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汇 (一卷)      

漫话朝歌(八)荆轲剑墓前的浩叹
朝歌漫话 - 漫话朝歌(八)荆轲剑墓前的浩叹
漫话朝歌(八)荆轲剑墓前的浩叹
 
作者:中原剑客608  加入时间:2008-3-15 9:58:49  中原剑客608博客  
千古第一侠客—荆轲是战国末期的卫国人氏,原名庆卿,常居朝歌,自幼刚勇善谋,后游燕国,被燕子丹奉为知已,拜上卿,人称荆卿。

  公元228年,秦王政攻下赵都邯郸,危及燕国,燕子丹欲劫秦王,使悉反诸候侵地,遣荆轲入秦,剌秦王未果,反被所害。荆轲殉义后,故里朝歌的百姓,寻遗尸不见,费尽周折找回荆轲佩带的宝剑,在朝歌城南门外,折胫河北岸建造了荆轲剑冢,春秋祭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详细地描述了荆轲剌秦王的史事:“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荆轲至咸阳,因王庞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王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匕首镝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

  燕太子丹使荆轲秦王事败后,秦王政大怒,发兵诣赵,由王翦统师伐燕。公元前(226)年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王之所以追得这样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燕王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但秦军并没有停止进攻。(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

  荆轲剌秦王的整个故事,透着残烈,透着悲壮,为完成这一使命,激励荆轲和太子丹,首先拔剑自刎的是燕赵隐士田光,田光把太子丹的计划告诉荆轲后,说:“太子丹托大事于我,嘱我勿泻,今一死,使太子无疑”后慷慨自杀。
 
第二个献上头颅的是樊於期。荆轲为接近秦王苦无良策,只好私见樊於期,道:“吾今欲剌秦王,需将军之首而成功。”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尽。
 
太子丹安葬了樊於期的尸身,将头装在一个木盒子里,交给荆轲。在月色无光,北风啸历,尘沙飞扬的易水河边,太子丹、高渐离为荆轲送行,荆轲和平日一样谈笑风生,叫高渐离击筑,自己放声高歌了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气兮成白虹”后,飞车上路。
 
第三个送命的是燕国勇士秦午扬,恰是此人坏了荆轲的大事,在荆轲向秦王献上人头、地图的关键时刻,秦午扬紧张地脸色煞白象死人一样,原本需两人完成的大事只有靠荆轲一人来做,在荆轲追杀秦王的过程中被太医夏无且砸了一药袋,而使秦王得以拔出身上的鹿卢宝剑将荆轲的右腿斩断,最终使剌秦王的计划百密一疏,功亏一篑。秦午扬剑上前帮助荆轲,为时已晚,被乱刃砍死。荆轲亦被秦王乱刃分尸,成为第四个惨死的壮士。
燕太子丹也被被逼无奈的父王燕王喜砍下了头颅送给了秦王政。一曲荆轲剌秦王的悲歌,飘洒着五位壮士的热血。

  古话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被列为燕赵英烈的典型,其实荆轲并非燕赵人士,而是河南中原人士,随荆轲同行的另一个勇士秦午扬才是燕赵人士。古人将勇者分为“血勇”,怒则面赤;二曰“脉勇”,怒则面青;三曰“骨勇”,怒则面白。四曰“神勇”,怒而不形。吴越人多为“血勇”,怒则面红耳赤;山东人多为“脉勇”,怒则青筋暴涨;燕赵之士则多为“骨勇”,怒则面目苍白;秦午扬或许并非害怕而脸色土白,乃是燕赵人怒火上升的自然表现,燕赵人一生气就脸白的毛病坏了太子丹的大事,难怪荆轲一直等待卫国勇士盖聂而不愿与燕国勇士同行。黄河流域的中原人大多属“神勇”一族,喜怒均不露声色,能在极端的愤怒中谈笑自若,能在无形之中给对手以出人意料的攻击。做为中原人,从小在这“神勇”一族中成长,亲眼目嘱了太多的“神勇”者的故事,南方人吵架,吵到面红耳赤时才会动手打架。河南人可不是这样,最多三句话,就会出手开打,而且第一拳一般不是打眼睛,就是砸到鼻梁骨上;外省人和河南人打架,第一招总是吃个大亏,没顾得上还手,甚至还没有出手的准备时,脸上就已经开起了酱油铺,满脸的鲜血,使还击的能力大打折扣。开打之前,河南人绝对不会让对手看出自己攻击的意图。因此我相信荆轲被秦王砍断腿后说的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如果不是燕太子丹要象曹沫对付齐恒公那样,用匕首逼住秦王,逼他退还六国被侵占的土地,而是直截了当要荆轲杀了秦王,我绝对相信荆轲河南人的神勇秉性,决不会给秦王政有一点疑心,有一丝还手的余地,沾满毒药的匕首,早将秦始皇一刀就送进了地狱。

  呜乎!太子丹的幼稚和秦午扬的“骨勇”,白白葬送了一代豪侠荆轲的生命。中华民族崇尚忠义、勇武,因此,几千年来,荆轲剌秦王的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更有文人学士以各种方式赞颂荆轲,其中唐代著名诗人沈荃期诗中写到:“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采繁忆幽吹,理棹想荆歌,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陶渊明的五言诗《咏荆轲》更是千古绝唱:“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读历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陶渊明对荆轲“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的倾诉,表达了他对这一传奇武侠的崇敬。
 
荆轲的家乡朝歌,更是把荆轲做为朝歌的骄傲。到荆轲剑墓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愿荆轲的“神勇”和“豪气”在华夏儿女的精神世界里发扬光大。



返回主页 发表评论

淇县之窗《朝歌文汇第一卷》   主持人:宋建江(同野)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sjjxinxiang@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淇县之窗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