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古城 朝歌古城

河南省《朝歌文汇第一卷》 今天是:
    朝歌文汇 (一卷) 2009-2021    
朝歌漫话 - 朝歌古城
朝歌古城
 
作者:百度百科  加入时间:2014-3-20 11:31:28  qxsjj  

1古城介绍编辑

朝歌原叫沬乡,又改为沬邑。公元前1101年,帝乙即位后改沬邑为朝歌,公元前1075年,帝辛即位后仍袭朝歌为都。虽然朝歌是商朝晚期都城,但朝歌性质属于行都(或辅都),商朝首都还是安阳殷墟。朝歌古城位于淇县城北的淇县古城遗存,原为古沬邑所在地。商朝后期,武丁由西亳迁沬,建立沬都,是为武丁城。《史记正义》记载“沫邑,殷王武丁始都立。”后武丁迁北蒙,沬都废置。其后武乙迁沬,文丁又都之;帝乙迁沬,又都之。后来殷纣王就武丁城扩而大之,并因城西朝歌山,改沬都为朝歌。商王帝辛时期的都成东有淇河为险阻,西有太行山作屏障,其城池南北各有三道城垣,最外面这道城垣南至淇县的常屯村,北至淇县的淇水关,南北五十余里。第二道城为王城,王城的北城垣在今淇县工业路东至三海村北部,南城垣在今淇县难关一带。第三道城即宫城,位于今淇县三海村和西坛村一带。《淇县志》中所说的“淇邑北门出,西过纣王城”指的就是纣王的二道城。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朝歌城垣,巍然壮观,体现了诗经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亡国灭,600年社稷毁于一旦。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2古城背景编辑

早在三千年前,淇县矗立在淇河之滨。淇县古称沬邑、又称沬乡,因沬水而名。殷纣时易名朝歌。曾为殷末四代帝都,先后作都城近500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淇县地处豫北,东经114.17°,北纬35.30°。总面积581平方公里,人口27万。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在县城东西两侧越境南下,南水北调工程垮域北上,西依太行、东临淇水、三山叠翠、两水环绕、气候温润,景色秀丽。《诗经·淇澳》中“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就是淇园美景的真实写照。 淇县优越的地理位置,温润幽美的自然环境,引来历代王侯竞相争雄, 在纣王时代,朝歌城非常繁华,历史记载“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武王代纣,纣王于牧野兵败后,兵撤鹿台而亡。武王克商后,兵抵朝歌,迁九鼎于朝歌。纣都朝歌除史书记载外,还可以证诸淇县古城垣。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夏鼎院长曾说:“淇县古城垣是典型的商城”。

3自然资源编辑

朝歌古城最具优势和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旅游资源和水能资源
主要代表:一山、一景、一阁、一湖、一文化、一风情
一山:即尖山。“打开尖山门,能富八府九州人”。尖山是鹤壁市可视范围内最高峰,在鹤壁人心中有不可替代的神圣象征。
一景:即古灵山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女娲修真处,由主景区、朝阳寺、清凉庵、灵湖、铜顶、凉水泉清代古民居石头城六大版块组成。现有景点130多处。相传,人类始母——女娲在古灵山炼石补天,捏土造人,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古灵山景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景观交织一起,成为休闲度假、登山探险、祭祖朝拜的游览胜地。
一阁一湖:即灵光阁和灵湖。阁高三层,三面环水,被誉为淇县的“滕王阁”。游客登阁凭栏,可远眺太行山,近观灵湖水,湖光随波荡漾,群山屏风林立,古灵山风光尽收眼底;若撑舟驾橹,戏水游玩一番,更是有种舟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
一文化:即殷商文化。包括甲骨文字、绘画、建筑艺术等,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一风情:即朝歌风情。再现2000多年前商朝故都——朝歌的繁荣盛景。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