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三十四回

商周牧野大交兵  帝辛命殒朝歌城


 
 

  这时,西周时时刻刻窥视着商朝的江山,蓄积力量,密谋策划,技高一筹,势在必得。这时周王姬发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做准备。又把都城从丰京迁到镐京。丰京在沣河西岸,镐京在沣河东岸。西周时期位于沣河两岸的丰京和镐京,实际上是相连的(位于今西安市,具体说,丰京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一带,镐京在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规模宏大,布局整齐。

  姜子牙献计,一方面派人联络东夷姜文焕和南部苗裔鄂顺,让他们以报父仇为名起兵伐商,以吸引商朝的注意力,吸引商朝的兵力。另一方面,派人潜入朝歌探听情况,及时汇报。

  过了一段时间,探子来报,东夷姜文焕和南部苗裔鄂顺各带精兵正在向商朝进攻。商朝在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已派两路大军分别对付东夷和南部苗裔。

  周王姬发问道:“朝歌城内什么情况?”

  探子报:“费仲、尢浑当权,商朝混乱。”

  姬发道:“时机不到,再去探听。”

  过了一段时间,探子又报:“朝歌更加混乱了。”

  姬发问:“怎么混乱?”

  探子报: “贤者出走了。”

  姬发道:“时机还是不到,再探。”

  又过了一段时间,探子又回报:“朝歌城乱得更加很了”。

  姬发问:“怎么个很法?”

  探子说:“百姓忍气吞声,不敢发表任何诽怨。”

  这样,自盟津观兵之后又过了两年,到了周王姬发十一年(即公元前1046年)。这时商朝太师疵、少师疆来投奔西周,并说,帝辛更加昏庸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商朝大军正在东南打仗,朝歌军力不足。

  周王姬发同姜子牙等众臣研究认为,商朝大军在蜚蠊的率领下打败东夷后,正在向东南部落进军,大军都在东南方向,都城朝歌防御能力甚弱。因此,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果断决定发兵伐商,通告并联合庸、蜀、羌、髳卢、、濮等部族,各诸侯国各自出兵,并约定正月下旬在盟津会师后向商朝进军。

  出发前,太史卜了一卦,得兆象大凶,见此不吉之兆,百官大惊失色。周王姬发决心已定,不迷信鬼神,毅然打着为民请命、替天行道的旗号,率兵车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浩浩荡荡,向盟津行进。

 周王姬发在经过首阳山时,遇见两名老者前来挡道,自称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原来是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孤竹国(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存国940多年)位于燕山以北、滦河之滨(位于今河北秦皇岛一带),是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王室封墨台氏为君建立的同姓诸侯国,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之一,其统治区域在冀东和辽西一带。商朝末年,孤竹国君有两个儿子,即伯夷和叔齐,伯夷为了让叔齐继承王位,而离开国都出走他乡,谁知叔齐知道后也跟随而去。当时他们认为帝辛无道,西周仁德,社会风气很好,便决定去西周谋生,当他们走到首阳山时,听说周文王姬昌已经去世,他们便在首阳山上住了下来。

  当周王姬发伐商经过首阳山时,伯夷、叔齐一起赶去劝谏姬发,认为周伐商是以下犯上的逆行。姬发没有听从,仍带兵继续向盟津前进。

  后来西周一举攻入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伯夷和叔齐便以商遗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阳山下采苹(一种野菜)而食,有一天,碰到一个老丈,老丈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以不食周粟标榜自己对前朝的忠心,但是你们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的道理吗?你们虽说不食周粟,但是你们吃的野菜不也是周朝的吗?”二人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意不吃,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这是后话。 

   周王姬发遵父王姬昌遗命,从镐京率军队出发,东征伐商。师行二十余日到达盟津,在那里与反商的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八个反商诸侯国军队会合。

 周王姬发举行了浩大的誓师大会,姬发说:“啊!各位友邦大君和大臣、众士们,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是万物中的灵秀。真聪明的人就作大君,大君做人民的父母。现在商王帝辛不尊敬上天,降祸灾给下民。他嗜酒贪色,施行暴虐,用灭族的严刑惩罚人,凭世袭的方法任用人。宫室呀,台榭呀,陂池呀,奢侈的衣服呀,他用这些东西来残害你们万姓人民。他烧杀忠良,解剖孕妇。皇天动了怒,命令我的文考(指文王)严肃进行上天的惩罚,可惜大功没有完成。商王帝辛没有悔改的心,他竟然傲慢不恭,不祭祀上帝神祗,遗弃他的祖先宗庙而不祭祀。”  

  “上天帮助下民,为人民建立君主和师长,应当能够辅助上帝,爱护和安定天下。对待有罪和无罪的人,我怎么敢违反上天的意志呢?力量相同就衡量德,德相同就衡量义。商王帝辛有臣民亿万,是亿万条心,我有臣子三千,只是一条心。他的罪恶,像穿物的串子已经穿满了,上天命令我讨伐他;我如果不顺从上天,我的罪恶就会跟帝辛相等。”      

  “我日夜敬慎忧惧,在文考庙接受了伐商的命令,我又祭告上帝,祭祀大社,于是率领你们众位,进行上天的惩罚。你们辅助我吧,要使四海之内永远清明。时机啊,不可失去呀!”(原文见《尚书·周书·泰誓上》)

周王姬发从上天设君谈起,历数商王帝辛罪行,最后谈到自己这次伐商是苶行天罚;指出帝辛恶贯满盈,代商必胜,不要错过这个时机。周王姬发打着上天的旗号伐商,他的话很具有鼓动性。

  随后,周王姬发率领联军于腊月下旬出发,冒雨迅速东进,从汜地(位于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渡过黄河。

  周王姬发巡视军队并且告戒他们:“我听说好人做好事,整天做还是时间不够用;坏人做坏事,也是整天地做还是时间不够。现在商王帝辛放弃年老的大臣,亲近有罪的人,过度嗜酒,放肆暴虐。大臣们各结朋党,互为仇敌;挟持权柄,互相诛杀。无罪的人呼天告冤,秽恶的行为公开传闻。上天让我治理人民,我的梦符合我的卜兆,吉庆重叠出现,讨伐帝辛一定会胜利。帝辛有亿万平民离心离德;我有大臣十人同心同德。帝辛虽有至亲的臣子,比不上我周家的仁人。我们的武力要发扬,要攻到商国的疆土上,捉到那些残暴之徒;我们的讨伐要进行,这个事业比成汤的还辉煌呀!努力吧!将士们。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原文见《尚书·周书·泰誓中》)

 黎明时分,在北上出发前,周王姬发又检阅联军,他明告众将士:“我们西方的将士。你们要努力帮助我,奉行上天的惩罚!古人有言说:‘抚爱我的就是君主,虐待我的就是仇敌。’独夫帝辛大行威虐,是你们的大仇。建立美德务求滋长,去掉邪恶务求除根,所以你们要用果敢坚毅的精神来成就你们的君主!功劳多的将有重赏,不尽心的将受到惩罚。这次如果我战胜了帝辛,不是我的勇武,是因为我的文考(指周文王)没有过失;如果帝辛战胜了我,不是我的文考有过失,是因为我不好。”(原文见《尚书·周书·泰誓下》)

  周王姬发命令部队出发。刚走不远,商朝的大臣胶鬲拦住去路,要面见周王姬发。

  姬发问胶鬲:“你在这里干什么?”

  胶鬲说:“大王得知您出兵的消息,派我到此等候您,问您要到什么地方去?”

  姬发回答:“攻打朝歌。”

  胶鬲又问:“什么时候能到朝歌?”

  姬发说:“甲子日到朝歌城外。”于是胶鬲回朝复命。

  胶鬲走后,周王姬发带兵疾行,当时还下着雨。军师姜子牙认为下雨疾行会影响士气。姬发说:“胶鬲已经回去复命,如果我不准时到达,胶鬲一定会因此犯上欺君之罪而被杀;我们一定要准时到达,才能救得了胶鬲。我不愿失信于天下,也不愿失信于胶鬲。”于是催兵疾进,一定要按期到达朝歌。

  胶鬲回到朝歌,向帝辛禀报周师要进犯京师的消息后,帝辛不禁拈须大笑说:“你西周,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方国,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岂不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所以,帝辛把姬发兵犯朝歌的事,根本没放在心上。另一方面,攻打东夷的将领,采取了穷追猛打的战术,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东夷终于被征服。捷报传来,帝辛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欢腾。从前线遣来的战俘,正一批批源源不断送来京师。加上时值腊尽,朝廷上下,一方面张灯结彩,桃符换新,一方面又要准备隆重热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对付东来的周师,看来帝辛还没有来得及排上日程。

  盟津离朝歌约四百里,他们于是“选马而进”。从而大大提高了进军速度。终于到达共邑百泉,在百泉埋锅造饭,稍事休息,大军便向继续牧野进发。

  周师联军于甲子日凌晨到达商郊牧野(位于今河南淇县南)。周师与诸侯兵陈师于。周王姬发在牧野又作《牧誓》,在那里举行盛大的誓师。

  周王姬发左手持黄色的大斧,右手拿着系有牦牛尾巴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我们友邦的国君们和执事的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国的人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

 “古人说:‘母鸡是没有在清晨报晓的;若母鸡报晓,说明这户人家就要衰落了。’现在帝辛只听信妇人的话,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断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信任重用,让他们为大夫、卿士。这些人施残暴于百姓,违法作乱于商邑,残害百姓。现在,我姬发奉天命进行惩讨。今天的决战,我们要保持整齐的进攻阵列,前后距离不得超过六步、七步,不得拖拉。在交战中经过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希望你们个个儿威武雄壮,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在战斗中,不要攻击来投降的人,要用他们为我们自己服役。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你们自身就会被杀”。(原文见《尚书·周书·牧誓》)

  周兵到达牧野的军报向帝辛传来。这时帝辛才从欢庆征伐东夷的胜利喜悦中惊醒,他没有想到周兵到来得这么快。他从鹿台下来,乘车来到牧野的黄土岗上。天色已近黄昏,他命人临时筑起高台,远望周师,但见牧野篝火处,光烛夜空,犹如火的海洋。周师的人数,大大出乎帝辛的意料之外。这时帝辛才如梦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组织兵力迎战。但由于商朝的主力部队,还在远离京师的东夷前线,只好把从东夷前线遣来的战浮及大田奴隶,临时整编起来,作为前锋;把京师小人及京师宿卫军,作为后卫,开赴牧野。商朝的军队包括守卫朝歌的商军共约17万人。

  天色微明,商周两军在牧野摆开阵垒,看起来商军“其徐如林”,人数大大超过周师,但其士气不高,队伍散漫。

  帝辛看到姬发在众诸侯和大将们的簇拥下,英气勃发,指挥略定。帝辛大骂:“小小姬发,竟敢不顾礼义廉耻、君臣纲纪,煽动造反,实乃以下犯上,大逆不道,你‘小邦周’从古公起,世受大商荣恩,你不思报效,罪该万死。”

  周王姬发答道:“无道昏君,宠妲己,建鹿台,置酒池,悬肉林,残害忠良,荒淫误国,视百姓如草芥,把大商风范荡尽,天下人谁不恨你?我奉上天之命讨伐无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何罪之有?”

  周王姬发随即下令向商军发起总攻击。他先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即让姜子牙率领一部分精锐突击部队向商军挑战,以牵制迷惑敌人,并打乱其阵脚。然后周王姬发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没有经过训练,对帝辛本来就不忠心,经过周兵一阵猛杀,早已阵脚大乱,这时便纷纷投降,有的还掉转戈矛,帮助周帅作战。

牧野之战

  尽管帝辛左右挥动着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锋应战,无奈前锋不但不前进,相反都掉转矛头,向后杀来。只有少量忠心的禁卫军在拼命拼杀,这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商军在作战勇敢的周军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帝辛的精兵在人潮的冲击下阵脚不稳,不能有组织地进攻。于是商军十几万之众顷刻土崩瓦解,纷纷退却。帝辛根本控制不了局势。恶来虽然勇猛,连杀西周数名将官,但由于战局混乱,也被乱军所杀。帝辛的第一道防线被周军和退却的商军冲破,帝辛见大势已去,无力挽回局面,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退守到朝歌城西的金牛岭。

  金牛岭是山区与平原的接合部,南北长二十里,山高坡陡,往西是千里太行,往东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朝歌城就在金牛岭东侧的山脚下,金牛岭是朝歌城的天然屏障,是帝辛布置的第二道防线,由帝辛的禁卫军把守。帝辛退守后,周王姬发乘机帅兵攻到金牛岭下。

  在金牛岭,帝辛重整队伍,据险而守,作背城一战。于是商军与周师联军及倒戈的奴隶展开了一场恶战。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结果金牛岭又被作战有序的勇敢的西周联军攻破,帝辛只得率残兵退守朝歌。

  周军翻过金牛岭乘胜进击,可以说是一马平川,迅速攻占朝歌。这就是百姓所说的“攻破金牛岭,打进朝歌城”。由于周兵身披有“阙巩之甲” ,帝辛禁卫军的弓箭根本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帝辛见大势尽去,回天无力,登上鹿台。帝辛仰天长叹:“想不到我泱泱大邑商,却败在小邦周的手中。”随点燃鹿台,和妲己等嫔妃一起自焚而死。就这样,当年力大无穷、叱咤风云的帝辛大帝在顷刻之间命归黄泉。  

 鹿台自焚

  在西周进攻朝歌,国家处于危难之时,作为一代帝王,帝辛能够挺身而出,身先士卒,亲临前线帅兵抗敌,显示了帝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失败之后,毅然走上断头台,慷慨就义,显示了帝辛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后人石朴诗曰:

  帝辛实孔武,能征亦善战。

  勇威震四方,扩疆大东南。

  诸侯涉淇水,朝歌奏夜弦。

  奈何暴且靡,终致丢江山。

  鹿台凛然去,可悲又可赞。

  封神演其恶,荒谬成笑谈。

 

  周王姬发走上鹿台,见到帝辛和妲己的尸体,各连刺三剑,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随后,西周联军占领了整个朝歌城。

  周军取得牧野之战的彻底胜利决非偶然。首先是周文王、周武王姬发长期正确运用“伐谋”“伐交”策略的结果。它起到了争取人心,翦敌羽翼,麻痹对手,建立反商统一战线的积极效果。其次,是做到了正确选择决战的时机,即乘商师主力远征东夷未还,商王朝内部分崩离析之时,果断地统率诸侯联军实施战略奔袭,从而使敌人在战略、战术上均陷于劣势和被动,未暇作有效的抵抗。第三,适时展开战前誓师,历数帝辛罪状,宣布作战行动要领和战场纪律,鼓舞士气,瓦解敌人。第四,在牧野决战的作战指挥上,善于做到奇正并用,给敌人以巧妙而猛烈的打击,使之顷刻彻底崩溃。

  《诗经·周颂 ·武》就是对武王灭商的歌颂。诗曰: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

  译文为: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继承者是武王,

  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前两句是对武王的歌颂。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散宜生、闳夭等人献宝物给帝辛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帝辛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商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