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古园林----淇 园

 

 

 

古淇园遗址在朝歌城西北三十里思德河畔耿家湾(今武公湖),西周时期卫武公(公元前812-785在位)时修建。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出现园林,仅有帝王为狩猎而围构的“苑囿”,真正的园林则始于淇园。春秋晋灵公在绛州筑“桃园”,战国时商丘的“漆园”,均在淇园之后,因此淇园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淇园当初的景物结构,建筑形式,现已无从知晓。但其以“绿竹茂盛”为特征,则是肯定的。南朝《述异记》有“卫有淇园出竹,在淇水之上,诗云‘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是也。”《淇县志》曰该地是“周代卫人美武公游地”。

汉魏以后,人们又在淇园附近修筑武公祠,建起“有斐亭”,开凿“仙人梯”,意在以竹子的形象比喻卫武公的高风亮节。武公祠前立碑一通,上书“淇园”二字。这里背靠万丈青崖,面临泉池,山青竹翠,岚光树影,野花怪石,红蕖月映。清初尚书杜臻所撰《卫武公祠碑记》中有:“公祠建于淇县西北,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若天设地藏之祠。东北岸建有斐亭,为淇园故址,祠前泉水淙淙,有瀑布声萦回,东注入淇。”

据古县志记载,武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大殿、拜殿、堂房数间,皆系古典建筑,另有香火地六十六亩。石门两侧有参天白檀两殊,胸径三尺有余。一股山泉从两殿中间分东西流出,穿过祠院,再从台上直泻山底,形成两道天然瀑布。整个祠堂绿竹环抱,四季常青,真可谓“绿竹猗猗”。祠东北山坡上建有斐亭,祠前河塘里植有莲藕,每逢夏季,荷叶覆盖塘面,荷花竞相开放,点缀其间,观者如痴如醉,是清代新拟淇园八景之一“斐亭莲芳”,有诗记之云:
       
斐亭云涌藕花州,依槛搴芳俯碧流。
       
逸韻飘然成独立,虚怀若谷裕清修。

淇园的景色之美、历史之久,使其影响很大,后来人们曾将淇园作为整个朝歌的代称。

但因年代久远,武公祠后来成为废墟,仅存遗址。明代监察御史毛麟之的《改建圣武公祠记》中说,他当年拜谒武公祠,发现“屋瓦倾圯,神像减削,败柱朽梁,蜗涎虫蠧 ”,老先生感慨万千,“愀然悲泫”,疾呼为什么有的胡乱建造的“淫祠”金碧辉煌,香火旺盛,而千古名胜武公祠却破破烂烂冷冷落落!

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知县颜颐寿重修武公祠,于正德、嘉靖年间又重修三次。隆庆三年(公元1569)知县李尚实,把武公祠迁到朝歌城外东北隅的旧天仙庙内,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知县蒋行义又将其移于朝歌城西泉头村太和泉南岸。这样迁来迁去,理由是“以公之神如水行地,无乎不在,何必居其所也”,说什么“明神”象流水一样,无处不在,不一定非把祠庙建在原址。但这种论调毕竟是站不住脚的,崇祯五年(公元1632)知县崔庚又把武公祠复移于古淇园。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763)知县赵之屏重修,乡绅高遐昌等二十人募资,置祠周围庄基,建有斐亭,置香火地六十六亩,载竹种树,恢复其“以白云为篱,以青山为屏,以风光云月为侣”的古淇园风格。并收集咏颂淇园和卫武公的诗词文章,编了一本《有斐亭征言》。

 

上一篇  <---  本篇  --->  下一篇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