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朝歌画廊》(第一卷)

 


朝歌古村落——鱼泉村
民俗文化 - 朝歌古村落——鱼泉村
朝歌古村落——鱼泉村
 
作者:淇县摄协 撰文:贾振君 编辑:张胜旗 监制:黄强  加入时间:2015-10-17 21:41:07

朝歌古村落——鱼泉村

淇县摄协 | 2015-10-13 13:15

 

loading...
《朝歌古城.古镇.古村.古民居》系列之鱼泉村
 
鱼泉村位于深山区,东南距县城33公里,西距黄洞乡政府2公里。因村中有一泉常年不涸,且该泉水非常适宜鱼类生长,故名鱼泉。据《逯氏族谱》与《重修金钟寺碑记》载,明朝已有先民在此定居生活,根据周围的文化遗址推断,该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宋,甚至更早。图为鱼泉村全景。
loading...
该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石屋,井然有序的石阶,古老的石磨、石井、石磙,无不展示着村民高超而精巧的技艺。该村老屋,均为石墙灰瓦,硬山式建筑,墙体工整厚实,木质门窗,门头窗头有长条石过券,具有典型的豫北地区建筑风格。图为村内古民居。
loading...
鱼泉村文化遗存丰富。村中有一古泉,村南北各有元钧瓷窑址一座,村东有淇园和仙人洞遗址,村北有金钟寺。图为钧瓷窑遗址。窑址在三四层台地上,暴露部分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文化层厚0.16米至2.3米,地表有瓷片及窑具。造型以大小不同的碗、盘、钵为主,属元钧瓷系。
loading...
淇园是西周晚期的卫武公在朝歌北部兴建的我国最早的王家园林。古代淇县气候温润,县西部浅山区、淇河两岸及东部平原,生长着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后世数不胜数的文人诗作都饱含深情地吟咏着“淇园”和“淇园竹”。淇园竹也由此逐渐转化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了中国竹的代称。图为淇园遗址。
清《淇县舆地图说》载:“石山壁立,仙洞漏天,祠宇十余,咸倚半岩……北倚山崖,有林泉之胜。”不仅写出了这里的山势挺拔,洞穴奇妙,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林坚在此出生,有其居住的胜迹——长林石室。图为仙人洞遗址。
仙人洞左边的石壁上有一副对联:“石洞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横批是“安乐窝”。
据当地老人回忆,仙人洞原来规模很大,有山门过厅和寨墙,还有3间三层高楼,每年正月初八庙会,周围群众都来此祭奠忠臣、祈求平安,盛况空前。图为仙人洞景观。
村北一公里有金钟寺。庙里原有三通石碑,后丢失两通,从仅剩的一通石碑上可以看出,金钟寺建于明嘉靖年间。村民中有金钟寺“四亩园耙和尚”的传说。图为金钟寺遗址。
现年92岁的靳月英老人是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曾受到三代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在解放战争年代,靳月英的丈夫为掩护战友英勇牺牲,24岁的她把悲伤藏在心底,把对丈夫的爱洒在人民子弟兵身上,每到八一建军节,她都要带上保温杯、毛巾、鞋垫、高压壶等慰问品,送到战士手上。为了绿化荒山,多年来,她硬是靠一镐一锨在石缝里栽种了10万株松柏,使600亩光秃秃的山岭披上了绿装。图为靳月英在采摘花椒。
鱼泉村也是一个长寿村,因该村空气清新,泉水富含矿物质,出现许多长寿老人,据统计,今年80岁以上者有20多人,九十岁以上者3人,其中101岁的宋海花老大娘,仍旧精神矍铄,不脱离劳动。图为100岁的杨害和老人。
撰文:贾振君 编辑:张胜旗 监制:黄强


 

河南省《淇县之窗》网 站   站长:老农           主持人: 李闪闪  黄强      电话  0392-7221249       电子邮箱: qxzhd@126.com.com
版权所有:《淇县之窗》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