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坟是淇县最古老的坟墓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对轩辕坟的描述,让淇县轩辕坟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远大于其他六大轩辕坟。
轩辕被称为华夏人文始祖,淇县的轩辕坟历来有人守墓,守墓人的后代至今仍生活在当地。尽管现在人们常说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但是 “这几年还一直有外地人来淇县祭祀轩辕黄帝,可是他们来了一看,又不得不扫兴而归。”与其他地方轰轰烈烈的拜祖、祭祖大典相比,不复存在的淇县轩辕坟成为淇县人心中永远的痛。
2008年春节前夕,记者踏着积雪来到古老的朝歌,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轩辕文化。
“轩辕是华夏子孙共同的祖先,这些年来省内的新郑市和陕西省黄陵县祭拜轩辕的活动轰轰烈烈,一年胜过一年。而淇县在历史上是公认的人文始祖轩辕的魂归之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有守墓人在轩辕坟居住……”一提起轩辕坟,淇县的几位文史工作者不禁大发感慨。他们说,轩辕和轩辕坟在淇县有很多故事和传说,史料对淇县轩辕坟也有所记载,仅一部《封神演义》就让淇县轩辕坟和朝歌古城名扬四方。至上世纪“文革”前期,轩辕坟尚存一高大的石质墓门,墓门石匾上刻“轩辕坟”三个篆字。墓门被毁之前,这里有个由3户人家组成的村庄,名为石门村,村民一边耕种轩辕坟周围的土地,一边看护着轩辕坟。
石门村的故事
轩辕坟所在地原为石门村,即现在的淇县桥盟乡赵沟村与古烟村之间的赵沟村一侧。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记者见到了轩辕坟守墓人的几位后代。他们介绍,轩辕坟遗址距县城东北约 2.5公里,遗址上原来的石门村共有许、李、王3户人家。到上世纪40年代,势单力薄的石门村民由于不堪土匪的骚扰,被迫分别搬到轩辕坟附近的赵沟村和古烟村定居。后来,他们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被合并到了赵沟村,石门村从此在淇县的地图上消失了。
与石门村毗邻的古烟村则由当初的 “烟村四五家”发展到了现在的近千户人家。淇县文史研究人员张锦煕说,古时候的古烟村有条通京大道,在“烽火戏诸侯”的时候就建有烽火台,当地人称为烟墩,古烟村因此得名。曾有诗人寥寥几笔描绘出了古烟村的美丽画面:“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关于石门村的来历,清代的《淇县舆地图说》中说,石门自成一村,因轩辕坟有石门而得名,村民种地兼守墓。
今年 75岁的赵沟村村民杨玉堂在上世纪“文革”期间曾当过生产队队长,他对轩辕坟的石门及石门被毁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年的石门前卧有一只直径约1米的大石龟,石门状如牌坊,由两根粗大的石柱支撑,宽约2.5米,高约3米。石门的正上方刻有二龙戏珠图案,两根石柱的顶端各有一只半米多高的石猴。石门内径宽约1.5米,能容纳3个人并排而坐,从前3家守墓人习惯坐在石门下面乘凉和拉家常。
轩辕坟的石门距轩辕坟约 300米,中间的神道排列着石雕和4个高约1米的拴马桩。接受采访的老年村民们记忆中的轩辕坟是一座长约800米的大土丘,上世纪40年代以后土丘渐渐被削平。“文革”开始后,仅存的轩辕坟石门影响了赵沟村对轩辕坟进行耕地改造,村里的干部和红卫兵一起用绳子将石门拉翻了,石门倒塌时石柱和石梁都折断为数截,被村民拉回家建猪圈或用到了其他地方。
就这样,轩辕坟被彻底毁掉了。
赵沟村村民许福林今年 68岁,他家祖上一直住在石门村,与李、王两家世代为邻,每户人家以耕种10亩地为生。许福林讲述了“石门的猴子偷油喝”的故事:从前石门村的3户人家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可是有段时间,3家人刚买回来的油到不了第二天油罐就空了,谁也弄不清这是咋回事。后来才发现石门上面的两只石猴的嘴油光发亮,像刚喝过油一样,这3家人认为家里的油是让这两只猴子偷喝了,一气之下就把两只石猴的嘴巴给砸了。从此石门上面的猴子没了嘴巴,偷油的现象再没发生过。石门上的猴子偷油喝,这个故事在淇县广为流传。“其实是石门上面有老鼠窝,油可能是被老鼠偷走了。”许福林说。
石门村的消失完全是土匪祸害的结果。土匪来到石门村抢不到东西便抬人,在当地被称为 “老抬”。今年64岁的李秀梅的娘家当年不堪忍受“老抬”的祸害,被迫由石门村搬到了古烟村。李秀梅的父亲在6岁那年遭土匪绑架,家人把10亩地卖掉了6亩,才将他赎回来。李秀梅的父亲被家人从“老抬”那里赎回来不久,她的爷爷又被“老抬”绑架了,由于再无钱赎人,她的爷爷最终被“老抬”杀害。那时的石门村才有3户人家,势单力薄,“老抬”随时都可能上门敲诈和抢劫,3户人家不得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搬出了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石门村。“人全部搬走了,只剩一座石门守着轩辕坟。没过多久石门也被毁掉了!”村民们言语间流露出惋惜。
轩辕坟的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这是在淇县广为流传的一句话。
轩辕又称黄帝或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缔造者。他联合炎帝战胜暴虐无道的蚩尤,开创了华夏的统一基业。轩辕带领先民养桑蚕、制衣冠、造舟车、创文字、建医学 ……轩辕的故事广为传颂。轩辕118岁驾崩(也有人说是110岁),他去世后华夏子孙把他作为共同的始祖来怀念。为便于祭祀,各地纷纷建起了轩辕坟(或称黄帝陵),后来比较知名的轩辕坟在河南、甘肃、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就有7处。由此可以看出轩辕黄帝赢得了万民的敬仰。
据史料记载,拜祖活动早在春秋时期已普遍兴起。作为生活在上古时期的轩辕黄帝的坟墓,淇县轩辕坟的建造年代应当早于春秋时期,记者虽多方采访和查阅相关资料却仍对其始建时间不得而知,只了解到轩辕坟是淇县最古老的坟墓之一。《淇县志》中说,从轩辕坟石门的文字与石刻艺术特征推断,石门大约是秦汉时期的产物。这说明石门的建造年代比轩辕坟更晚。
淇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故事的发生地,那里的百姓熟知 “姜子牙火烧轩辕坟”的故事。但在淇县民间还流传着其他版本的有关火烧轩辕坟的故事,有的传说现在听来甚至让人感到荒诞离奇:相传在殷纣时期,诸侯国国君苏护有个女儿名叫苏妲己,当时人称天下第一美女,纣王得知后命苏护将苏妲己送到朝歌做自己的妃子。苏护父女对荒淫无道的纣王无一丝好感,可是又不敢违抗王命。苏妲己无奈之下自缢身亡。女娲为惩罚纣王,派一个狐狸精附在了苏妲己的躯体上,冒充苏妲己当了纣王的妃子。“苏妲己”来到朝歌时还带了一群狐狸精姐妹,她进宫前把姐妹们安置在朝歌城外的轩辕坟里。于是这群狐狸精在轩辕坟里驻扎下来,随时听从“苏妲己”调遣。一天,纣王邀请大臣和嫔妃一起到鹿台欢宴,“苏妲己”通知轩辕坟的姐妹装扮成美女一同赴宴。席间有狐狸精露出了尾巴,被纣王的大将黄飞虎发现。黄飞虎派部下跟踪狐狸精,结果一直跟到了轩辕坟,并发现狐狸精的窝就在轩辕坟里。黄飞虎听部下回来报告后立即派兵火烧轩辕坟,未来得及跑掉的狐狸精被烧死在轩辕坟里。“苏妲己”得知这一消息,对纣王愈加痛恨,发誓要为姐妹们报仇。而纣王依然执迷不悟,在美色的诱惑下对假冒的苏妲己言听计从,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直至他登鹿台自焚,殷商亡国,“苏妲己”才完成了女娲赋予的使命。
其实,苏妲己虽为大家闺秀,但也是个凡人,她到朝歌为妃只是身不由己而为之,后人将她妖魔化并把殷商灭亡的罪过强加于她,显然是不客观的。而史料中记载的 “姜子牙以火焚之,墓毁”。这种破坏轩辕坟的行为则应当说是千古罪过。
轩辕魂归淇县?
淇县有一批致力于发掘和抢救历史文化遗产的热心人士 ,其中有许多是已退休多年的老人,他们对本报“文化鹤壁行”系列报道非常赞成和支持。本篇文章的采访就得到了张锦煕、关同江两位老人的大力帮助。张锦煕说,轩辕缔造了华夏文明的基业,被天下华人视为人文始祖来祭祀朝拜,可是轩辕坟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淇县的历史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实在令人惋惜和痛心。
尽管淇县轩辕坟今天已荡然无存,但是赵沟村的村民们说: “这些年每年都有人来打听轩辕坟,天南海北哪儿的人都有。”
村民所说的不难理解,淇县轩辕坟闻名于世,又有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和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的渲染,让不了解情况的人仍慕名到淇县来寻访轩辕坟。
就全国而言,知名的轩辕(黄帝)坟有多座,而埋葬轩辕真身的只能有一座,其他的只能是衣冠冢。那么,淇县轩辕坟属于哪一种呢?
《朝歌乡志》和《淇县志》说,相传轩辕死后葬于沬(淇县古称沬);轩辕坟位于县城东北 2.5公里。对轩辕坟的介绍仅限于此。
据有关资料介绍,轩辕死后真身葬于何处,自古就有不同的说法。历史上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历代皇帝祭祀轩辕的地点逐渐统一到了陕西的黄帝陵,然而真正的黄帝陵到底在什么地方却一直是个谜,仍然有待考证。轩辕黄帝生在中原、长在中原,他与炎帝结成联盟,打败入侵中原的蚩尤部落。虽然轩辕黄帝征战的范围很广,但是他活动的中心仍没有离开中原一带。因此,有淇县学者认为,以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轩辕死后到陕西入葬的可能性不大,他的真身应葬在中原一带。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人提出了陕西的黄帝陵为衣冠冢的说法。与之相比,说黄帝最终的归宿是淇县轩辕坟更为可信。
淇县人提出了淇县人的观点。百家争鸣,无论客观与否,都当理解其心情。
永远的轩辕魂
轩辕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序幕,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即从轩辕写起。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祖轩辕功不可没。淇县轩辕坟已不复存在,而采访中记者感受到淇县人对轩辕怀有特殊的情感。淇县北工业区新修的一条马路紧邻轩辕坟遗址,在给马路命名时,有很多人联名向当地有关方面建议将这条马路命名为轩辕大道,认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淇县人的轩辕情结由此可见一斑。
轩辕时代结束了人们 “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阶段,让中华民族从此逐步走上了强盛之路。轩辕魂是民族魂的代表,祭拜轩辕的活动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年来海内外炎黄子孙纷纷到河南新郑轩辕故里和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举行祭拜活动。新郑市的拜祖大典与黄陵县的祭祖大典遥相呼应,红红火火,提升了华夏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张锦煕老人多年来热衷于当地历史文化的发掘,他随记者来到轩辕坟遗址采访时感慨万千。张锦熙说: “作为一个生活在历史文化名城的淇县人,一来到轩辕坟遗址就会想到新郑、黄陵两地举办的盛大的祭祖和拜祖大典。”
面对轩辕坟遗址,张锦熙发出的感慨令在场的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轩辕坟已成为历史,但轩辕魂永存! 来源:淇滨晚报2008-2-27 另载: 万鹤来旅游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