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十七回

违盟约宋国受兵  献厚礼桓公请罪


 
 

  齐桓公得知宋桓公违约逃归,大怒,欲遣仲孙湫带兵追击。管仲说:“追之不义,可请王师进行讨伐,方为名正言顺。但目前还有比这更急的事要做。”

  桓公问:“还有什么事比这个事急?”

  管仲说:“宋国距齐国远,而鲁国距齐国近,并且鲁国又是王室的宗亲,这次北杏会盟,鲁国带头不参加,不先服鲁国,何以服宋?”

  桓公问:“伐鲁当从哪里进攻?”

  管仲说:“济水东北的遂国遂国是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遂所建之国,在今山东宁阳、肥城一带,为鲁国附庸,国小而弱,整个国家才四个姓氏。如果以重兵压之,何虑遂国不灭。铲除遂国,鲁国必然惧怕。然后我们遣使,责其不来会盟。再派人告知于鲁夫人。鲁夫人一定希望自己的儿子与邻国和谐,自当极力督促鲁侯与齐国结好。到那个时候,鲁侯国内迫于母命,国外惧怕兵威,必将主动求盟。那时鲁国还不听命于齐?等到与鲁国的关系稳定了,再以王命出兵伐宋,还不是势如破竹。

  桓公曰:“此计甚妙。”随后,齐桓公亲自率师攻打遂国的都城遂邑,不堪一击,一鼓而下。鲁庄公派曹沫为大将率兵迎敌,结果三战三败,丢失了遂邑等大片土地齐桓公随后驻兵于济水,对鲁国形成高压态势。

  鲁庄公果然畏惧,大集群臣问计。公子庆父说:“前期齐兵两至鲁国,没有得到什么便宜,这次又来寻衅,臣愿出兵拒之。”

  大夫施伯站起来说道:“不可,不可。”

  庄公问:“你有何计策?”

  施伯说:“我原来就知道管仲是一位天下奇才,今为齐国相国,又善于用兵,这是一不可;齐国以尊王奉命为名在北杏会盟,我们没有参加,等于违抗王命,理屈在我,这是二不可;齐桓公即位之后,鲁国除掉公子纠,解除了齐国的隐患,君有功于齐,王姬下嫁于齐桓公,君有劳于齐,弃往日之功劳,结将来之仇怨,这是三不可。为今之计,不如与齐国修和请盟,可不战而退齐国军队。”

  鲁庄公采纳了施伯的建议,派人向齐国求和。

  这实际上也是齐国所希望的结果。随后,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位于今山东阳谷阿城镇)会盟。会盟时,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突然走上盟坛,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

  桓公的心腹大臣们来不及阻挡,他们问道:“你想干什么?”

  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贵国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应该归还齐国侵占的遂邑、汶阳(位于今山东肥城汶阳镇)等地区的土地,请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桓公只得全部答应了曹沫的要求。曹沫这才扔掉匕首,走下盟坛,回到自己原来的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

  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承诺。管仲私下对桓公说:“你不能反悔。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答应他们的条件。”桓公最终兑现了承诺,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又全部回到了鲁国,齐鲁两国和好如初。

  诸侯们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认为齐桓公有信誉。卫、曹二国皆遣人谢罪请盟。齐桓公与他们约定,待伐宋之后,再进行会盟。  

  随后,齐桓公遣使觐见周釐王,奏明宋公不尊王命,不来赴会,请王师下临,同往问罪。

  周釐王派大夫单蔑率领王师与齐国一同伐宋。陈、曹二国也派使者,表明愿为前部引兵从征。

  宋桓公二年(周釐王二年,公元前680年夏天,齐桓公使管仲先率一军先行,前往宋地,先与陈、曹之兵会合,随后自引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等,统领大军跟进,于宋国睢阳城外会齐。陈宣公杵臼、曹庄公射姑亲自率兵等候。随后周王室单蔑率兵也到。相见已毕,商议攻城之策。

  齐大夫宁戚进言:“明公奉天子之命,纠合诸侯,以威胜之,不如以德胜之。依臣愚见,且不必进兵。臣虽不才,请凭三寸之舌,前去说服宋桓公归顺。”

桓公大悦,传令扎寨于睢阳城外,命宁戚入睢阳。

  宁戚乘一小车,带领几名随从,进入睢阳城,来见宋桓公。早有人报知宋桓公,宋桓公问戴叔皮:“宁戚何人也?”

  叔皮答道:“臣闻此人为一介牧牛村夫,齐侯新任用的大将。肯定口才过人,他这次是来游说主公的。”

  宋桓公问:“我们怎样对待他?”

  叔皮说:“主公召入,不必以礼待之,观其动静。他若开口不礼,您便对我示意,我便命人将他擒住。齐侯的计策就用不上了。”

  宋桓公点首,吩咐武士伺候。

  这时只见宁戚宽衣大带,昂然而入,向宋桓公长揖。

  宋桓公端坐不答。宁戚仰面长叹道:“危险呀,宋国。”

  宋桓公大惊,问道:“孤位列上公,礼应为诸侯之首,危险从何而来?”

  宁戚道:“明公与周公相比孰贤?”

  宋桓公说:“周公是公认的圣人,我怎敢与周公相比?”

  宁戚道:“周公处在周朝鼎盛时期,当时天下太平,四夷宾服,他还能吐哺握发(吃饭时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头时多次把头发握在手中。比喻为了招揽人才而操心忙碌),以纳天下贤士。明公目前已经成为群雄角力的目标,宋国已经处于亡国的边沿,您应当看到这一点。宋国继两世弑逆之后,应当效法周公,卑躬下士,唯恐志士之不至。如今您妄自尊大,弃贤慢客,我虽有忠言,怎么能在您面前讲呢?这不是危险又是什么?

  宋桓公恍然大悟,离座而起:“孤刚刚嗣位,学识浅薄,还没有听到像您今天这样的教诲,请您不要怪罪。”

  叔皮在旁,见桓公已经为宁戚所动,连连向桓公示意。桓公视而不见,继续对宁戚说:“先生此来,何以教我?”

  宁戚说:“天子失权,诸侯涣散,君臣无礼,篡逆弑君之事经常发生。齐侯不忍天下之乱,恭承王命,为让各诸侯国承认宋国的君位,以主华夏之盟。明公名列于公,参与结盟,这是明智之举。然而您又违背盟约,这就不占理了。如今天子赫然震怒,特遣王臣率领诸侯,出兵讨宋,现已兵临城下。明公既叛王命在先,又抗王师于后。还没有等到交兵,臣已经得知您必败无疑了。”

  宋桓公说:“依先生之见应当如何?”

  宁戚答:“以臣愚计,不要可惜那些珠宝礼品,派人带上向齐侯讲和,然后与之会盟。上不失臣周之礼,下可结盟主之欢,兵甲不动,宋国安于泰山。”

  宋桓公说:“孤一时失计,没有履行北杏之盟。今齐侯才加兵于我,现在他肯接受我的礼物吗?”

  宁戚说:“齐侯宽仁大度,只要知错能改,他不计较人的过失,不念道往日的仇恶。鲁国不是也没有参加北杏会盟吗?齐国照样与鲁国在柯地会盟,并向鲁国退还了原来侵占的田地。况且公还是与齐侯会盟的人,他怎么能不接受您的诚意呢?”

  宋桓公说:“我将以何物为礼品呢?”

  宁戚说:“齐侯以礼睦邻,厚往薄来。你用一块肉干送给齐侯,就可以表明您的诚意了,岂能倾宋国府库之藏?”

  宋桓公大悦,遂决定派使者随宁戚至齐军营中求和。叔皮满面羞惭而退。

  却说宋国使者见了齐侯,表明宋公诚信谢罪请盟之事,并献上白玉十珏,黄金千镒。

  齐桓公说:“天子有命,寡人安敢自专?必须请王臣转奏于周王方可。”齐桓公随即以宋国所献金玉,转送周大夫单蔑,并说了宋桓公认错求和之意。

  单蔑说:“既然您能宽宏大量,不计较宋国的过失,并转来了宋国的诚意,我将马上奏于天王,敢不从命?”

  齐桓公又使宋桓公派使者向周王谢罪,然后再订会期。单蔑率军辞别齐侯而归。齐与陈、曹二君也各回本国。这样,宋国的一场危机才得以化解。

  话说齐桓公自宋国使者回国之后,管仲奏道:“自平王东迁以来,郑国一度强大无比。郑庄公伐宋兼许,抗拒王师。现在又与楚国为党。楚国地大兵强,与周为敌,对中原虎视眈眈。君如果匡扶王室,称霸诸侯,必攘楚不可;欲攘楚,必先得郑。”

  桓公说:“我也知道郑国为战略要地,早就想征服郑国恨没有计策。”

  宁戚进言:“郑公子突今在栎地,日夜都想恢复君位,现在祭足已死,郑国没有能人。主公可命一将前往栎地,帮助子突复位,那时子突必然感谢主公之德,郑国还能不北面而朝齐?”

  桓公大喜,遂命宾须无引兵车200乘,屯于栎城20里之外,并派人到栎地对子突说了齐桓公的美意。郑子突大喜,出城远接,大排宴会。宾须无乃与郑伯定计,夜袭大陵。郑将傅瑕知力不能敌,只得投降。

  宋桓公二年(周僖王二年,齐桓公六年,郑子婴十四年,公元前680年)六月, 宾须无与郑子突商议,利用傅瑕回到郑国,里应外合,引齐兵打进新郑,郑子婴等皆被杀,郑厉公重新复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