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公 之 德

 

 

 

卫武公(约公元前853---758年),朝歌人,卫康叔的九世孙,卫釐侯的儿子,名字叫姬和。卫武公作卫国国君55年,一直到96岁去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有旷世奇才,中国历史上道德卓著的名君。

卫武公执政期间,修康叔之政,谦恭谨慎,能广纳众议,礼贤下士,体察民情,深受国民拥戴。他增修城垣,兴办牧业,政通人和,国力日盛。周幽王昏庸无道,大臣申侯就暗中勾结犬戎作乱,攻下镐京,肆意抢掠,杀了幽王。此时卫武公联合郑国挫败犬戎,辅持周平王返回镐京。因此周平王封给他最高爵位“公”。

在《列国志》中有一段对武公的描写,说郑国公子成一次吃了败仗走投无路,认为卫武公“老成经事”可以去投奔他。接着郑国军队在路上巧遇武公,只见:“中间坐着一位诸侯,锦袍金带,苍颜白发,飘飘然有神仙之态。那诸侯,正是卫武公姬和,时已八十余岁矣。”

卫武公平定叛乱辅佐周平王即位后,专门写了一首诗《抑》,这首诗后来被孔子收在《诗经》里。作为深有威望的肱股老臣,卫武公在诗中对周平王复兴周室寄寓厚望而谆谆教诲。诗以周幽王荒淫败德而乱政误国的史实为鉴戒勉周平王以史为鉴、修德养性、整武备边、收复失地、中兴周室;一是要潜心修德以治国,勿颠覆败德而乱政;二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仪表,成为一个宽柔恭谨的人;三是要“听受善言”,听得进意见和建议;四是“以整武防边为首任”,要尚武强兵,防范未然。

但是周平王生性懦弱,面对犬戎等强势地方力量害怕退让,想将朝廷迁往关内东都洛阳,朝中大臣们都贪图安逸,急切地迎合平王,卫武公则说:老臣已经年过九十,承蒙君王不嫌弃我老眼昏花,还把我列为六卿之位,我要是知道而不说,就是对君不忠诚;要是意见和众大臣相违背,就是与朋友不和谐。然而我宁可得罪众大臣,也不敢得罪大王啊。他接着强调周王朝之所以能屹立于诸侯列国之中,就因为周王朝本身强大的军事能力,以及“左有殽函,右有陇蜀,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天下形胜,莫过于此”。

接着卫武公直截了当指出,开门揖盗将犬戎迎入镐京本是大错了,然后将周朝立国之地利拱手让与外人而偏安一隅这就是错上加错了。现在正确的做法就是“王今励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湔雪前耻”也只有这样才能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倘若舍镐京而就洛邑然后在求自强那就有点“刻舟求剑”的意味。

    卫武公从政治、经济、地形地貌进行分析,认为雒邑虽然具天下之中,但地形平坦,容易四面受敌,所以先祖周公虽然一起建西东两个都城,但居住西都,以振摄天下的要害,留下东都以备一时之巡。如果大王舍弃镐京而东迁到洛阳,恐怕大周王室从此要走向衰败了。

卫武公无疑是个历史发展的清醒者,可惜周平王最终还是一意东迁,西周结束,东周开始。平王还承诺如果秦国把岐丰之地从犬戎手中夺回,就将这些土地封给秦国。结果不出三年,秦国收复了岐丰,之后秦国一跃而成大国,虎视中原。其他的诸侯看周王如此之好说话,也顾不上什么君君臣臣,所以周王朝自此一厥不振。

《诗经》中还收有一篇卫武公的重要的诗歌作品《宾之初筵》,这首诗既反映了卫武公道德操守,也是我国酒文化的滥觞。卫武公对周幽王“近小人,饮酒无度”,“君臣上下,沉湎淫液”十分不满,通过《宾之初筵》诗,把贵族饮宴酒醉之后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2800年前卫武公写的《宾之初筵》,拿到现在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特别是诗中还写到酒筵上的礼仪,提到射壶行令,最后还提到要设监酒人、提出喝酒要有限量,还把酒风不正与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等等,是我国最早的比较周详的写酒文化的诗篇。

卫武公是个政治天才,但在当时那个时代,他初登政治舞台时并不是顺理成章一帆风顺。公元前813年,卫釐侯逝世,继承国君并没有卫武公姬和的份,当时太子共伯姬余被立为国君。姬和(卫武公)是共伯的弟弟,因才资聪颖原本很受卫釐侯宠爱。姬和便用原来卫釐侯赏给的财物收买武士,当把釐侯的棺木送于墓中后,姬和的一位朋友对共伯姬馀说:封墓之前,按规矩应由最亲近的人把先王的墓室最后打扫一遍,让先王干干净净的在内享清福;憨厚的姬馀没多想,听了这话,拿着扫帚就进了墓室。姬馀一进去便被武士动手封了墓门,不得已自杀在墓道里。姬和知道后作样子痛骂了武士一番,让人把姬余埋葬在釐侯墓旁,称之为共伯。就这样姬和成为卫国国君,即卫武公。武公即位后,重新整饬康叔的政务,百姓和乐安定。

    也就是说,卫武公在即位之前只是个公子,按理说侯位是轮不到他的,但是武公却凭着自己的魄力,使得共伯只能自杀“让贤”,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卫武公在当时环境中的气概。而且武公即位之后并不像那些贪婪的公爵篡位之后就骄奢淫逸,而是“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从他篡位自立又行德政惠民足以看出他治理国家的才能,所以他不会埋没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

    公元前758年,卫武公去世,被封谥号为“武”。卫国人感念他的道德文章,传诵诗歌《淇奥》(《诗经·卫风》)颂扬他的高风大德,诗云:

        瞻彼淇奥,    (远远看那淇河湾)

        绿竹猗猗。    (绿竹葱茏长得欢)

        有匪君子,    (美君子文采风流)

        如切如磋,    (像象牙细切细磋)

        如琢如磨,    (像宝玉精雕细磨)

        瑟兮僩兮,    (看容仪庄严威武)

        赫兮咺兮,    (看心地光明磊落)

        有匪君子,    (美君子文采风流)

        终不可谖兮!  (记心头永颂功德)

        ……

        充耳琇莹,    (耳瑱美玉光闪闪)

        会弁如星。    (武士帽珍珠星灿)

        ……

        如金如锡,    (品质精纯如金银)

        如圭如壁。    (德厚才高如圭壁)

        宽兮绰兮,    (宽广啊!旷达啊)

        猗重较兮,    (乘车辇倜傥风流)

        善戏谑兮,    (笑谈幽默有风趣)

        不为虐兮!    (不会伤人多仁厚)

    《淇奥》赞美卫武公德才兼备,才华横溢,光彩耀人,宽和幽默,充分展示了男子真正的美在于气质品格、才华修养,特别是用淇河的竹子表现君子的“虚心有节”,无论是“竹”“玉”“金”,都紧扣卫武公的内秀之美。

    卫武公在朝歌城西北三十五里修建的“淇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被称作“中华第一园”。(详见本书中《在中国历史上的七个第一》一文)

汉魏以后,人们又在淇园附近修筑武公祠,纪念卫武公。明嘉靖《淇县志》记有历代重修武公祠的情况。武公祠的北坡建“有斐亭”一座,开凿“仙人梯”,意在以竹子的形象比喻卫武公的高风亮节。武公祠前立碑一通,上书“淇园”二字。这里背靠万丈青崖,面临泉池,山青竹翠,岚光树影,野花怪石,红蕖月映。

清初尚书杜臻所撰《卫武公祠碑记》中有:“公祠建于淇县西北,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若天设地藏之祠。东北岸建有斐亭,为淇园故址,祠前泉水淙淙,有瀑布声萦回,东注入淇。”

    武公祠就建在“淇园”附近,自然会引来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畅游之中,写下很多诗歌文章,祠的四周崖壁题满了诗词。其一曰:

        荣膺圭爵肯骄逸,常把箴规分付诗。
       
九十五年犹不老,忆千万载系深思。
       
高风直共筼筜在,盛德还同天地期。
       
漠漠荒祠成古迹,至今淇水尚弥弥。

    明末崇祯年间,朝歌南阳村人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的孙徵兰摩崖题记之:“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古明”。

    清朝初年,在京城先后任刑部主事、户部郎中、闻内府兵科事中兼提督九门步军统领的朝歌北阳村人高遐昌,写下《重修卫武公祠募疏》,呼吁广大民众社会贤达为修复武公祠集资募捐。他还广泛征集历代文人游历古淇园和武公祠的诗文,编辑出版一部专辑《有斐亭征言》,又亲自写了序言《有斐亭征言引》。《有斐亭征言引》本身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写尽了建在古淇园遗址的武公祠、有斐亭的秀丽景色。

    起源于武公祠一带的小石河,古代叫美沟,武公去世后改名思德河,取永思武公之美德的意思。朝歌城北13里的一个村子西周时叫槐荫店村,后改名思德村,今属淇县高村镇。

 

上一篇  <---  本篇  --->  下一篇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