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说古论今 - 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作者:陈志民  加入时间:2018-8-20 18:43:59  qxsjj  

我记忆中的中山街(大街)

作者/陈志民


小时候,中山街,在我心目中,是很大的街,也是人们常说的大街

中山街随着时代的变迁,变化还是很大的,不能说面目全非,可以说时过境迁,与儿时的记忆相差甚远。

我生长在农村,那时候,要到县城来办事,有人就会问去哪呀?上大街。大街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到那里不光是人多,物质丰富,商品琳琅满目,小吃随处可见,建筑也很有特色。

中山街,从北边毛主席像楼,到南边的中心阁,长大约在五、六百米,宽大约七、八米。北边是上关、下关,上关往西是西坛,往东是韦庄、付庄。西坛北边是三海,南边是西街。南边有阁南、南门里、南关。南门里的西边是稻庄,东边是东关。中山街中间有一个路口叫上街路口(丁字路口),简称上街口,上街口往东是东街,西边自然就是西街了。

正对着东边的路,坐西向东有座三层楼,外观像长城(炮楼),里边楼梯是用石头和砖块砌成,市管会人员办公所在地。东南角是个二层小楼,地方不大,楼护梯是用木头做成,小楼里开的是回民食堂,也算那时的大酒店,店员手脚麻利,口齿清晰。只听:“来碗饺子!”“好嘞,稍等。来嘞--- 油嘞,借光”。东北角是烟糖门市,是一个拐角门市,里边的商品琳琅满目,拐角南边柜台有油盐酱醋,还有糖果、点心,拐角西边柜台有烟、糖、酒等商品。紧挨北边是百货一门市,有牙膏、牙刷、洗脸盆,毛巾、香(肥)皂,柜台是用木头、玻璃做成,里边还有日用百货等等。那时,我们最羡慕的就是里边的营业员,营业员穿着整齐的服装,说话和气,待人和善,更重要的是他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老爷儿”晒不着,面目显得年轻漂亮,还有就是每个月的工资都能按时到手,有什么紧俏商品,我想还是会近水楼台方便许多吧(粮票、糖票、油票、肉票、布票时代)。

紧邻三层楼的南边是生产门市,里边的商品有锅碗瓢勺,犁镂锄耙,铁锨、洋镐、粪叉,还有碗、筷和各种绳索,以及灶台用品等等。再往南是武装部,我曾工作过的地方,武装部的办公地点是过去富人住过的地方,有大门、过道、阁楼四合院,装修考究,有木柱、石柱,门窗是木雕工艺,现在已是面目全非。武装部的对面是原公安局,是个神秘的地方,戒备森严不敢问津,现在大门还保留完好,后来城关派出所曾经在此办公,现在是县直幼儿园、家属区和几间老房子。紧邻公安局南边是几家家属房,现在有一个体牙科诊所。紧挨南边,就是图书馆,是喜欢学习人的场所。

再往南就是皂角胡同了,南边紧邻是百货二门市,主要经销布匹、针头线脑和松紧布、松紧绳,那时如果能在这里扯上一块的确良或是涤卡布,做上一套衣服会高兴一年的;那时花布都很少,大都是黑布、蓝布、白布、灰布纯颜色的,小女孩能在这里扯上三尺花布,做上个花棉袄,高兴的会手舞足蹈跳起来的。里面的商品还有中华、白玉牌牙膏,有上海牌手表、华南、蝴蝶牌缝纫机、有永久、凤凰牌自行车、荷花牌落地扇等商品样样俱全,不过很多是要凭票购买的哦,后来改为了胜利酒楼。对面是个玻璃店,玻璃店周围有几户人家,南边就是大戏院了,淇县剧团当年是远近闻名的大剧团,巡回演出能到西边的太原、北边的石家庄、东边的山东、南边的驻马店一带,旦角、生角、丑角等等名角比比皆是,技艺精湛,我对丑角杨诗文印象深刻。戏院对面是邮政局,邮政局再往南边是几个家属胡同,现在那里的房子还较为久远些。再往南就到了老县委,后来的党校,现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老县委对门是邮政局南院,我曾结婚住过的地方。它北邻剧团家属院,向北依次是中国人民银行、计量所、信用社、戏院。老县委向南有几个家属院,还有一个门朝南开的印刷厂,再就是中心阁了,我的记忆中就没有中心阁楼了,那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要想知道是什么模样?只有查找历史资料或者听老人们的描述了,前段时间我在网上发现一张照片是这样的,不知真假请大家鉴别。

上街口向北有五金交电门市、照相馆、修表店、缝纫社、药店、国营理发店、澡堂,还有副食品店、一食堂、新华书店、文具店、口腔诊所、合作社、主席像楼。还有很多小商铺,比如有烧饼炉、冰糕摊、白铁摊、丧葬品店和修车铺等等。在我的记忆中,中山街北头的护城河是一大景观,平桥面、铁护栏,一到夏天河水潺潺,爱好钓鱼者河边摆摊,倒栽柳树是他们的保护神,树上知了奏乐,鸟儿合奏齐鸣,奏响新的乐章。紧靠护城河南边路东就是国营澡堂,那时洗澡是奢侈事情,一年能去洗一次也是渴望,一般是春节前几天,俗话说的“三十蜕皮”时能洗一回澡。因为大家都想干干净净过年,所以,顶风冒雪都会往那里赶,那几天澡堂是人山人海不夸张,十来个人一张小床,水池里的人像下饺子一样多,人挤人人抗人好不热闹。

中山街上街口往东是个大下坡,下坡两侧门面都是高门台,有饭馆、住户,特别要说的是那里有个公共厕所,虽然卫生条件不是太好,可那时进城时间一长是必须的去处。下坡处路南就是文化馆、电影院了,它的对面是大广场,在这里可以开万人大会(公审逮捕罪犯),大型运动会等。紧邻广场西边就是加工厂,生产酱油、醋、糕点、饼干、冰糕、汽水和月饼等,月饼以“五仁”的居多,就是现在起名叫“老月饼”的那一种,里边的馅有青红丝、核桃仁、冰糖、芝麻和花生,大老远就能闻到加工厂诱人的香味。广场紧邻东边是人民医院,现在是中医院所在地。

这里还有必要说一下小西街,那可是中山街功能的辅助街,它位于上街口往北几米再向西,有个两米多宽的下坡胡同三、四十米就可以到达,现在还是小西街,只是商铺(批发、零售)大部分重建了,变的更美了,市场也更繁荣了。小西街的北头城河楼现在不见了往日的辉煌。记得那时候这一块生意非常红火,就是路边的火烧摊就行人驻足,特别是掌柜的打火烧娴熟的技术也让你流连忘返,更别说刚出炉的外焦里嫩,热气腾腾,一咬掉渣的新鲜火烧了。还有冰糖葫芦、糖糕、油条、面筋汤、呛锅面等等这些都是我儿时最爱,就是炎炎夏日五分钱买根冰棍,也让我记忆犹新。说起吃又让我想起在大街吃了一次混沌的事,记得在一个大冬天的晚上,在戏院看罢戏,到中山街丁字路口东北角(烟糖门市外的房檐下)的夜市混沌摊上,喝了碗混沌,那个美呀,姜汤醋汁肉末面片,一碗下肚,热乎乎,暖阳阳,顶着寒风、冒着小雪回家,劲叨叨的。记忆中的淇县老城(大街),心中的感觉就是温馨、祥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充满了友爱。

我是60年代初出生的,我儿时的记忆只是停留在60、70年代,记得中山街的建筑物上,镌刻的门头、门对和装饰房檐,大都是“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中国共产党万岁!”、“发展经济,保证供给;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明清时期的中山街我的想像是:古典、雅致、清秀、大气;吉祥、温馨、和顺、独尊。

一声“兔肉------”的叫卖声,又把我带回到了儿时年代,中山街是我们儿时快乐的街。我们的淇县,我们的朝歌,我们的中山街,是我们儿时难忘的记忆,中山街是我们的骄傲!

听说这次中山街评上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中心阁要重建,中山街要改造,未来的中山街修复后将会是古老与现代并存,展现在人们面前是辉煌的淇县,传统的中山街。我们坚决拥护,全力支持!

                    2018年81日草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