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曰:
盘古开天分混沌,
寰宇八方乱纷纷。
三皇圣德传千古,
五帝甘露润乾坤。
大禹逞强平水患,
商汤立国安邦民。
风雷激荡六百载,
一统华夏是帝辛。
大约在46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地球诞生,它是太空中飘浮着的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的巨人,一直用他的神斧在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1万8000一年的艰苦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变成了天,脚下的一半巨星不断下降,变为大地,从此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盘古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也随着越来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成了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开天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他的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了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上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他的胸部和腹部便成了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日月穿梭,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山丘平原,万物滋生,四季分明,奠定了人类生息繁衍的基础。
人们又不知度过了多少万年的岁月,这时出现了一个聪明人,就人类的居住问题,他整日里都在苦思冥想。他看到鸟儿筑巢而栖,野兽打洞而息,很受启发,终于发明了“构木为巢”的方法,解决了人类的居住问题。人们把他推为首领,尊他为“有巢氏”。
大约到了公元前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进入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随着原始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多,在中原地区又出现了一位智者。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燧人氏”位列“三皇”之首)。“燧人氏”建立了“燧明国”。
相传,燧人氏还发明和创立了搓绳技术、“结绳记事”“氏族图腾徽铭制”、河图、洛书、星象历、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等。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相传风衮(gǔn)部落的女儿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好奇的华胥氏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巨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伏羲。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有在农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风俗)。
后来,燧人氏在华胥之渚遇到了华胥氏,两人一见钟情,结为伴侣,燧人氏也就成了伏羲的父亲,因燧人氏为风姓,伏羲也为风姓。后来,华胥氏又生了女娲。女娲与伏羲成了同母异父的兄妹。
伏羲长大后,代父亲燧人氏为天下共主(燧人氏去世后葬于今河南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的燧皇陵)。伏羲氏有圣人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封禅泰山,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伏羲仰观天象,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他还创造了一些简单的文字,替代了在绳子上打结的记事方法。
伏羲氏实行男女对偶制,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当时的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用于捕鱼打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他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他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
据《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两人结为夫妻,缔造了人类,在春秋时期,任、宿、须句、颛臾(yú),都是伏羲的后裔。
女娲被称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有一天,她经过黄河的河畔,参照自己的外貌用黄河的泥土捏制了泥人,再施加神力,泥人便变成了人类。女娲造了女人又造男人,安排男婚女嫁,她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这时,当年盘古用来撑天的四根柱子慢慢腐朽了,因此天空摇摇欲坠,同时,天上还出现许多漏洞,雨水不断从漏洞里倾泄到大地,而大地上也出现了裂缝,从裂缝中不断冒出烈火和臭水,使得大地有的地方烈火炎炎,有的地方则是汪洋一片,凶猛的野兽趁机出来伤人。
女娲补天
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便点燃了一堆堆芦柴火,赶炼补天的红黄蓝白黑五彩石,然后用五彩石修补天上的漏洞。她还从大海里捞来了一只巨鳖,斩断它的四肢,用它的四肢替代了已经腐朽的四根撑天柱。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史前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已经开展的中国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对象。女娲的地位时有变化,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但又有传说伏羲、女娲既为血亲又为夫妻,为一家人,有时两个人都被选中“三皇”,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
相传,女娲娘娘的女儿叫女登(又叫任姒),为有熊国君少典的妃子。一日,女登到华阳山游玩时,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一条神龙扑到她面前,她立刻感到浑身酥软,卧倒在地,腹生异感,从此便有了身孕。女登后来在烈山石室生下一男婴。由于他生于厉乡,长于姜水(位于今陕西宝鸡),故以姜为姓。他长大后赋有盛德,被立为帝,成为天下共主。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为万物之源,称为“五德”。因炎帝有盛德,以“火”为帝,称火德王,故号炎帝,又称赤帝、烈山氏。他位居“三皇”之列。
实际上“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有其人,他们是上古时代出现的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代又一代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人民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传说伏羲氏禅位于他的第一重臣炎帝(即朱襄氏、神农氏)。炎帝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他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
他制耒耜,种五谷,教百姓耕作。尝百草,开医药先河。
作五弦琴,让百姓懂得礼仪,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还划历日,立星辰,分昼夜,定日月,每月为三十日,十一月为冬至。
炎帝管理部落治理天下很有方法。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他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愤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民无不敬戴。
炎帝带领族人最初活动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据《古史考》记载:“陈之秋邑,朱襄氏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今河南商丘柘城)。
原始社会中晚期,氏族部落比比皆是,逐渐形成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集团。
其中华夏集团以黄帝、炎帝两大部族为核心。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蟜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即古漆水(古漆水发源于今陕西麟游西偏北的杜林,于武功入渭),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在今陕西境内的渭水上游一带,今宝鸡尚有清姜河)。他们分别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经融合后,遂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
另一集团为兴起于黄河下游的今冀、鲁、豫、苏、皖交界地区的东夷集团,主要是九黎部落。九黎以蚩尤为首,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共有九九八十一个酋长,称为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蚩尤是大酋长。九黎族在蚩尤的领导下,以今山东为根据地,由东向西方向发展,开始进入华北大平原。这样华夏集团与东夷集团之间的一场武装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26世纪,蚩尤把炎帝驱逐到逐鹿(位于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
据传,上古时代,在轩辕丘(位于今河南新郑),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有熊部落,首领为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后代的第77代,他有两个夫人,一个叫任姒(女登),一个叫附宝,他们是姐妹,都是有蟜氏的女儿。附宝在沮水(位于今陕西黄陵县沮水河)河畔沮源关降龙峡生下黄帝,生下没多久,黄帝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7世纪初,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君位。
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炎帝后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战乱不止。黄帝便乘时而起,打败不同的部族,其余部族的首领也纷纷归附,于是形成炎帝、黄帝、蚩尤部三方鼎足而立的局面。黄帝居中原,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
炎帝与蚩尤发生战争之时,黄帝正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西侧。这时炎帝求救,黄帝为了维护华夏集团的整体利益,就答应了炎帝的请求,将势力向北方推进。在涿鹿地区,黄帝族同正乘势向西北推进的蚩尤族遭遇了。
当时蚩尤族集结了所属的八十一个支族,在力量上占据优势,双方接触后,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势众、武器优良等条件,主动向黄帝族发起攻击。黄帝族则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xiāo)等为图腾(即以龙为图腾)的氏族,迎战蚩尤族,并让“应龙高水”,即利用位处河流上游的有利条件,在河道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
“战争”爆发后,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成浓雾和大风暴雨天气,黄帝九战而九败。然而,黄帝在玄女族的支援下,先是使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pí )鼓,然后请旱神女魃把天气突然放晴,乘蚩尤族部众迷乱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驱众向蚩尤族发起猛烈进攻。黄帝在风后、力牧等大将的协助下,终于一举击败敌人,并在冀州(即冀州,位于今河北地区)之野擒杀了首领蚩尤。涿鹿之战就这样以黄帝族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后来,黄帝与炎帝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黄帝统领熊、罴、貔(pí)、貅(xiū)、貙(chū)、虎为图腾的六部军队,在阪泉(位于今河北涿鹿县东,—说今山西运城解池附近)与炎帝展开了决战。黄帝率兵和炎帝斗智斗勇,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炎帝面对黄帝的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结果一败涂地,被黄帝活捉。炎帝表示归顺黄帝并愿与黄帝结盟。
黄帝取得了胜利,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成为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被推举为“天子”。被后人称为“五帝之首”、中华“人文初祖”。炎帝被黄帝派去镇守南方,去世后葬于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7公里的鹿原镇境内。
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之后,呈现出国势强盛,政治安定,形成了文化进步的大好形势。
黄帝在位期间,有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他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制定法律,严惩渎职腐败官吏;定度量衡之制;在军队上派风后作《握奇经》,始制阵法;在音乐上以竹制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在服装方面由其元妃嫘祖开组织养蚕以丝制衣服;在医药方面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在文字上派仓颉制字,具六书之法;在历律上作干支;在农业上教导百姓播种五谷。黄帝在打井、建筑、机杼、交通、制陶、舟车、弓矢、房屋等方面都有重大发明。
黄帝有四个妻子。西陵氏之女嫘祖(今四川盐亭人)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方雷氏女节是黄帝次妃;黄帝第三妃是彤鱼氏苍林(丽娱),讳邛,为炎帝之女,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后世尊为烹饪始祖;嫫母为黄帝第四妃,面貌丑陋,但为人品德贤淑,性情温柔,曾帮助黄帝杀蚩尤,大败炎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有两个儿子为正妻嫘祖所生,长子玄吕嚣,次子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四川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后来昌意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位于今河南南乐西北)。
相传,黄帝活到一百岁那年,想到自己年迈,要选一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的位置。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都很优秀,又互相谦让。黄帝就让玄嚣作为他的接班人,昌意辅佐,共商国家大事。昌意在儿子颛顼的协助下,把昌意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晚年时东巡到秦岭,在那里铸鼎,当铸出第一尊鼎时,突然天上飞下来一条金黄色的龙,那只龙慢慢靠近了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天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天帝。”
黄帝一听,点了点头,就跨上龙背,并且对群臣说:“天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
大臣们说:“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涌而上爬上龙背,要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条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大臣们都摔了下来。
金龙载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黄帝铸鼎升天的地方有一个湖,后人叫作“鼎湖”
(鼎湖位于小秦岭之北、荆山脚下,今河南灵宝阳平镇一带)。黄帝去世的时间,也就定在黄帝升天的时间。黄帝享年118岁。后人把帝王去世称“龙去鼎湖”,就是源于这个故事。黄帝去世后葬在今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去世后,长子玄嚣继位,都城在今山东曲阜。他建立了一套奇异的制度,以鸟命官。他为了“百鸟之国”更加兴旺发达,便请来年幼聪敏、很有才干的侄儿颛顼(昌意的儿子)帮助料理朝政。颛顼协助玄嚣治国期间,表现得非常有才干,成绩卓著,被封在高阳(今河南杞县东),大家又称他为高阳氏。
玄嚣去世,葬于曲阜的云阳山。大家便推举颛顼当了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改称为颛顼部落联盟。
颛顼即位(约公元前25世纪)后,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为都城。他以句芒为木正、蓐收为金正、祝融为火正、玄冥为水正、句龙为土正,合称五官。他即位后,严格遵循轩辕黄帝的政策行事,并加以发展,使社会安定太平。
颛顼酷爱学习,知识渊博,通达事理,善解民意,尤其善于化解恩怨。他为了巡视民情,解民疾苦,北到幽陵(今辽宁境内),南至交趾(位于今两广地区),西达流沙(位于我国西北大漠地区),东抵蟠木(传为日出之处)。从而使日月所照之处、大小神灵所居之地,无不归附于他。
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作共工。共工对颛顼不服,于是颛顼部落联盟与共工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大战于澶渊(位于今河南濮阳西)。经过几次战役,共工因寡不敌众而最终失败。
共工辗转退守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共工死在不周山下。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支撑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东南大地塌陷下去,于是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共工怒触不周山
颛顼在位期间创制九州,使中国首次有了“版图”;建立统治机构,定婚姻,制嫁娶,使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改革甲历,定下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后人推戴他为“历宗”。颛顼作为华夏文明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从其执政的特点来看,他是一位把各项制度设列清晰的智慧型领导,正是孔子“十一德”中“缜密以栗,智也”的典型人物。
颛顼后期,愈加专权,致使人心浮动,民怨日大,人们纷纷反叛他,社会很不安定。因此,他忧心如焚,愁肠郁结,染病身亡。据说颛顼20岁登帝位,在位78年,活到98岁,葬于今河南内黄(内黄今有颛顼、帝喾二帝陵)。
颛顼去世后,侄子高辛即位,是为帝喾,时年30岁。
帝喾,姬姓,名俊(一作夋),五帝之一,他的祖父为玄嚣,父亲蟜极,颛顼是其伯父。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二三岁便有盛名,15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 ,因有功被封于辛(位于今陕西郃阳附近)。因他出生并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帝喾将都城从帝丘迁于西亳(位于今河南偃师),部落免受洪水侵袭,并彻底消除共工余部。
《史记》记载,帝喾即帝位后,他普施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即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节俭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以木德为帝,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帝喾成功地缔造了盛世。
他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明察善恶。并且能养性自律,大公无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这就是帝喾的治国方略。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的元妃姜嫄生有一子,名弃,史称后稷,弃长大后被派往有邰(位于今陕西武功)驻守边疆,统治当时的炎帝部落——有邰氏,其后代姬发建立了周朝,弃成为周的始祖。
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一子,取名契,契长大后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契的后代成汤建立商朝,契为商朝的祖先。
三妃庆都,又名陈锋氏、陈酆(fēng)氏,生子放勋,即唐尧。
四妃娵訾(jū
zī)氏(娵訾氏是娵与訾的合婚族)常仪,生子挚,挚长大后被派往曲阜与夷族杂居,接受了太昊族的文化,后来继承了喾的帝位,九年后帝尧接位。
帝喾还有两个儿子叫台玺、叔均(台玺、叔均在弃之后都曾为周部族落首领)。
帝喾还有一个妻子叫羲和,她与帝喾生四个儿子,即羲仲、和仲、羲叔、和叔,他们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掌管历法(在山东省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天台山下,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老母庙,这座老母庙祭祀的是太阳神羲和,当地人称羲和老母)。
帝喾在位75年,享寿105岁,去世后葬于高辛(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南25公里的高辛镇。而今河南内黄二帝陵其中之一也为帝喾陵)。
帝喾死后,挚因是帝喾的长子而受禅接帝位,即帝挚,仍都于亳。帝挚,帝喾长子,号青阳氏。
帝挚在位时,15岁的弟弟放勋(即尧)辅佐帝挚。帝挚封放勋于唐,称唐尧。九年后禅位给弟弟放勋。唐侯封挚于莘邑(位于今山东聊城莘县,莘也作辛),是为莘侯。
尧改国号为唐,建立帝尧陶唐氏政权。唐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帝尧执政初期,自然灾害严重,有的地方洪水泛滥,汪洋一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帝喾受命于危难之时。帝尧带领大臣赶到洪水泛滥的现场,看到洪水咆哮、良田被淹、百姓争相逃命,心中焦急万分。
帝尧为了根治水患,焦急地征询四岳(四岳即羲和的四个儿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鲧为颛顼的后代)。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也毫无功绩。
《尚书·尧典》上说,尧将羲和的四个儿子派往四方,分别担任四方的诸侯之长,即羲仲住在东方,羲叔在南方,
和仲在西方,和叔在北方。
这时天空中出现十个太阳,大地龟裂,江河干枯,庄稼都烤干了,好多人被热死。 帝尧请天地救援,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羿下到人间,协助帝尧消除人类的魔难。羿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羿见到帝尧后,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
后羿射日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们有用处,才拦阻了羿的射击。
羿消除了人间的灾难。人们称羿为大羿(又称后羿)。大羿因丰功伟绩,却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到天帝那里进谗言,使天帝疏远了大羿,最后把他和妻子嫦娥永远贬人间。受了委曲的大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后来大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于嫦娥保管。嫦娥不愿继续过这寂寞无味、生老病死的人间生活,趁后羿外出之际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上天界,虽然成了仙,但被贬在月宫。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整天仰望大呼嫦娥的名字。皎洁的月亮上现出了嫦娥的身影。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后来月母被大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大羿在月宫桂树下相会。从此,中秋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传说后来大羿的恶徒逢蒙偷袭大羿,大羿死在逢蒙的桃木棒下。大羿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
有一件事情让帝尧很忧虑,这就是儿子丹朱。丹朱是他心爱的儿子。帝尧娶了散宜氏,散宜氏为尧生了七儿二女。朱儿是长子,虽长大成人,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经常招惹祸端。帝尧开始也曾想方设法让朱儿学本领,教他打猎,教他利用石子棋学军事(石子棋即后来的围棋,传说围棋是帝尧发明的),但朱儿毫不用心,仍然一事无成。散宜氏看到朱儿终不成器,毫无办法,忧郁而死。帝尧十分伤心,把朱儿送到丹水,再也不想看到他。因朱儿封在丹水,所以朱儿后来被称作丹朱(丹河即今黄河北岸支流沁河的支流,古称丹水、源泽水、泫水等,主要发源于山西陵川棋子山,相传丹朱当年被封在今山西高平赵庄丹朱岭一带。著名的青天河景区位于丹河中游的晋豫交界处的河南博爱。另一说是丹朱当年被封在位于今河南淅川的丹河流域)。
帝尧自16岁开始治理天下,在位已70年,这时已经86岁了。他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一心要找一个贤能之人,来接替他的帝位。一天,他召集大臣们议论此事。
大家意见不一,有人推荐了民间的舜。
四岳说:“舜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舜是冀州人,舜的父亲是一个瞎子,称作瞽叟,瞽叟的父亲名桥牛,桥牛的父亲名句望,句望的父亲名敬康,敬康的父亲名穷蝉,穷蝉的父亲名颛顼。舜乃黄帝的七世孙。然而,舜的祖先自穷蝉后,家境衰微,皆为庶人。由于舜的两眼都是双瞳仁,故名重华。
舜生于姚墟,故姓姚氏。舜自幼丧母,父亲续娶后妻,生子名象,象秉性骄横,又生女名颗丰,颗丰心地善良。瞽叟顽邪,后妻狠毒,皆溺爱象。他们与象经常谋划着害死舜。而舜的异母妹妹颗丰贤熟善良,非常尊重大哥舜的人品,暗中极力维护舜的安全,每当父母和二哥象谋划要杀害舜的时候,她就偷偷向舜报信,使舜一次又一次逃过了灾难。
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舜20岁时,就成为闻名天下的孝子。
帝尧对舜的事迹早有耳闻,大家推荐舜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很高兴。
这时舜已经30岁了,还没有结婚。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来尧从两个女儿那里了解到舜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贤人。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树业绩,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于舜。
舜从心里面觉得自己的德行同帝尧相比差的很远,于是推辞说:“我的德行不够,还不能稳妥地担当此重任。”
帝尧再三要求舜接替帝位,而舜却再三推辞。帝尧无奈,只好说:“先让你代我行天下政事,总该可以吧?”
舜推辞不过,只好答应。
到了次年正月初一,帝尧在人文始祖皇帝庙中,举行隆重大典,尧禅位于舜,由舜代理天子行天下政事。《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
尧让位后,继续关心国家大事,为了让舜能够大胆行使职权,他离开都城,巡视各地,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尧这种为天下人的公心,这种伟大的人格,深得人民爱戴。
舜执政后励精图治,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政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欢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危,把治水无功的鲧流放到羽山,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鲧是大禹的父亲,姓姒,字熙,夏后氏。帝颛顼的后代,颛顼生鲧曾、鲧曾生鲧祖,鲧祖生鲧父,鲧父生鲧,鲧生禹,禹生启。鲧被尧封于崇地(位于河南登封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尧帝时期中原洪水泛滥,百姓愁苦不堪。尧派鲧治水。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鲧治水失败,被流放致死。
尧退居避位,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帝尧去世,享116岁,葬在平阳(今山西临汾)。“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甚为深挚。
三年后帝尧的丧事完毕,舜便让位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诸侯都去朝见舜,却不理会丹朱。舜觉得人心所向,天意所归,无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