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从帝辛到商纣王—纣王访谈录(二)
说古论今 - 从帝辛到商纣王—纣王访谈录(二)
从帝辛到商纣王—纣王访谈录(二)
 
作者:牛永明  加入时间:2011-10-23 22:16:34

记:可为什么后人多称您为纣王却很少有人知道您本名叫辛呢?

辛:周国这帮兔崽子,纣是骂人的话,这是说我暴虐,是个人神共愤的暴君呗!抱歉,有点儿激动,说实话,我在位的后二十年也确实是做得过分了点儿,你们有句话叫“听人劝,吃饱饭”,我那会儿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不听劝呐,悔之晚矣。不过即便后人称我为纣,用法也不对,纣的意思用你们的话讲就是坏蛋,恶棍之类的,就算称我为“纣辛”,起码在语法上说得通。我见到司马迁跟他说过这个问题,这小子也承认自己在史记中把我写为帝纣显得不伦不类,可他说:我也死了,没法改了。另外,我问司马迁:你在史记里写的“天下谓之纣”,是商时的天下人呢,还是周时的天下人?他自己都说不知道。我算是冤到家了。

记:前面也提到周天子称王,商天子称帝,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辛:前面我也说过,“帝”带有神权色彩,王,是周人对国君的称呼。这里说明一个事实:周人从未达到商人那样的强力统治。周人灭商,是纠集所谓的“八百诸侯”的共同行为。也就是说,周天子只能算领导,而不是领袖。说白了,这些夏、商两代所封的诸侯只是同盟军,而非蕃属,对于周王室的认同和忠心是有限的,周王室对其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也是有限的,文王、武王只是和他们相安无事,根本指挥不动。

记:这也就是整个周朝只称王的原因?

辛:纵观整个周朝,与这些诸侯的战争贯穿始终,并最终灭于诸侯。而周人本身,虽是诸侯中武力最强盛的,岂能与我煌煌大商相提并论。

记:所以,史料上说,周朝在未灭商之前,称之为“天邑商”、“天裔商”、“大邑商”,而灭商之后,亦称之为“大邦殷”、“大国”,而自称“小邦”,就是这个意思。

辛:对,周武王灭商后,因殷人众多,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而彻夜难眠。就是说,周武王虽然灭了我大商一朝,却并没灭我族人,恐怕他死得早除了战争,最大的心病是怕我的后裔复辟吧。哼,死了活该!

记:您还挺记仇!

辛:见笑!我个人认为,周人不可能、也没能力把自己的祖先捧为天下共尊的上帝。也就使他们只能居诸侯之王的位置,而不能称帝。

记:这下我明白了。

辛:另外,周王称天子,也是后世给贴的金,据比我死的晚几百年的人说,至少西周的时候没这一说。

记:那把您称为纣王也是周人因习惯了把自己的国君称为王而牵强附会的了。

辛:对,前面说过,纣,凶恶、坏的意思,用于形容人,应该是形容词,作定语。纣王,意为凶残的王,我的名字叫辛不叫纣。出现商纣王、帝纣这些滑稽的称谓,写史书的人本身就是文盲。

记:别激动。其实我觉得同样一段历史,由不同的人来写,就有不同的模样和结果。两个不同的称号,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族群对历史截然相反的认知。

辛:这倒是。

记:从我以前接触的史学专家那里知道,历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官方出面修的正史,代表着官方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一种是野史,代表着民间的历史认同和评判。但同一段历史出现两种正史,则是商周之际的独特存在,是周王朝以小博大带来的后果,是官方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形态势力相当的结果:周王朝作为战胜者的虚弱和商人作为战败者的不可小觑的庞大势力,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整体。虽然周王朝官方意识形态在长期成为主流,成为正史,但商人记录的历史却并没有在周王朝的封杀和围剿下消失,而是以自己特有的形式保存于各种史料。通过这些零星记载,人们依稀仍然能够窥测到商人记载的那段历史,与广为流布的周人的记载完全不同的模样的那段历史。

辛:哈哈,您的博学让我刮目相看了!

记:过奖了。

辛:我倒觉得有意思了,这不是挺好吗!历史在后人眼里永远是神秘的,让他们去发现真相,有个事儿干不也省得闲出病来,哈哈哈哈!离你们最近的清朝不是就有好多疑案吗?什么康熙之死,雍正即位之谜,多尔衮之死,乾隆的身世等等,多有意思。

记:您知道的还真多。哈哈!

辛:别忘了,他们和我一样,都死了。

记:咱说点儿正经的吧!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