最后他还是“舍近求远”,与心仪的人结为秦晋之好。冯倩岚为二号人物,性格执拗、固执、追求女性的经济独立,历经磨难,但最后成功啦。我的观点是:女性要自立、自强,经济独立啦,在家庭才有地位。对不对?大家评论。赵丽娜,是个比较完美的人物,学历高,才貌双全,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与华青是很般配的一对。我硬是像“老法海”一样,把她与华青的婚姻拆散啦,留下了遗憾。郭艳,年轻漂亮,不拘小节,追求时尚,向往美好的生活,一度掉进了泥坑。后来,现实教育了她,回到了正确的人生轨道。我不能说,她三个追求爱情有错,而是我让她仨为华青的形象,作了陪衬。其实,我写这四个人物,也是对社会上的人物群体进行了不同的选择。我的出发点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准确不准确?大家评论。其四,在叙事方法上,我采用了渲染、伏笔、穿插和裁剪的办法。在渲染上,我用大量篇章来写华青和冯倩岚的活动。尤其在写“相拜老君台”、“崂山遇险记”、“情定宛丘城”三章,我把他俩的恩爱尽量写得如胶似漆、淋漓尽致,为今后的成婚,打下结实的基础。在伏笔上,倩岚和华青有两年没有来往,音信全无。但我并没有说死倩岚结婚啦,让很有“洞察力”的赵丽娜说了句“不可能”,为以后她和华青再次重逢、“有情人终成眷属”,留下伏笔。在穿插上,我相继穿插了“倩岚的家事”和华青两去杭州,使小说波澜再起、不至于平坦,更好看一些。在裁剪上,我把很多过程的东西都去掉了。特别是“凄凉的歌声”一章,我把歌厅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都略写啦,重点写了郭艳对华青爱得死去活来,发疯,以及爱得质朴。我也不知道我这样说,清楚不清楚?写的行不行?有没有道理?“丑媳妇不怕见公婆”,我就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赤裸裸地说出来啦。

关于书的结局。我觉得结的是急促了点,用读者的话说:“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但也有不少人说:“不错。合理。恰到好处。”如实说,我也曾为此事费了思考。本书,计划四十章,只写了二十九章。冯倩岚“失踪”的两年略写啦。最后一章是把三章的内容合并在了一起。若细写,说是说清楚啦,容易拖泥带水,空气也不紧张。结尾也不紧张,小说就没嚼头啦,也没了遐想的余地。没嚼头的小说是很失败的。其实我也寥寥数语交代清楚了:“郭艳变化很大,主动去找了赵丽娜,让她放弃了对华青的爱,共同成全华青与冯倩岚的婚姻。”郭艳倒没事,赵丽娜有可能接受不了这个打击。会哭?会病?让读者去想。读者希望华青跟赵丽娜走到一起、结婚,也可能为此而愤愤不平,耿耿于怀?

结果也就这样啦,我不可能让三个女人都嫁给华青。终要留下缺憾,缺憾就是让读者思考的。

有人说:“主人翁何许人也?”、“有没有你的影子?”我只能说:小说都是虚构的。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没有作者的生活积累,是写不出作品的。著名作家莫言说:“我的家在山东高密农村,我几乎把我家乡的人都写进了我的小说。”由此可见,小说里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但不能说是谁?有可能是由几个人拼在一起的。

我的小说很幼稚,不能把幼稚的东西再幼稚下去。不能续,不必续,由于诸多原因,也不便续。续写是后人的事,他怎么写?我就不知道了。握手。         

                  
                                          2014
74


 

 
     
长篇小说《淇水情深深》自序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豫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