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县,位于河南北部,古称沬邑。商王武丁于公元前1250年迁都于此;武乙于公元前1143年在沬邑建都;帝乙时改沬邑为朝歌;至帝辛(商纣王)1027年商朝灭亡,周朝建立,经历了223年之久的四代殷商帝都的繁华。朝歌—做为商朝末代帝都而成为明朝许仲琳的名著《封神演义》的中心背景。
《封神演义》以商纣王祭祀女娲庙开篇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纣王在女祸庙里看到美丽的女娲塑象,淫心顿起,随手在壁上题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聘媚妆,但得娇娆能举动,取回长乐待君王。”女娲看到庙墙上的这首褒渎自己的淫诗,怒不可遏,遣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琶琶精,隐其妖形,化作美女,托身宫院,惑乱纣王之心,助武王代纣,灭亡殷商。于是千年狐狸精,李代桃僵,借尸苏妲已,进入朝歌纣王宫,于是演义了“商容撞死殿柱,微子避祸出走;比千鹿台摘心;箕子无奈装疯;姜里城囚西伯候;渭水文王聘子牙;姜子牙申公豹斗法;牧野商兵大倒戈;叔齐、伯夷不食周粟;摘星楼纣王自焚;姜子牙归国封神”一系列的故事。历时六个世纪的殷商王朝,因纣王的一首诗得罪了天神女娲,而毁于一旦。
淇县做为商朝的末代都城,散布着众多的历史遗迹:朝歌城内的摘心台,历史上是纣王自焚的摘星楼,因亚相比干多次劝谏纣王而在这里被刨腹摘心,为纪念比干后人将这里改称为摘心台。摘心台南的三仁祠,是纪念殷末三位忠臣比干、箕子、微子的祠庙;朝歌城东八里,有殷纣王的葬身墓地——纣王墓。朝歌城西朝阳山的殷故宫遗址;以洒为池的酒池;纣王牧野兵败后背城一战,“血流飘杵”的薛(血)村,纣王游乐育禽兽的北海子(三海);纣王国猎的鹰犬城(古城),大屯西北纣王祭天的郊台,纣王屯兵处朝歌寨,殷将黄飞虎镇守的淇水关(高村)……淇县的山山水水,使神话的《封神演义》找到了它的根基。
朝歌历史上曾是商、卫两国的国都,以两个荒诞无道的末代帝王,留下一段不太光彩的历史;商纣王因淫乱宫闱宠爱妲已而残害忠良,导致了商王朝的覆灭;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懿公因好鹤而荒废朝政,当北狄大军压境时,群臣不肯出征:“君俸鹤,可使鹤战”而使朝歌沦陷,卫懿公被砍成肉泥。古人有诗评说:“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荧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辛辣地嘲讽了玩物丧国的卫国国君。
朝歌商、卫两国国君因荒淫而导致亡国的历史,使历史上的朝歌人羞于以朝歌为家乡,朝歌籍的诗人、书画家在自己的作品后署“古沬人某某”,而极少有人署“朝歌某人”。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和孔丘的弟先后路过朝歌,为标榜自己的清高,有的绕道而行,有的捂住眼睛,这就是成语“墨子回车”与“弟子掩目”的来历。明代监察御吏孔徵兰也是朝歌人,他在通衢大道上立了一块殷末故都的巨型标志,却不敢写明“朝歌”而是罗哩罗嗦地标上了“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九个大字。从元朝朝歌更名为淇州,明朝定名为淇县后,从没有人试图将淇县改回朝歌的名字,其实,如果恢复朝歌的称呼,知名度比淇县不知要大上多少倍。依我之见,淇县人的观念该彻底地转变一下,将淇县改回朝歌县,大力推出殷商末代的旅游项目,狠狠地赚一把钞票,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不仅是淇县人,几乎所有的河南人浅意识中都不大乐意和外省人提起朝歌,河南有的是足以令河南人自豪的古迹:九朝古都洛阳,西汉高祖刘邦,东汉汉光武帝刘秀,西晋武帝司马炎,隋朝隋文帝杨坚,七朝古都开封,大宋开国皇帝赵匡印。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十个政绩最辉煌的开国皇帝,河南的国都就占了一半,谈起中华古国的历史文明,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省市能与河南相提并论,因此朝歌在河南也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地方,再加上两个昏君的恶迹,河南人也很少到朝歌游览。就连我这样浪迹天涯的游子,也是第一次踏上朝歌的土地。然而一踏入淇县的土地,浓烈的殷商文化气氛扑而而来,殛待发掘的深厚的殷商末代旅游资源,深深地震撼了我。向世人揭开朝歌的面纱,当是一名河南作者的义务。
因此,提笔开写《漫话朝歌》,相信它能够使你对神秘的朝歌,引起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