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通线淇县交通站:护送邓小平过境 红色交通线淇县交通站:护送邓小平过境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朝歌文汇 (一卷) 2009-2021    
说古论今 - 红色交通线淇县交通站:护送邓小平过境
红色交通线淇县交通站:护送邓小平过境
 
作者:晨报记者 岳珂 陈艳艳 实习生 秦洋洋/文 岳珂/图  加入时间:2015-9-6 10:38:56  qxsjj  

红色交通线淇县交通站:护送邓小平过境

 

2015年09月02日12:21来源:淇河晨报

 

冯庄交通线在淇县的交通站遗址——位于朝歌街道办事处稻庄村的刘哲民的老家。

  □晨报记者 岳珂 陈艳艳 实习生 秦洋洋/文 岳珂/图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采取分割、包围、封锁政策。淇县地处八路军冀鲁豫和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要冲,是日寇重点封锁的区域之一。为了粉碎日寇的封锁和分割,确保党、政、军干部安全过境及情报畅通,冀鲁豫区党委在淇县及周边建立了4条红色交通线。

  交通线极为保密

  1939年,日军强迫淇县老百姓5000多人,在淇县挖了3条长25公里、宽6米、深5米的大型封锁沟,还在沿线的重要路口修筑了19座炮楼,妄图切断冀鲁豫和太行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系。根据上级指示,时任冀鲁豫军区敌工部副股长的刘哲民在1940年创立了东起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西至汲县(今卫辉市)塔岗村的冯庄交通线。这条交通线全长80多公里,在淇县境内途经冯庄、南关、稻庄、北阳等村。

  “刘哲民是我们村的人,他家的房子还在,就在后面。”8月27日,在淇县朝歌街道办事处稻庄村,几位村民听说记者是前来探访红色交通线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提起了刘哲民。

  “刘哲民自己的家就是冯庄交通线在淇县的交通站。”淇县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虽然村民们都知道刘哲民,但提起红色交通线,村民们不是很了解。“模模糊糊听说过,但具体是啥咱也不清楚。”村民们纷纷表示,“你问问刘兵强,他和刘哲民是堂兄弟,他应该知道。”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刘哲民的堂兄弟刘兵强,刘兵强带着记者来到了刘哲民的老家。“建立红色交通线这事儿哲民从来没和别人说过,包括他的亲戚。”刘兵强说。

  淇县党史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当年的地下工作危险性极高,这条交通线为了保密,除了交通员其他人都不知晓,包括交通员的亲戚和朋友。”

  穿行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1940年,按照上级指示,冀鲁豫军区卫西四县工作团团长黄友若需要通过冯庄交通线去塔岗村与国民党新五军取得联系。

  在刘哲民的安排下,黄友若一路走到了稻庄村,因其口音问题,未能成功通过日寇的封锁区,只好在淇县住下。在淇县期间,黄友若向淇县的地下党员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方针和政策,同时全面了解了淇县的情况。

  1941年春,黄友若通过冯庄交通线第二次来到淇县,这次他有一个秘密任务,侦察日军的动向。

  在刘哲民的努力下,黄友若竟然住到了日军指挥所的隔壁关纯善家里。就这样黄友若顺利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完成侦察任务后,黄友若通过冯庄交通线安全地离开了淇县。

  护送了1.6万人次过境

  除了刘哲民建立的冯庄交通线,在淇县还有良相、全寨、骑河黄庄3条交通线。这4条交通线曾护送过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过境。1943年5月,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交通线淇县交通站的掩护下赶赴延安;1944年2月下旬,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通过交通线淇县交通站赶赴延安……

  抗日战争期间,这4条交通线共掩护我党干部、军人、青年学生约1.6万人次过境,传递文件、情报数百次,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红色交通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