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原先生说,他在淇河边发现了一些疑似化石的石块。记者来到原先生家中,看到了他所说的“化石”。这些石头一共有8块,长度从十几厘米到数十厘米不等,有陀螺、圆锥等形状,单体多,较集中。石头当中有三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中一块石头的截面上有条长约8厘米的一条小鱼,鱼的轮廓清晰可见。另外一块呈现出一条长约15厘米,形态如蚯蚓状的物体,但是明显比现在的蚯蚓要粗许多。还有一块则很像“三叶虫”。
原先生:“这个可能就是三叶虫化石,非常明显。但是由于它在岩石表面,经过三千万年的风化,它不完整。”
据原先生说,最近两年他开始热衷对化石的研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淇河附近的山上转转。他是四月中旬在淇河游玩时无意中发现的。起初只是发现了一两块,之后,他再次前往查看,又在上次找到“化石”的附近又找到部分“化石”。目前,这些石头是不是就是“化石”,最后结论有待更权威的部门做进一步的鉴定。
在我们即将离开原先生家的时候,原先生说,他很想通过我们晚间播报栏目来联系相关部门的鉴定专家,来鉴定一下这些石头,以期揭开这些石头的谜底。对此,我们晚间播报也将继续关注。(记者:谷凯)
淇河“石块”原为4亿多年前古生物化石
5月24日,《晚间播报》曾经报道了我市老区的原先生在淇河边发现类似化石的石块,是真是假,等待。鉴定的消息。节目播出后,我们及时联系了我市国土资源局地质队的相关专家,并专程前往原先生家进行鉴定
一到原先生家,地质队的两位工程师张云露和李常喜就开始了对化石的鉴定。
市国土资源局地质队工程师 张云露:“鹤壁地区在4亿年以前是一片海,当时海水里面有沉积的物质,沉积里含钙比较高,然后地壳运动、造山运动,由高温、高压、压力形成这个石头。化石里面的动物,当时是海生动物,一种小的海生动物,叫珠角石。这个化石就是4亿年以前海水里面的一种动物,一种软体动物,这个是一个完整的大的化石,这个动物在高温、高压下石化了,形成了这个化石。”
据专家介绍,这次发现的化石为直角石及珠角石,距今约4.2亿年前属于志留系的标准化石。其中,以直角石较多。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我市老区一带在古生代时期可能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去,才上升为陆地,形成了今日的地貌景观。据悉,这些化石不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记者:谷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