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

淇水怀古,柔肠百转

鹤壁日报

来源:http://www.tripdv.com/news/html/200612220330098922210.html
        说“朝歌”的名字好,因为它既富有诗情画意,又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
        殷商人是爱好和崇尚美丽的。这源于那时朝歌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当时生产力或说是生产技艺的空前提高。纵观中外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居住地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较好的人们往往创造出的文化也优美一些。已成体系的甲骨文就是在这样的优越环境中,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缔造、完善、丰富和发展的。
        正是殷商人崇尚美的特性,不仅帝都“朝歌”的名字起得美丽,就连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的名字也赋予了一个非常美丽柔婉、音韵悠长的字———淇。
        “淇”,即淇水、淇河。淇县就是这淇水之畔的县城。而淇水、淇河、淇地在史书典籍,尤其是上古时代的文学经典《诗经》中出现的俯拾皆是,而且,但凡涉及淇水、淇地(卫地)的诗歌,其内涵、音韵又每每总是十分优美委婉,清丽流畅,一如那幽幽绵长的淇水,让人愈品愈叹。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怨,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这首叹唱三绝、怨悔百转的弃妇诗就出自我国最早的古诗集《诗经》中的《卫风》。翻开《诗经》十五国风的邶、鄘、卫风实质上均出自先秦周朝的卫国,而且,直接涉及淇水的也不在少数。
        盘桓于淇水之畔,环顾青山幽幽,绿竹猗猗。清流渺渺,锦鳞翔集。鸥鹤互歌,水天为一。轻吟低唱诞生于斯地斯水斯人的古诗旧韵,联想创作者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于蚕桑稼穑劳作之时,或在晚霞披肩沐浴淇水之际,或见窈窕淑女倩影翩翩,或感山水依旧人生易逝,或睹旧物情意缱绻……
        总之,诗以言志,有感而发。今于同山同水同地,协古人同唱千年古韵。或凄婉幽怨,如泣如诉;或雄浑苍凉,慷慨悲歌;或山水有情,物我相融。边唱边想边叹,古人与我共赏同一良辰美景,共唱同一首歌。悠然心会,妙处难说。倏忽间,仿佛我又回到先秦时代,去领略那个淳朴时代人们的生活、劳作和情感,去体味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伫立淇水之畔,一种怀古幽情溢满心头,顿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
        人生易逝,江山依旧。
        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仿佛一个人生大舞台,我方唱罢你登场。每一代都在创造那一时代历史的辉煌,都在昭显和炫耀他那一代人的莫大的力量和魄力,都在演绎着让后人追思不已的历史故事和恩爱情仇。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一条今天的长桥跨河越壑,沟通两岸,大道通衢,车流逶迤。这是时代走到了今天,今天的人们的创造。这些,比之古人而言不知先进了几多,我们也自觉辉煌。然而,时代倘若走到明天,我们的后人又比我们不知先进了几多,他们又会怎样看待今天的我们?是景仰追思,是侧目鄙夷还是其它的什么?又然,当时代走到了我们的后人的后人的时代,这些后人的后人又会怎样看待他们的前人以及前人的创造和所作所为呢?
        淇水就在眼前缓缓流过,没有谁能够阻挡她前进的步伐。她像一本书写不完的史籍经卷,承载着千年万年的历史的沧桑与轮回,倾诉着一个一个令她魂牵梦绕、柔肠百转的故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
        伴随着淇水的声音,我的耳畔仿佛又一次响起那久远的歌声。那歌声历经了一代又一代,融进了清清的淇水涓流,成为生生不息的历史回响……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