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老农寄语 蛛丝马迹 原形毕露 媒体报导 见诸报端 老农文存


《老人春秋》2024年3月第五期

「诗之河」的云端流淌

文/李明英

    淇河这条古老的河流被称为“《诗经》之河”,它孕育了河南鹤壁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鹤壁市淇滨区有两位耄耋老人郑厚德和姚慧明,自费创建公益性网站,多年来用心挖掘、整理、维护2万多页鹤壁历史文化资料,为大家打开一扇探索淇河文化的窗户。

   2001年,从淇县农科所退休的郑厚德喜欢上了钻研网络技术,他通过网友聚会认识了一群维护淇县信息网站的年轻人,学习网站建设知识。后来,郑厚德加入他们的队伍,义务做建设网站的工作。然而好景不长,2003年,网站关闭后大量的图文资料“无家可归”,这让郑厚德深感惋惜。于是,他下决心创建公益性网站淇县之窗,汇集相关文史资料。网站上线后,很受大家欢迎,不少人找鹤壁历史文化方面的信息都在网站里搜索,网站逐渐增加至30多个栏目。

   2004年,退休前曾在鹤壁市教育局、鹤壁市电视台工作的姚慧明和郑厚德相识。姚慧明喜欢钻研淇河文化,有一回,他在淇县之窗里找到了需要的信息。而网站各个栏目丰富的内容也深深吸引了他,他通过留言簿联系到了郑厚德。

   郑厚德发现姚慧明搜集资料速度快,文笔也让他折服,于是将网站栏目《淇水吟》交由姚慧明维护。让郑厚德没想到的是,《淇水吟》里的诗歌由最初的60多首变成900多首。“鹤壁市政协编辑淇河古诗三百首的集子,大部分采用的是《淇水吟》收集的古诗,我俩还受邀参与编辑工作。慧明老弟生着病进行古诗的整理、校订、注释,熬得双眼通红。”郑厚德说。后来,姚慧明又用七八年时间为淇县之窗搜集整理历代吟淇诗1191首、插图41幅,为2019年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贡献了力量。

   淇河文化方面的资料越来越多,郑厚德和姚慧明商量开辟一个新栏目《淇河文化研究》,后来,他们又注册了新城名,把栏目变成独立的网站。郑厚德对姚慧明说:“你任站长,负责网站内容;我搭台子,管服务器、网页设计和网站维护。

   “淇河文化研究网一上线就吸引了很多读者。大学教授、文史研究者寄来研究考证方面的著作,报刊文化栏目的记者多次打电话与我们联系。”姚慧明说。

   两位老人说,每个栏目的图文资料都来之不易,都是大家多年来到处搜集、熬夜整理出来的。当然,在钻研网站技术方面,他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网站信息量大,就有黑客光顾,病毒、恶意代码,防不胜防。论网络技术水平,我们几个老头儿绝非他们的对手。我心惊胆战,不得不天天备份网站资料。有一段时间,闹得我心灰意冷,想‘关门大吉’。慧明老弟安慰我:‘咱不要灰心,与黑客斗智斗勇可以增长见识。’我们四处请教专业人士堵程序漏洞,网络安全防范方面有了进步。”郑厚德说。

   两位老人多年来维护两个网站,只讲耕耘,不求回报。网站纯属公益性质,没有广告,也不实行会员制,任大家点击阅读,维持运转的费用靠两位老人自掏腰包,以及热爱淇河文化的读者支援,各栏目主持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文友,既不拿报酬也不要稿酬。对此,两位老人很感激。虽然很多人喜欢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但两位老人依然坚持维护、更新网站,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外援”。2023年,他们联系到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淇河文化研究中心支持网站建设。他们说:“希望留住这些有温度的文字,让‘诗之河’在云端流淌,让人们感悟淇河文化之美。”

《老人春秋》2024年3月第五期

____银龄风采乐享年华

    
         

本栏目主持人: 老农      设计制作:老农       联系电话:0392-7226249  E-mail:qxzh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