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扯淡碑”(上)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评论探讨 - 也谈“扯淡碑”(上)
也谈“扯淡碑”(上)
 
作者:王兰喜  加入时间:2021-2-23 18:50:16  qxsjj  

 

也谈“扯淡碑”(上)

     王兰喜

 


       人生在世,最喜争名夺利,争权夺势,争得死去活来。到最后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不过是一场空。
        在殷商故都朝歌、纣王摘星台下,有“扯淡碑”一块,世人到此,多有感叹:
            世事无常叹人生,
            富贵荣华过眼空。
            尔争我抢数十载,
            尽付笑谈扯淡中。
  

 

图片

       
 “扯淡碑”是淇县摘星台公园保存的一块古石碑。原来位于县城北下关“祖师庙”内,后庙废碑倒,被当作井台石长期铺于水井之上,由此躲过历次劫难,得以保存。
     “扯淡碑”一度蹿红网络,不少人根据自己的解读和猜测,对碑主人的身份、生平进行探索和求证,使这桩历史谜案显得更加错综复杂。
       笔者因工作关系,对“扯淡碑”多有了解和思考,对今人的研究也有一些看法和心得,故不揣浅陋,也对碑主进行大胆推测。希以一管之见,抛砖引玉,为揭开历史谜案再添新的线索。

图片

 

 

  一、古碑概貌
       从形制看,扯淡碑圆首方形,阴阳两面刻字。
       碑阳面正中是“泰极仙翁脱骨处”七个隶书大字。“泰”字两侧是楷书“扯淡”二字,字形略小。“扯”字下面竖刻两列: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淡”字下面竖刻两列: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魏碑字体,字形又小。
        碑阳拱形碑首刻草书“再不来了”四字。
       碑阴,正中竖刻“为善最乐”四个大字,右侧竖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侧竖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均为草书字体。

 

 

 

       二、众说纷纭
        围绕“扯淡碑”之谜,大致有以下几种论断:一是穿越说,二是造假说,三是崇祯说,四是李自成说,五是官方(文物部门)给出的明代勋臣沐英后代说。
        首先,“穿越说”认为,碑上刻有“扯淡”二字,这一典型的现代词汇似与碑文内容格格不入,是今人穿越古代留下的痕迹。“再不来了”,如此口语化的碑文当是穿越者不想回到现代社会的任性表白。很明显,这是人们在调侃此碑内容怪诞,暗含嘲讽之意。当然,也有年轻人看古装魔幻剧多了,看到此碑,便产生了联想和幻觉,认定穿越之说。
       其次,“造假说”认为,此碑本子虚乌有之物,乃后人刻意为之。诚然,在当今社会,为了各种不言自明的利益,文物造假之事并不鲜见。然持“造假说”者,当为不了解真相的外地人,而本地人或闻说、或亲见此碑,不会怀疑。文物总是伴随着历史沉淀的相关信息,包括时代沧桑感、史料记载、民间传说、实物佐证、年长者的亲眼见证等。所有这些,扯淡碑都具备,不容置疑。
  其三、其四,“崇祯说”、“李自成说”分别认为碑主是崇祯皇帝或推翻了崇祯帝的李自成。这两位都是正史明确在案的重要人物,经当时官方确认,生平已载入史册。他们虽身贵,但已成过往;虽名重也终成历史。推测其为扯淡碑主人,正史从无记载,野史亦未见戏说。笔者认为,持这种观点者,只是借历史上的偶然事件,进行必然性的推理得出的结果,不过是现代人演绎出的一段历史戏说。
        其五,“沐英后代说”认为,碑主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的后代。这是文物工作人员按照碑文“水木氏”进行拆字得出的结论——“水木”也即“沐”,这算唯一有点依据的结论。此观点虽是官宣,但仔细分析,又站不住脚。首先,碑文中明确记有“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可见碑主人的身份极不一般。沐英虽权高位重,但世事沧桑,几百年后,他没落的后代,是没有资格载入史册,也不可能让人产生“不敢再赘”(不敢评价其生平)的敬畏的。其次,碑主人既然刻意不留名姓,隐藏身世,为什么还要用“水木氏”这样简单易猜的字眼透露真实身份呢?岂不给人故弄玄虚之感?这与整个碑文神秘诡异的格调大不相符。
       也有人说墓主是戏剧人物莫怀古(沐英后代,戏剧《一捧雪》中的人物),这更无可能,时间也照不上。《一捧雪》写的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故事,“扯淡碑”叙事起源则是甲申年间,且强调是明末甲申,即明朝灭亡那一年。

 

 

 

  三、谜案解读——标题、正文及落款
       以上赘言甚多,对现有观点进行了全盘否定,那么扯淡碑主人究为何许人也?就目前研究所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仍是一桩历史谜案!
       出于好奇,更出于对求真、求实的责任感,笔者试从碑的体例、文字内涵、书法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事件,对“扯淡碑”展开解读分析。
        扯淡碑造型古朴简单,打磨粗糙,选料一般,且有未磨平的残字痕迹,显然是一块别人用过的二手墓碑。符合一个看破红尘,一切皆无所谓的隐世老人的做派。
       传统墓碑体例,碑文有大致的格式规范,即抬头(标题)、正文(主体)、落款三部分。个别墓碑正文部分主要介绍碑主人的生平简历,相当于墓志。“扯淡碑”即属此类。石碑标题——泰极仙翁脱骨处;正文——翁,燕人……曰然;落款——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
       分析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厘清几个问题:一是碑主人是谁;二是立碑的大致年代;三是立碑者是谁。
       首先,我们看标题“泰极仙翁脱骨处”。“泰极仙翁”是碑主人的号(或后辈弟子对他的尊称)。由此名号可以看出碑主人是修道之人,且已高寿。“脱骨”即脱骨换胎,指修道者脱旧胎换新胎,脱凡骨换圣骨,修道成仙,意即仙逝。整句意为:“泰极仙翁得道升仙的地方。”这里可解读出两个意思:碑是纪念碑,纪念先师仙逝的地方,而墓在别处;碑是墓碑,在先师升天之处,就地庐墓安葬。
       其次,再来解读碑的正文部分。“翁,燕人”,即老先生(仙师)是北京人。明代有南北二都,北京也称燕都。“水木氏”,笔者推测:一是借郦道元《水经注》中“水木明瑟”一词,暗含“水木”与明皇室的关系;二是取谐音“水没”之意(没,淇方言同“木”)。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清原为后金,因相信五行相生相克之说,认为明属火,而火能克金,故改金为清。清有水,能克火(明)。水木(没)氏,暗示被水覆灭的家族。
  “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此句交代了一个时间和一个地点。这是个特殊的年份,明末甲申年,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攻克北京,后是清兵入关屠戮中原,并对明皇裔大肆搜捕。这时候,一个陌生人匆匆来到云梦山修道。“事迹详载甲申记矣”,此句明确指出,碑主人身份不凡,其生平事迹已载入史册。试想,甲申之变后,崇祯皇帝吊死,能载入史册的会是哪些人?《明史纪事本末》《明季遗闻》以及《明史》等,都有“京师陷,贼获太子,伪封王。及贼西走,太子不知所终”的说法。《明季遗闻》更载:“李自成军受挫后,于二十六日,狼狈还京……二十八日悉锐西行,辎重无算。或曰太子、二王挟之俱出。”也就是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后,太子朱慈烺以及定王慈炯、永王慈炤等均未逃脱,一并为农民军所俘。当李自成农民军与吴三桂交战受挫,决定离京西撤时,又将朱慈烺等一起带走。从此太子便如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按碑文透露信息和史料记载,我们大胆推测,碑主人应是太子或皇子。
       “翁生不言寿,莫考其纪”,即“老先生生前从不谈论自己的年龄,没法考证他的年龄。”“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即“有人说,他已经144岁了(十二年为一纪)。最后大家都说是。”
       以上是碑文正文,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简单生平。如我们猜测成立,碑主为明太子的话,太子生于1629年,活了144岁,碑的落成时间为1773年,即清乾隆三十八年。不少人宣扬“扯淡碑”是明代碑,实为谬传。
  第三,我们解读石碑“落款”部分。先看“四空门人”,“四空”应是碑主人的弟子或徒孙,“四空门人”即四空的弟子。再看“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即“大清朝一个与琴棋书画相伴,抱病在身的老人所立。”由碑主人的年龄,我们可以推测,其一代、二代弟子早已不复存在,三代弟子年龄也当在百岁左右,当时侍奉左右的应是其徒孙以下徒曾孙、徒玄孙之辈(一般按约二十年一辈份儿计算)。四空的后辈徒孙也成了抱病老人,他在病中为祖师爷撰刻了石碑。由此我们明白,碑主人为什么被奉为祖师爷,他住的地方为什么叫“祖师庙”。
       整体看,碑文叙事简练、清晰。从“莫考其纪”的“其”字,可以看出碑文是后人所撰。“其”,文言中作第三人称代词,即“他”。但一些人曲解说,碑文是碑主人为自己所写,笔者认为不然。试按第一人称翻译:我老仙翁是北京人……我老仙翁活着的时候从不说年龄,无从考证我的年纪等等。不唯可笑,也解释不通。
       另外,上述碑文字体工整,庄重肃穆。标题“泰极仙翁脱骨处”为隶书大字,位于墓碑中央,正文和落款部分分列两边,以魏碑字体书写。足见其门人弟子是怀着多么恭敬的心情撰写的。

 

 

 

(未完待续)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