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箕子之明夷”
说古论今 - 说说“箕子之明夷”
说说“箕子之明夷”
 
作者:王立  加入时间:2008-8-12 7:39:50

说说“箕子之明夷”

 

  读过《周易》的人都知道“明夷”是六十四卦之一。“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是一条爻辞,但过去两千多年间没有一个人正确地解释出“明夷”的意思。到了现代,学者们根据考古和古文字资料,才弄清“明夷”原来是“朝鲜”。

  古人在解释“明夷”卦时,不仅对“箕子”二字加以曲解,而且对“明夷”也有五花八门的释义,比如有人主张明夷是一种鸟,有人认为明夷表示了解夷人,有人说明夷如言明灭……“之”,明明是动词,去、往,却被当作“箕子的狩猎区域”(名词)。翻开新出的讲《易》著作,大都因袭上述错误说法,令人慨叹:历史终究不能与现实相结合。
  箕子是纣王的亲戚,一般说是纣王的哥哥,有的说是纣王的叔父。《尚书》、《史记》等详载其言行,是一位贤人。他向纣王进谏而不被采纳,于是“被发佯狂而为奴”,“隐而鼓琴以自悲”(《史记·宋微子世家》)。武王灭商,访问箕子,箕子讲话的记录——《洪范》,是有名的珍贵文献。“武王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但“其后箕子朝周”(《史记》),表明箕子与周王室是有来往的,并非一去不返。《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箕子既适朝鲜”,《尚书大传》说箕子“走之朝鲜”,与“箕子之明夷”一致。箕子出走朝鲜,留下卜辞,采入《周易》,正说明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明夷”怎么会是朝鲜?甲骨文“朝”字构形与现代字形相似,两个“十”合成草字头,所以郭沫若释为“萌”。因此,“明”为“朝”的简写。明夷即朝鲜。甲骨文、金文中表示“明亮”的“明”写成日在上、月在下,而写作左右结构的“明”的是“朝”字。《说文解字》:“日月为易,象阴阳也”。表示日月写作左日右月、上日下月是相通的。有人认为易水流域很可能就是“明夷”的地望。燕国货币“明刀”的“明”与“易”均与“明夷”有关。
  甲骨文中有“老箕侯”(箕字本来写作上已下其,为输入方便改为通行体),就是说箕子为商朝的侯。在辽西发现的箕侯遗物,时间为商代末期,主人应为箕子。这说明箕子在商代就被封在辽西一带。周武王即位,继续封箕子于朝鲜,是延续旧制,并不是把箕子封在今天的朝鲜半岛。在尖首刀上的铭文有“竹”、“箕”、“鱼”等国名。竹即孤竹国,伯夷、叔齐为孤竹君二子,不肯当周朝臣民,活活饿死。后人认为事出儒家伪造,实际上孤竹国已得到文物的证实,不必怀疑。箕与之并列,为国名无疑。朝鲜本来在中国,不在今天朝鲜半岛。《山海经》关于朝鲜的两条记载都是有力证据。
  《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人]。”东海指黄海,北海指渤海。辽西才在渤海之隅,朝鲜半岛与渤海不相邻,而被黄海围绕,天毒指印度,在此明显失当,可能是误写,或者指别的国家。
  《海内北经》:“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张博泉先生认为这样断句不妥,当作“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不是正文,乃后人所增,应删。列阳即梁水,现在叫太子河。箕子朝鲜地域北达今吉林省境内,在长白山以南是事实。汉、晋以当时的情况注解朝鲜地望,都把箕子放在了朝鲜半岛,与箕子朝鲜在辽西的史实不符。朝鲜正史、辞书都提到“箕子朝鲜”,作为朝鲜历史的一部分,错了!其实这是中国的事。
  张华《博物志》:“箕子居朝鲜,其后燕伐之,朝鲜亡,入海为鲜国师。”这段记载清楚地表明了朝鲜的变迁。箕子朝鲜灭亡的原因是“燕伐之”。《史记·朝鲜列传》:“自始全燕时,尝略属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微。”燕夺取朝鲜,朝鲜侯逃到朝鲜半岛,才有“入海”之说。箕子后人去朝鲜半岛是在战国时代,而不是公元前11世纪。朝鲜半岛与中国有关的文物集中出现恰在战国时代。如果箕子在商末周初去朝鲜,必然会留下丰富的文字证据,事实上没有。近人以为“鲜”字是出自日本人的蔑称,据《博物志》知道“鲜”字很早就为国名,与“朝”、“韩”同为古老的国族称号。
  “朝鲜”这个国家本来在中国,后来随箕子后裔迁往朝鲜半岛。这说明,“明夷”这个封国的名号等同于“朝鲜”这一国名。因为爻辞记载了箕子决定去朝鲜的整个经过,不能割裂开来分析。孔子对明夷的解释已经脱离“箕子去朝鲜”这个史实,义理之学不失为一套完整的理论,其根基却是不牢的。古往今来,不计其数的人们曲解了爻辞和卦辞,不知他们算的卦还准不准?
 
 
作者王立:大旗网签约博客。古文明研究者。生长于乡下,胸怀天下。历经坎坷,自学不倦,没有文凭,但有创见。关注语言学、历史、文明对比研究。联系方式:wangli701005@gmail.com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