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十二回

守祖业渐成衰势  用伊陟太戊复兴


 
 

  伊尹之后,商帝沃丁以咎单为卿士,即宰相。

  咎单是商汤时的老臣,在商汤时期就已经是司空,主管水土及营建工程,当时他作《明居》篇,帮助商汤制定民众应当遵守的规则。他的家庭很昌盛,世代姓咎,后来其后世子孙改成昝姓,故咎单为昝氏太源支系的始祖。

  伊尹去世后,商帝沃丁仍然采取伊尹节用宽民的政策,笃行汤法。他作《沃丁》篇,用伊尹的治国道理和事迹训诫沃丁,发扬祖制,以德治商。商帝沃丁在位29年去世,后世谥号昭王,葬于狄泉(位于今河南洛阳东北),死后由其弟太庚即位。

  商帝太庚,又作大庚,天庚,误称小庚,姓子,名辩, 沃丁之弟,太甲之子。他在位期间,履行汤法,成为商朝的一代名君。他在位25年,后世谥号为宣王,葬于狄泉(位于今洛阳东北),由其子小甲即位。

  商帝小甲,太庚之子,姓子,名高,是中国商朝的第七位君王。小甲在位时,以西亳为都,商朝开始出现衰落。在位17年,后世谥号敬王,葬于狄泉(位于今洛阳东北)。小甲去世后,由其弟雍己即立。

  商帝雍己,姓子,名伷,定都于西亳。据《史记》记载,雍己在位时,“殷道衰,诸侯或不至”。可见这时各诸侯对商王室不来朝聘,商王室的权利受到削弱。商帝雍己在位12年去世,后世谥号元王。商帝雍己死后,其弟太戊即任。

  自沃丁之后,太庚、小甲、雍己三朝属于守业君主,君无圣德,臣无作为,开拓不足,享受有余,居安不思危,令行不禁止,导致朝廷无威无望,所属诸侯不恭不敬,进而诸侯势力日趋膨胀。

  商帝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太甲之孙,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商朝第九任君主。商帝太戊即位后,以伊尹之子伊陟担任国相。由于伊陟辅佐朝政得力,商帝太戊在祖庙称赞伊陟的功劳和贤德。伊陟非常谦让,于是写下《原命》一篇,表示自己的忠心,并提醒太戊要做一个有为之君。

  当时,商朝都城西亳的朝堂有许多怪异的桑树和楮树,有一次,商帝太戊发现一夜之间有棵桑树突然长得很粗。太戊害怕,便询问伊陟。

  伊陟说:“我听说过,妖魔鬼怪不能战胜有德行的人。君王的政令难道有过失吗?你注意修养自己的德行吧。”

  商帝太戊听从他的话,勤奋治国,以德理政,过了一段儿时间,那棵怪桑树果然枯死。

  商帝太戊后来任用巫咸辅佐朝政。巫咸擅长卜星术,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是神权统治的代表人物,是一个著名的占星家。在商朝时代,各代君主敬天敬神,而巫咸则是担任上帝与商王之间媒介任务的大巫。除了巫,还有卜、史、祝,这些人势力很大。国家政事大小,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他们不同意,即使其他统治阶层同意了,事情还是不好办。这是因为他们要卜问的至上之神──天的权力太大,它可以支配人世间的一切。

  巫咸,甲骨文写作咸戊。商帝太戊还发明了牵星术”。古代船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定位,以北极星为首选基准点,但在低纬度(北纬六度以下)看不到北极星时,航行就失去了方向。巫咸经过反复试验,改用华盖星为基准点,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巫咸占》一书尽管成书战国至汉初,但承传了巫咸之学。巫咸去世后葬于常熟虞山。常熟有巫山,就是因巫咸而得名,并有巫咸祠、巫咸墓。

  有关巫咸的记载和传说,古书中提到巫咸的地方很多,如《列子》云:黄帝时“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巫咸”。《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其中把巫咸神化。《路史·后纪三》谓神农使巫咸主筮shì,巫咸以作筮而著称,巫咸为神农时人。而《归藏》称巫咸为黄帝作筮(用筮草占卦),说巫咸是用筮(一种草)占卜的创始人。

 商帝太戊派王孟到西王母处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后来王孟因断粮困在半路,只能吃树上结的果实,穿树皮,住在荒山里。王孟一辈子单身自处。传说天帝怜悯他无后代,就在他睡梦中赐给他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是从他背肋间跳出来的。儿子出生以后,王孟便去世。王孟的儿子也用这种办法生出下一代。而且后代又都是男子,慢慢地这地方男子越来越多,因此称为丈夫国。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商帝太戊时期的商朝大概与西戎已有所来往。

  商帝太戊时期,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帝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管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管占卜的“卜”、掌管祈祷鬼神的“祝”,掌管记载和保管典籍的“作册(又称守藏史、内史),掌管军队的师长,掌管乐工的太师、少师。

  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商朝的职官有在朝中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

  内服是商帝太戊时期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内服官中分为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内服官有五六十种,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百僚、庶尹”,包括地位很高的旧臣、老臣以及商帝的近侍之臣,其中还有负责出纳帝命的史官。二是“惟亚、惟服”,主要是与商帝关系密切的军职官员。三是“宗工”,指负责王室祭祀和某些具体事务的官员。四是“百姓里君”,指管理地方上的诸族与普通民众的官员。

  内廷事务官是专为商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的司工、掌粮食收藏的啬、掌畜牧的牧正、掌狩猎的兽正、掌酒的酒正、掌王车的车正、为商王御车的服(又称仆、御)、侍卫武官亚、卫士亚旅、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国老、掌外地籍田的“畋tian”。外服官主要有方国首领的侯、伯,有为王朝服役的男,有守卫边境的卫。

  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领而臣属于商者。卜辞所载的侯有近50个,最著名的有仓侯、舞侯、犬侯、侯告、侯专、杞侯等,这些都属于外服官。

  商帝太戊时期商朝经济比夏朝有很大发展。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分工日趋巩固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商代的商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相当大,种植的农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六畜,祭祀用几百甚至上千头家畜。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很发达。商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为货币。

  甲骨文的“田”字,表明在广平的原野有整治得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熟田。甲骨文“疆理”的“疆”字,象征丈量和划出疆界的田地。“田畴”的“畴”字,像田间按行垄犁耕往返转折,这样的田畴当然不会耕作得很粗放。这些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合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就是后来的井田。这些田地主要分布在都邑附近,由商王和诸侯国君直接占有,也有分配给近亲贵族。其他贵族在封邑内也同样经营这样的田地,不过规模要小一些。在国都以外,商王经常派臣民到比较边远的地方去开垦土地。

  商帝太戊时期,商代铸造作坊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比农业更为突出。其中,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更集中反映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和时代的特点。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为王室所专用的青铜器铸造作坊。当时,在这些作坊中都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之大和技艺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所罕见。

  商帝太戊在伊陟和巫咸的辅佐之下,勤政修德,治国抚民,本来开始衰落的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商帝太戊与太甲、祖乙并称“三示”即三位有贡献的君主。

  商帝太戊在位时期,多次举行盛大祭祀活动,歌颂先祖的丰功伟绩。《诗经·商颂·列祖》就是对当时祭祀活动的记载。诗曰: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zōng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gǒu无疆。

  约軧(错衡,八鸾鸧cāng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译文为:

赞叹伟大我先祖,大吉大利有洪福。

永无休止赏赐厚,至今恩泽仍丰足。

祭祖清酒杯中注,佑我事业得成功。

再把肉羹调制好,五味平和最适中。

众人祷告不出声,没有争执很庄重。

赐我平安得长寿,长寿无终保安康。

车衡车轴金革镶,銮铃八个鸣铿锵。

来到宗庙祭祖上,我受天命自浩荡。
平安康宁从天降,丰收之年满囤粮。

先祖之灵请尚飨,赐我大福绵绵长。

秋冬两祭都登场,成汤子孙永祭享。

  这首《烈祖》,有人认为它是商朝的作品,有人则认为是微子启受周之封立国于宋(位于今河南商丘)的作品。全诗一章二十二句,分四层铺写祭祀烈祖的盛况。开头四句是第一层,首先点明了祭祀烈祖的原由,就在于他洪福齐天,并能给子孙“申锡(赐)无疆”;“嗟嗟”一词的运用,可谓崇拜得五体投地。接下八句,写主祭者献“清酤”、献“和羹”,作“无言”“无争”的祷告,是为了“绥我眉寿,黄耇无疆”。这种祭祀场面的铺叙,表现了祭祀隆重肃穆的气氛,反映出主祭者恭敬虔诚的心态。再接下去八句,写助祭者所坐车马的奢豪华丽,以此衬托出主祭者身份的尊贵,将祈求获福的祭祀场面再次推向高潮。结尾两句祝词,点明了举行祭祀的是“汤孙”。首尾相应,不失为一首结构完整的诗篇。

  商帝太戊在位75年,他是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后世庙号中宗,后世谥号为景王,葬于太戊陵(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

  (据《内黄县志》记载,太戊陵,也叫商中宗陵,位于河南省内黄县亳城乡刘次范村东侧。该陵坐落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上,也称“刘次范遗址”。 1986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太戊陵高一丈五尺多,环绕数十丈。其庙在陵后,正殿五间,旁有碑亭,庙门二重,前有丰碑 。

  昔日太戊陵外筑城(俗称皇城)占地4.5亩,内筑太戊陵、嫔妃墓,古柏森森,祭碑142块,还有接官厅等附属设施。陵区内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商代文化层。另据《内黄县志》记载,有明清时代谕祭太戊陵祭文42道。现存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大宋新修商帝中宗庙碑铭并序》,螭首龟趺,通高6.45米,宽1.6米,厚0.59米,是河南现存不可多得的大型古碑之一,雕刻精湛,书法刚劲,碑文记述丰富,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