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庄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位于淇县西部10多公里的太行山区。
春到赵庄
如今,赵庄已有许多响当当的名字,比如“荷塘月色”,比如“赵庄味道”,但我更愿意称呼她:“山水赵庄”、“文化赵庄”、“英雄赵庄”,因为她令人百看不厌,由衷地敬佩。
一、马金凤的戏台
赵庄村西南5里许有朝歌寨,在主峰半山腰、奶奶庙的南边有一块地,平展展的,像一个打谷场,面积约200平方米,若在山下,太稀松平常,但处于海拔600多米的山巅,就感觉非同一般了。
原来这是一个戏台,而且是一个特殊的戏台,说它特殊,是因为在此演出的人太不一般,据说,当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来此唱过戏。
她为何上这么高唱戏?是这样,那还是解放前,一群土匪占山为王,这个山大王是个戏迷,竟是马金凤老师的粉丝,他想过过戏瘾儿,就命令手下一帮人把马老师掳来,这伙儿杀人不眨眼的土匪还真不是饭桶,竟然得手了。马老师得知他们的要求后宁死不从。好在这伙儿土匪以礼相待,并没有难为她。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后来,马老师说,我唱一出儿也行,但有个条件,你们劫富济贫我不反对,以后不得滥杀无辜,骚扰百姓。山大王看懒着也不是个办法,只好答应。马老师唱了一场《穆桂英挂帅》。
这个故事不是杜撰的,山里八九十岁的老人都是见证人。
二、李家庄的来客
赵庄最早叫李家庄。
清乾隆年间,赵姓始祖赵发财来到了李家庄,给李员外当伙计。赵发财当年已十三四岁。面对这位不速之客,李员外问他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家中可有父母兄妹?小赵竟说从来处来,没名没姓,一人吃饱全家不饥。李员外拿出《百家姓》让他点字为姓。赵发财说,我大字不识,甭看了,就姓《百家姓》上第一个字吧。李员外说,那好,你以后就姓赵了,名字嘛,图个吉利,叫发财,中不中?小赵点头同意。
赵发财聪明能干,长大后娶妻生子,在这个村里安了家。他带领子孙们围堰蓄水,劈山修路,垦荒种田,建造房舍。赵氏一族历经几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逐级成了村里的大户,李家庄就改名赵家庄。
后人推测赵发财十三四岁,不可能不知道姓甚名谁,或为官宦之后,为躲避灾祸,故意隐姓埋名。
三、雾锁收粮洞
朝歌寨山北半山腰绝壁处有收粮洞,传说殷纣王曾在里面收藏过粮食,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储备库,故名。此洞进深200多米,宽3至5米,高10米左右。洞口小,且非常隐蔽。洞口石壁上有一方摩崖题记《游收粮洞》:“古洞流云滴玉华,琼浆金粟列仙家。鸾骖一去无消息,惟有险岩锁翠霞。”落款“崇祯四年腊日大石岩赵家庄主人李宇光”。洞内有一座建于清代的龙王庙,钻之弥深,洞愈宽阔,光线愈暗,凉气袭人。洞顶不时有水滴落,临尽头处有积水一池,掷石有声。
四、山顶人家
地谷岭是赵庄辖区的一个小自然村,这个村很特别,整个村庄位于一座山头上,只有一户徐姓人家,在此栖息了四代。十余年前,这里还是原始的生活状态,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吃的是石磨面,做饭是烧地锅,火种是草绳,收割庄稼靠肩挑。外面早就现代化了,这里仍旧是刀耕火种,茹毛饮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后来,这里发生了巨变。老徐先是养马养羊,自养自繁,发展到二三十匹马,二百多只羊,赚了钱之后买了柴油机、磨面机、发电机、手扶拖拉机,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后来又买了风力发电机,用上了彩电、冰箱,吃上了自来水,还在山头的悬崖峭壁上安装了升降机,方便了货物的进出,靠自己的一双手把这里建成了花果山,他的老伴去世早,如今他也老了,孩子们都到山下安家了,他一个人硬是不下山,几十年如一日,守望着这片碧草蓝天。
这里的宁静与悠闲吸引了外人。2015年,一个四十多岁,留着小平头,着一身户外装束,说一口流利的平通话,开着路虎越野车的刘先生相中了这个地方,经老徐同意,刘先生在南坡上搭起三间简易板房,买了六七十只羊,从此彻头彻尾变成了一个牧羊人。
后来,更多的都市人看中了这里,老徐一不做二不休,托拉煤车从内蒙买了3个蒙古包,又开了饭馆,专营农家菜。
老徐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有福不享。刘先生说,我们在山下抑郁,失眠,上山后吃得香、睡得好。再说了,一个人挣那么多钱干啥?
五、乡野传说
赵庄村的山山水水、旮旮旯旯都有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限于篇幅,这里仅择3个。
财神庙的传说。据说,过去曾有一个赵某在寨沟里开荒,中午又累又饿,倒在地上睡觉,瞬间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财神爷赵公明开口讲话了,让他给自己建一座庙,并且承诺,只要把庙建好,保管他以后能过上好日子。赵某一个激灵惊醒了,他左思右想,这真是白日做梦,自己穷得叮当响,连裤子都穿不起,去哪弄钱建庙?他摇摇头,继续干活儿。夜幕降临了,他沿着羊肠小道回家。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地上有东西反光,禁不住伸手去摸,元宝!是一枚元宝,千真万确,他忍不住一阵窃喜,忙揣进怀里,继续赶路。没走多远,路上又是一亮,一模,又是一枚元宝!就这样,一路上他共捡了18个元宝。腰里有了这硬邦邦的18个元宝,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了。一座财神殿很快拔地而起,他的苦日子也终于熬到头了,从此置田建宅,富甲一方。
尖山开门的传说。淇县曾传谣:“打开尖山门,能富九州十八府人。”尖山的背后,清凉庵附近的山崖上镶嵌着一扇神秘的大石门,谁能开启它,谁就能得到世上罕见的珍宝,富可敌国。要打开这扇门,必须找到一把金钥匙,而这把钥匙世上独一无二,寻觅它比大海捞针还难。后来,这根“针”竟被人捞到了,是以精明著称的南蛮人。钥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尖山西北有一座岭叫寺南帏,寺南帏的对面,灵水河的北岸有一块地,平常被湖水所淹没,只有待枯水期才能显露出来,这块地的形状酷似一把钥匙,当地人称之“钥匙地”,这还不足为奇,奇的是此地曾生长过一根三尺长的棵杈黄瓜,这便是那一把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金钥匙。为什么叫金钥匙?据说,每到晚上这根黄瓜都闪着金光。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不胫而走,世人趋之若鹜,蜂拥而至。南蛮人求之心切,捷足先得,竟以天价买下了这根正发育着的黄瓜,无奈他疑心太重,生怕别人抢走,于黄瓜长到第九十九天的晚上,提前采摘。南蛮人连夜攀到尖山半腰的大石门前,连诵三遍:“黄瓜开门!”只听咯吱一声响动,大石门中间竟裂开一道三尺宽的缝隙,南蛮人赶紧用那根棵杈黄瓜横架在石缝中间,闪身而入。洞内金光闪闪,遍布金银珠宝,还有一个金马驹在碾金米。南蛮人心太贪婪,什么都想带走。不料因那根黄瓜未长满百日,尚欠火候,支撑不了多久,轰隆一声,大石门重归封闭,南蛮人被困死在洞内。从此之后,人们探宝色变,再也无人问津。
冯家坟地的传说。从前,有一个中年过路人,又热又渴,到赵家庄一户冯家讨水喝。接待他的是位老婆婆,行动太迟缓,半个时辰后才颤颤悠悠端出半瓢凉水,过路人嗓子眼冒烟,本想一饮而尽,突然看到水里飘着几粒麦糠,只有吹吹再喝,喝喝停停,他窝了一肚子火又不便发泄。临行时,中年人说,谢谢老妈妈了,小可没别的本领,仅仅懂一点法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如给你家看一处阴宅如何?老妈妈说,那敢情好,我先谢过先生。中年人就给她家看了一处坟地,说,要不了几年你家就发了。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先生故地重游,突然想到此事,想验证一下结果。他找上门来,两眼一扫,他着实吃了一惊,只见一片宅院高楼森然,青堂瓦舍,门口放着一把躺椅,一个衣着考究的青年人躺在上面,摇着蒲扇纳凉。先生走上前去询问道,小哥哥,敢问你家老母安在?小哥哥说,母亲前些年已经仙逝。先生又问,可曾听说过有人给你家看坟地一事?小哥哥说,母亲大人生前反复叮嘱过,如有机会相见恩人,一定要我千恩万谢。先生道,不瞒小哥哥说,我就是当年的那个人。小哥哥扑通一声跪下要叩头致谢。先生赶忙搀起说,走,我领你去你家坟地,看我是不是冒牌顶替的。一边说着话,先生领小哥已来到坟地。先生一看,不由得又吃了一惊。原来坟地西侧圈了一道土岭,完全不是当年的格局了。先生问,这是怎么回事,是否又找人看过?小哥说,没有,听母亲大人生前说过,先生很有些法术,当年父亲下葬后,晴朗的天气转瞬间昏天地暗,刮来一阵黄风,待风过后,平地起谷堆,坟地西侧圈了一道土岭。先生倒吸一口凉气,自言自语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人不该死天救你。先生说,小哥,咱今天打开窗户说亮话吧,我不是你的恩人,我当初给你家看的阴宅是个绝户坟,你可能问我为什么如此歹毒,实话给你说吧,我当年去你家讨口水喝,你老妈不但行动迟缓,还故意在水里放脏东西,我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出如此下策惩罚她。小哥说,这你可误解了母亲大人的一番好意。先生不解。小哥说,听母亲生前说过这件事,说一个中年人赶路,又累又渴,如果给他喝一瓢凉水,他必一饮而尽,凉水一下子就把热身体激了,必然会生一场大病,甚至危及生命。故而,她才……先生一下子瞠目结舌,原来如此!
六、云中的老寨
淇县自古有民谣:“尖山高,尖山高,尖山搭到老寨(朝歌寨的别称)腰。”老寨壁立万仞,山峰如削,高耸入云,碰到晴好的天气,站在山巅,往东,可见浚县的大伾、浮丘二山,往西,可视卫辉的苍裕山跑马岭,往东北,鹤壁新世纪广场的钟塔清晰在目。
山上地势开阔,有数十亩大。明嘉靖24年《淇县志》记载:“朝歌寨,在县治西南25里南阳社,商纣屯兵之处。”金鸾殿遗址至今尚存,,长28.7米,宽12米,残高不等,高者达4.4米,建材条石3米多长,在此险峻的山上,建造如此宏大的工程实属罕见。殿前有饮马池,往西一百多米的地方,尽是大青石板,上而布满密密麻麻的马蹄印,传为纣王训马所致。金鸾殿遗址东较平坦,奇石遍布,石上尽是纵横沟沟,似人工雕凿,传说是纣王留下的石刻文字。再往东一百多米远,尽是黄土覆盖着的坡地,野草丛生,过去有人在此开荒种地,曾挖出过商代铜箭头、铜头盔、陶器等。
在老寨南门下方,朝东有一石洞,进深约50米,宽窄高低不等,洞口处是巨大的石岩,如同广厦,从岩壁上现存许多用于插梁的石隼眼可推测,过去曾建有规模很大的庙宇或其它建筑。此洞口供奉着三仙奶奶神像,故名奶奶洞,又名苦奶奶庙,这里香火旺盛,来此进香祈福者络绎不绝。
因奶奶洞在悬崖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能纳众,所以历代都有土匪军阀、绿林侠客在这里聚集为王。1920年,土匪孔庆贻、李玉林、扈全禄和大石岩村的申永济、申小七等数百人盘踞于此。后土匪间火并,申永济、申小七将孔庆贻、李玉林、扈全禄排挤出山,占山为王,连唱三天大戏。众匪还编成戏词喊唱:“申永济坐老寨巍巍不动,申小七是二朝廷……”直到现在,赵庄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1938年日军侵占淇县,秋季进山扫荡,赵庄、大石岩等村民1000多人带上牲畜和粮食曾在此避难3天,直到鬼子退去。
1943年春,国民党淇县李埏政府和盘据在老寨的土匪相互勾结,在日军特务晋昭楠使用美人计的诱惑和劝说下,投降日军。他们多次在山区为八路军的抗日活动制造摩擦,还杀害八路军战士。为了在山区发动群众,开辟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29师新1旅1团受太行军区政委黄镇的指示,准备攻打老寨,消灭这里的200余名土匪和取缔在小春花村的李埏政府,建立淇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5月28日,共产党员刘哲民、政委彭政、团长方胜普带领八路军3个连,从八路军办事处汲县正面村来到油城村。他们在村北山顶仔细观察对面老寨的地形,又根据战士化装侦察的情况,制定了攻打老察的作战方案。遵照作战命令,兵分四路,夜里11点到达指定位置待令。一路由李沟村的秦连才做向导悄悄地埋伏到老寨北门准备强攻;一路由赵庄的杨付生做向导埋伏到地谷岭,切断敌人东逃之路;一路埋伏到老寨西山下的饮马池,切断老寨与小春花村李埏政府的通道;另一路由大春花村的王玉性带路,包围小春花村的李埏政府。
夜里12点整,在油城村北山顶指挥部一侧,炮手王玉兰(男)利用八路军缴获日军的两门野炮和仅有的两颗炮弹,向老寨顶部正在帐篷里酣睡的敌人发射了炮弹。各路官兵以炮声为号令开始战斗。埋伏在老寨北门的官兵迅速登顶向敌人发起了猛烈地攻击,大部分敌人举手投降,负隅顽抗的敌人被当场击毙。从老寨西面下山的敌人,被埋伏在饮马池的官兵全部俘虏。小春花村李埏政府军的兵匪也成了瓮中之鳖。但因叛徒从中捣乱,致使盘踞在奶奶洞里的敌人听到炮声,向东通过地谷岭和庙沟逃下山去,其中包含匪首李埏、申永济、申小七等人。尽管老寨一役未能取得完胜,但毕竟歼灭了敌伪大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解放了淇县西部山区。
老寨及山下的寨沟文物遗存丰厚,长期以来,村民在劳动生产中时有发现文物的情况。已故的王增福曾在老寨山坡上开荒地时发现一枚铜镜。已故的王率性曾在老寨山坡上开荒时发现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被迫给了当时的国民政府,换了几石粮食。二十世纪70年代,村民王东铭在老寨顶开荒地时发现几支铜箭头,文物专家鉴定为商代的兵器。王英明曾在寨沟的山坡上刨出一件宋代的白釉瓷器。还有一些村民在奶奶洞扫羊粪时,发现过金锭和多枚古钱币。
因老寨既有文献记载,又有出土文物,二十世纪90年代,朝歌寨和收粮洞均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孤胆英雄冯光合
过去,在淇县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冯光合,胆如天,打死鬼子除汉奸。”
冯光合是赵庄人,抗日战争时期,为淇县大队队员,作战勇敢,胆识过人,屡立战功,后升为机枪连连长。
1943年10月6日,淇县大队在大石岩村成立。刚刚成立的县大队,人员少,武器缺。为了增加武器装备,县大队鼓励队员从敌人手里夺取武器。有一次,冯光合和几个战士下山侦查敌情,下午完成任务归队部,当走到桥盟铁路桥下时,突然发现从北边小史庄方向走来5个日伪军。冯光合一看,来了劲,就与班长合计夺他们的枪。他让队友隐蔽到路边,自己往路上一坐,大声哭喊起来,说媳妇嫌俺穷跟别人跑了,把家里的钱财也带走了,没法过了。几个日伪军循声过来瞧稀罕。冯光合一看敌人上了钩,突然纵身跃起,一个扫堂腿将他们敌人扫翻。这时,队友们急忙跑过来参加战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了他们的枪。几个日伪军还没闹明白怎么回事,就做了俘虏。
当时,日本鬼子在庙口设有据点,武器装备精良。冯光合一直琢磨着搞几支好枪。一天,他偷偷溜出县大队,到据点夺取鬼子的武器。田光才政委知道以后,也没有阻止,悄悄派王振生、申光海去配合。二人在庙口南的岗窑追上了冯光合,一起来到据点附近。冯光合远远看到操场上几个日本鬼子正在摔跤,枪支放在一旁,觉得是个下手的好机会。他让两个战友埋伏到操场附近的庄稼地,自己大摇大摆来到鬼子跟前。鬼子摔跤正在兴头上,看见来了个愣小伙,就要冯光合与他们比试。冯光合暗自高兴,把袖子一捋,与鬼子交了手。只一个回合,将鬼子摔翻。鬼子不服气,起身扑了过来,冯光合故意仰面倒地,鬼子高兴得哈哈大笑,将他压在身下,另外两个鬼子也跑了过来,压到冯光合身上,其他鬼子围起来看热闹。冯光合一伸手,摸到鬼子腰里有手枪,就拔了出来,扣动扳机,叭叭两枪,打死两个鬼子。另一个鬼子吓得魂飞魄散,从冯光合身上滚下来,拔腿就跑。冯光合推开死去的鬼子,抓起一挺轻机枪,飞身跑到庄稼地里。这时,王振生、申光海也冲出庄稼地,跑到操场,每人抓起了一杆枪。等鬼子明白过了是怎么回事,拿起枪追赶时,他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还有一次,冯光合奉命到关庄敌人炮楼抓“舌头”。他化装成一个老农民,拿着镰刀,着箩头,故意在炮楼四周逗留。一个鬼子和一个伪军过来盘问,他趁鬼子不注意,挥起镰刀砍死鬼子,又顺手夺取伪军的枪,并把伪军押到县大队,从他口中获取不少重要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