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維基百科词条解释: 紂王
说古论今 - 維基百科词条解释: 紂王
維基百科词条解释: 紂王
 
作者:qxsjj  加入时间:2009-1-14 16:55:35
    維基百科词条解释: 紂王

    紂,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姓子,名受,號帝辛,史稱「紂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

   生平

    紂是帝乙之子,有雄才,致力於用兵東南;牧野之戰中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在距離朝歌(今河南淇縣)七十里外的牧野擊敗商軍,商紂王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商朝滅亡。


    評價

   暴君論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又說他「好酒淫樂,嬖于婦人」,寵信妲己,建立酒池肉林;為人凶殘成性,創立炮烙、蠆盆等多種酷刑;殺害忠臣義士,如其叔父比干;囚禁異己,如西伯侯姬昌被幽禁羑里(今河南湯陰)七年之久。

    紂在中國長期被認為是暴君,與夏桀並論。這一段歷史,後人加上幻想元素,寫成了《封神演義》(又稱《封神榜》)。成語有「助紂為虐」、「助桀為虐」。


   平反論

    不過,有觀點認為,很多對紂王的反面評價存在歷史上的遞增性。

    先秦文獻對他的指責並不很多,甚至許多文獻稱讚紂王聰穎勇武、才華橫溢,是難得的英主,但隨著時代的推進,各種各樣對他不利的指責越來越多。當年武王伐紂,共寫過兩篇檄文:「泰誓」(亦稱「太誓」)和「牧誓」。「牧誓」中周武王列舉了紂王的罪狀只有六條:

    1.聽信女人的話。 
    2.不祭祀祖先。 
    3.對祭祀大事不聞不問。 
    4.不任用同宗兄弟。 
    5.重用逃犯。 
    6.讓他們虐待百姓,胡作非為。
 
    子貢也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認為紂王許多的罪過並未發生,是被後人所加的。

    近人顧頡剛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指出「見《尚書》者六項,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二十一項,東晉增十三項。六項即足矣,奚必計其餘之虛實哉!」「現在傳說的紂惡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1]

    1960年,郭沫若撰《替殷紂王翻案》,認為紂王是有才能的人,「商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注釋

    顧頡剛:《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211頁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