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只要搜索到的有关淇县的信息,很多都出自一个名叫“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的网站,该网站网页总量达1万余页,已成为淇县的一个重要门户网站。可能许多人想不到,这个网站竟出自一位73岁老人之手,面对冗长的材料,他用手写板一笔一划写下来输入到电脑中,面对黑客一次次的袭击,他一次次恢复资料,学习防黑客的方法。他就是郑厚德,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讲述了一名老人的励志故事。
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网站
“窗内风光好,窗外景色新”,这是淇县之窗网站上的一句宣传语,这个包含淇县文化、淇县历史、淇县风光等众多信息的公益性网站是许多外地人了解淇县的一个窗口。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网站的建设者、站长“老农”已年过古稀。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淇县县城的“老农”家,见到了这位老人,“老农”名叫郑厚德,今年73岁,自1987年开始接触电脑,已经与电脑结缘24年,开办“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也有8年多了。
“淇县之窗”从刚开通时只有十几个栏目,现在已经发展为三十多个栏目。许多栏目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就拿“淇县地图”栏目来说,里边包含了淇县交通图、淇县旅游图、淇县矿藏地质图、淇县水利图、医疗网点图、各个时期历史地图等;“淇县典故”栏目则讲述了发生在淇县的许多历史故事,出处、注释都很详尽。这些栏目的开设,为市民们提供了淇县各方面的知识,“淇县之窗”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淇县的百科全书。
一句承诺开始学建网站
说起做网站,这还得从郑厚德刚退休后参加的一次网友聚会开始。郑厚德1998年退休后,闲来无事便开始上网,那时候,郑厚德最常访问的是淇县信息港,2000年有一天,他看到淇县信息港贴出一条通知,要举办网友聚会,他通过这次聚会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朋友,为了给网站作些贡献,他主动提出可以帮着建设网站。其实当时的他,虽对网络有所了解,可对于建网站一窍不通。但郑厚德想着,既然说了,就得做到啊,他立即买来相关书籍一点一点学习网站知识。郑厚德说:“我去了那次聚会以后,人家都觉得很稀罕,说我这么大年纪了居然还会上网。只是后来那个网站(淇县信息港)关了。”
自2001年起,他就开始利用自学的网站知识为淇县信息港制作网页,淇县信息港关闭后,2003年元月,他开始自己联系服务器,自办公益性网站——“淇县之窗”。
帮游子寻根
朝歌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许多姓氏与朝歌有关,在郑厚德的网站中,有个名叫“朝歌寻根”的栏目,介绍了与朝歌有关的61个姓氏。详细地讲述了这些姓氏的起源、迁徙分布等内容。通过这个栏目,吸引了许多人来朝歌寻根。
“今年香港有个姓卫的人多次给我发来电子邮件,还给我打了五六次电话,要来朝歌寻根,我帮他们查找到了有关家族姓氏的资料,5月份他们二三十个人结伴专程来淇县寻根。”
郑厚德经常会接到类似寻根的邮件和电话,“还有个韩国姓殷的人,我们经常在网上联系,后来他们来到朝歌祭祖。”
七旬老人与黑客周旋
在网站刚建立的那几年,一切都是风平浪静,郑厚德管理着网站倒也得心应手,可随着网站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一些黑客乘虚而入。
大约从4年前开始,郑厚德就发现网站常常来一些不速之客,网页时不时会被修改,不是资料被删改,就是网站上被挂上几个木马。郑厚德发现后,再一点一点修改回来,这样一来,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要说被黑客攻击,已有无数次了,最严重的一次是4年前,黑客把我的服务器格式化了。啥都没了!幸亏大部分资料我有备份,仅恢复就恢复了一个星期。”郑厚德对记者说。
有时候网站一天能被攻击好几次,常常是半夜被攻击了,郑厚德早上起来忙活半天恢复好,吃个饭的工夫网站又被窜改了。
一次次被攻击,郑厚德慢慢掌握了一些防黑客攻击的技巧。“最开始服务器没装杀毒软件,现在装了杀毒软件,隔两天我就杀杀毒。还勤做备份,即使资料丢了还能找回来。”郑厚德说,“看,我把网站许多网页都改成只读,这样一设置,我自己都没办法修改了。我需要上传资料的时候改了属性再上传。”
在恢复网站方面,这位70多岁的老人又学会了用软件批量修改,减少恢复时间。
去年,是“淇县之窗”网站受黑客攻击最频繁的一年,有段日子里,郑厚德每天都在恢复网站,“那一段时间,我差点儿就放弃了,都是我的老伙计们鼓励我,各个栏目主持人也给了我很大支持,我又继续干下去了。”对于大家的支持,郑厚德很感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郑厚德真正演绎了这句话。每天上午,郑厚德都会坐在电脑前维护网站、回复网友的来信,网友发来的每一条信息他都会认真看,常常会有外国的网友发来邮件,他就找来懂外语的朋友帮着翻译。
自从开办网站以来,郑厚德掌握的网站知识越来越丰富,还成立了淇县之窗工作室,许多单位、个人慕名而来,请他帮忙做网站。目前,淇县各行政单位、企业的网站,60%都是出自郑厚德的淇县之窗工作室。
(淇河晨报记者 苗苗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