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唐朝淇县县令崔珏(音jué决)及他的诗(附:相关链接)

唐•崔 珏

    崔珏(音jué决),字梦之,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其诗语言如鸾羽凤尾,华美异常;笔意酣畅,仿佛行云流水,无丝毫牵强佶屈之弊;修辞手法丰富,以比喻为最多,用得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诗作构思奇巧,想象丰富,文采飞扬。例如《有赠》一诗写美人的倾国之貌,“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等句,其设喻之奇、对仗之工、用语之美,真令人叹为观止、为之绝倒,梦之真可谓是镂月裁云之天工也。诗一卷(全唐诗中卷第五百九十一),所录尽是佳作。

                                    《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 

  卷591_1                               道林寺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
    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
    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 
    野花市井栽不著,山鸡饮啄声相呼。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
    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遥江大船小于叶,远村杂树齐如蔬。
    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
    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
    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卷591_2                              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台时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卷591_3                                门前柳

    门前蜀柳□知春,风淡暖烟愁杀人。将谓只栽郡楼下,不知迤逦连南津。
    南津柳色连南市,南市戎州三百里。夷陬蛮落相连接,故乡莫道心先死。
    我今帝里尚有家,门前嫩柳插仙霞。晨沾太一坛边雨,暮宿凤凰城里鸦。
    别来三载当谁道,门前年年绿阴好。春来定解飞雪花,雨后还应庇烟草。
    忆昔当年栽柳时,新芽茁茁嫌生迟。如今宛转稊著地,常向绿阴劳梦思。
    不道彼树好,不道此树恶。试将此意问野人,野人尽道生处乐。
    为报门前杨柳栽,我应来岁当归来。纵令树下能攀折,白发如丝心似灰。 

  卷591_4                              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卷591_5                               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卷591_6                          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
    映雾乍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寂寂春塘烟晚时,两心和影共依依。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
    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
    琴上只闻交颈语,窗前空展共飞诗。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卷591_7                                  有赠 

    莫道妆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绿,剑截眸中一寸光。
    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邛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心迷晓梦窗犹暗,粉落香肌汗未干。
    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卷591_8                               和人听歌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声和细管珠才转,曲度沉烟雪更香。
    公子不随肠万结,离人须落泪千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红脸初分翠黛愁,锦筵歌板拍清秋。一楼春雪和尘落,午夜寒泉带雨流。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莫辞更送刘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卷591_9                                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
    黄昏转烛萤飞沼,白日褰帘水在簪。蕲簟蜀琴相对好,裁诗乞与涤烦襟。 

  卷591_10                            席间咏琴客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卷591_11                                  句

  楚王宫地罗含宅,赖许时时听法来。(早梅赠李商隐。见《商隐集注》) 
        来源: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tangshi/qts_0591.htm

附:《全唐诗》卷539_36 

                                                                      送崔珏往西川
                                                                          李商隐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李商隐与崔珏

                                                                           燕昭安 
 
      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当然要数“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
      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于唐大中八年(858年)病死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谁手?李的挚友、诗人、淇县县令崔珏。
      崔珏,字梦之,祁州人,唐大中年间(850年左右)中进士。《全唐诗》、《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均记有:“为淇县令,有惠政”。淇河岸边的西岗村,建有崔府君祠纪念崔珏。明清《淇县志》载有其事。
      崔珏与李商隐交情笃厚,既有政治见解的一致,又有诗歌风格的接近。现存有崔珏诗15首,在《新唐书 艺文志》和《全唐诗》中均独设一卷。我们读到崔珏“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等诗句时,常有如同读李商隐诗的感受。
      李商隐作有与崔珏酬唱诗四首。而崔珏的《哭李商隐》(《全唐诗》591卷,)写尽了对诗星陨落的惋异、哀念、悲恸之情。《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说“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等句“悲酸触鼻”。
      崔珏与李商隐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曾产生超绝尘世的念头,二人曾一起上药山访禅师。然而,崔珏毕竟能够正视现实,政治上也有所作为。特别是作淇县令期间,他体察百姓疾苦,清明廉政,关心桑农,兴利除害,深得淇民拥戴。每年汛季,淇河泛滥,崔珏带领群众抢险救灾,亲自在大堤上巡查。他去世后,淇河儿女深深地怀念他,捐资修建崔府君祠,春秋祭祀。

附: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诗歌鉴赏    2006-3-7

                            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鬣红毛舞夕晖,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 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 笑指中流羡尔归。
      崔珏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誉为“崔鸳鸯”。
      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他以“翠鬣红毛”这样艳丽鲜明的字眼来形容鸳鸯,又着意把它放在夕晖斜照的背景下来写,以夕晖的璀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这就把鸳鸯写得更加美丽可爱了。“舞”字下得尤妙。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鸳鸯浮波弄影、振羽欢鸣的种种姿态,云锦、波光交融闪烁的绮丽景象。只此一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然而,鸳鸯之逗人喜爱,并非仅仅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为它们习惯于双飞并栖,雌雄偶居不离。这种习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们正是取其这一点,用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所以,诗的第二句直接点明多情这一最重要的特征。“水禽情似此禽稀”,一语破的,切中肯綮,以下各联就紧紧抓住这一“情”字,从各方面去加以表现。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枢纽。
      第二联正面描写鸳鸯之多情、重情。鸳鸯栖息在内陆湖泊溪流中,其活动范围并不大,回旋余地亦较小,但它们无时无刻不相依相守。你看,当它们飞向烟云萦绕的小岛时,难免一前一后,稍稍拉下了距离;然而,即使是这样短暂的分离,鸳鸯也是难舍难分,前者频频回顾,后者紧紧相随,表现出依依眷恋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显得更加狭小,但哪怕只是渡过这样狭小的寒塘,它们也不愿须臾离开,一定要相逐相呼,双双接翼齐飞。“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这两个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淡笔轻描,就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这一联对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两呼应,顿挫传神,造成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缠绵、深挚感人。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成为传颂不衰的名句。
      正因为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因此人们的衣饰什物常以鸳鸯命名,如鸳鸯枕、鸳鸯衾、鸳鸯盏、鸳鸯机等等。第三联就是从人和鸳鸯的这种联系上生发联想,进一步表现鸳鸯的情。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它们覆盖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映雾尽迷珠殿瓦”,诗人想象鸳鸯在淡淡的晨雾中飞翔,透过五彩烟霞看见了鸳鸯瓦相依相并,不禁为之动情而迷恋不已。“逐梭齐上玉人机”,织有鸳鸯图案的锦锻叫鸳鸯锦,是人们根据鸳鸯双飞并栖的情状精心织出来的,而诗人却幻想是鸳鸯双双追逐着梭子,飞上了织机。构思奇特,处处突出一个“情”字。与上联对照起来看,一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一则运实入虚,从侧面烘托,前后映衬,虚实兼到,从而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以上六句直咏本题,尾联则别开一境,宕出远神。“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诗人由想象回到实景。此刻,晚风初起,暮色渐浓,采莲姑娘打桨归来,阵阵笑声掠过水面,惊起一对对鸳鸯,扑剌剌比翼而飞。此情此景,唤起姑娘们多少美好的向往,多少幸福的憧憬!正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笑指”二字,十分传神,使女伴们互相戏谑、互相祝愿、娇羞可爱的神态,呼之欲出,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这里不似写鸳鸯,却胜似写鸳鸯,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就全诗布局看,这尾既与开篇紧相呼应,有如神龙掉首,又使“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青春的欢笑声,不绝如缕,把读者带入了优美隽永的意境之中。
      (徐定祥)来自:http://www.eduxue.com/jiaoan/xs/94629.html

       崔珏《哭李商隐》诗歌鉴赏    2006-3-7 

                               哭李商隐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 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
      李商隐是一代才人。崔珏说他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安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来自:http://www.eduxue.com/jiaoan/xs/94630.html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