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瞻斐诗话追思王恽 舞台赋诗忆起东坡
淇奥瞻斐亭大学会堂里热闹异常,大学生们也纷纷登台朗诵诗词,一位女生登台朗诵:
落花还井上,春机当户前。带衫行障口,觅钏枕檀边。数镊经无乱,新浆纬易牵。蜘蛛夜伴织,百舌晓惊眠。封用黎阳土,书因计吏船。欲知夫婿处,今督水衡钱。
“这是南朝徐陵的《中妇织流黄》,徐陵生活于公元507年至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也就是山东郯城人,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同任梁太子学士,与庾信齐名,合庾信艳诗称徐庾体,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他的家族纵横政坛文坛百年,门第显赫,后人辑有《徐陵集》。”女生介绍说。
“朗诵得好!这首诗在《艺文类聚》卷第十八上题目为《淇上戏荡子妇》,而作者又成了南朝梁徐君蒨。徐君蒨,字怀简,东海郯人,为湘东王咨议参军。幼聪好学,善弦歌,文冠一府,特有轻艳之才,颇好声色,卒于官。诗的大意是:春暖花开季节,黎明即起。梳洗打扮之后,就忙于织布。蜘蛛伴着织布到夜半才算睡下,黎明的时候,喜鹊的叫声把她惊醒。原来是州郡掌簿籍的官员坐船前来报喜,说是夫婿封地黎阳。想问夫婿现在何处,说是正在督收封地供奉的钱粮。”付伾岚解释说。
“我来背诵南朝河南兰考县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清思五首》。”一位男生背诵:
其一: 赵后未至丽。阴妃非美极。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 。
其二: 师旷操雅操。延子聆奇音。玄鹤徒翔舞。清角自浮沉。明管东南逝。精丝西北临。白云瑶池曲。止使泪淫淫。
其三: 秋夜紫兰生。湛湛明月光。偃蹇灵芝采。容裔紫华堂。林木不拂盖。淇水宁渐裳。倐 忽南江阴。照曜北海阳。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
其四: 白露滋金瑟。清风荡玉琴。空闺饶远念。虚堂生夜阴。兹夕一何哀。明月没西林。世人重时暮。道士情亦深。愿乘青鸟翼。径出玉山岑。
其五: 至德不可传。灵龟不可侣。草木还根带。精灵归妙理。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
“其三中‘淇水宁渐裳’句的意思是,宁可让淇河水沾湿车的帷幕。《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里的淇水是情爱的代名词,诗并不是写于淇水。‘倐忽南江阴’中的南江阴、北海阳,就是南江的北面,北海的南面。这里的南江北海泛指中国南方和北方。其三写的是秋天的夜晚,浓浓的月光照耀着紫兰丛生、月季盛开的庭堂,隐约似有从容娴丽的美人,委曲婉转地在采摘灵芝。就像《诗经·氓》里曾与氓热恋的美人常常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来往中林木不拂盖,淇水宁渐裳。这美人就像仙女般倐忽南江阴,照耀北海阳,但愿从此长往来,万世无感伤。该诗意趣深远,像进入人间仙境,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又给人一种淡淡的喜悦。”男生解释说。
“我朗诵王恽的《水调歌头·送王修甫东还》。”原科考队的队长于天然教授朗诵:
樊川吾所爱,老我莫能俦。二年鞍马淇上,来往更风流。梦里池塘春草,却被鸣禽呼觉,柳暗水边楼。浩荡故园思,汶水日悠悠。
洛阳花,梁苑月,苦迟留。半生许与词伯,不负壮年游。我亦布衣游子,久欲观光齐鲁,羁绁在鹰韛 、早晚西湖上,同醉木兰舟。
“唐代诗人樊川翁杜牧是王恽喜爱的人,王恽认为自己的业绩和名声到老也赶不上杜牧。在淇奥度过了两年的马背征战的生活,与好友王修甫的交往平凡而洒脱。春来百花盛开在池塘岸边,如梦如幻,鸟儿的叫声悦耳动听,总是把王恽从梦中唤醒,看水中高楼倒影,水边柳暗花明。面对美景想起故园淇奥,身处汶水河边相思悠悠。洛阳牡丹天下第一,开封东南梁苑隋堤月色照耀古今,悲苦在此流连迟迟不能归去。半生仰慕着擅长文辞的大家,没有辜负壮年时期的游历。王恽已经是一位离家远行、长年客居外乡的布衣平民,观光齐鲁大地已经很长时间了。王恽感到自己就像被拘禁的一匹马,又像是困于笼中的鹰。来吧,王修甫好友!就在这木兰舟中一醉方休吧!”于天然教授解释说。
“我朗诵王恽的《送姬仲实隐士北还》。”地球物理学家刘云山教授、冰川学家李彦冰教授朗诵: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我朗诵王恽的《春从天上来》。”地质学家周学理教授朗诵:
罗绮深宫。记紫袖双垂,当日昭容。锦对香重,彤管春融。帝座一点云红。正台门事简,更捷奏、清画相同。听钧天,侍瀛池内宴,长乐歌锺。回头五云双阙,恍天上繁华,玉殿珠栊。白发归来,昆明灰冷,十年一梦无踪。写杜娘哀怨,和泪把、弹与孤鸿。淡长空。看五陵何似,无树秋。
“咱们三个一起朗诵唐代权德舆的《杂诗五首》。权德舆生活于公元759年至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人。未冠即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后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又遭挫折,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冰川学家王万雪教授说。然后与水文学家马江河研究员、气象学家巩雨顺教授一起朗诵:
婉彼嬴氏女,吹箫偶萧史。彩鸾驾非烟,绰约两仙子。神期谅交感,相顾乃如此。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魂交复目断,缥缈难比况。兰泽不可亲,凝情坐惆怅。
淇水春正绿,上宫兰叶齐。光风两摇荡,鸣珮 出中闺。一顾授横波,千金呈瓠犀。徒然路傍子,怳怳 复凄凄。
碧树泛鲜飙,玉琴含妙曲。佳人掩鸾镜,婉婉凝相瞩。文袿 映束素,香黛宜fT绿。寂寞远怀春,何时来比目。
含颦倚瑶瑟,丹慊结繁虑。失身不自还,万恨随玉箸。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君看心断时,犹在目成处。
“这组诗第三首写的是闺中之思。女主人公当为一富贵之家少女。她住在淇奥,明眸皓齿,在淇水边上,望着淇河碧波荡漾,看到上宫兰叶茂盛,顿感春情无限而自己孤单之苦。”王万雪教授解释说。
“我这个给人看病的医生,今天也来朗诵一首唐代刘禹锡的《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刘禹锡生活于公元772年至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性格刚毅,在遭贬的岁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屡屡勇于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压抑打击更激起他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增加了诗耐人涵咏的韵味,丰富了诗的深度和力度。刘禹锡是一位哲人,他的《陋室铭》是在被贬谪之时所作,《陋室铭》充满了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他高洁傲岸的节操,但也流露出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请淇河文化研究会的姚淇明老师登台,咱们两个站到一起,就组成了一轮明月。我来朗诵,姚老师来解释这首诗的大意。”台下一阵掌声,新太空医院主任医师汪增月教授朗诵:
长安旧游四十载,鄂渚一别十四年。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初逢贞元尚文主,云阙天池共翔舞。相看却数六朝臣,屈指如今无四五。夷门天下之咽喉,昔时往往生疮疣。联翩旧相来镇压,四海吐纳皆通流。久别凡经几多事,何由说得平生意。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世间何事最殷勤,白头将相逢故人。功成名遂会归老,请向东山为近邻。
“我来说诗的大意。刘禹锡自浚县北要去河南汝州时留给李程的诗句。刘禹锡与李程在长安四十年前相识,那一年刘禹锡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没想到湖北鄂州一别却过去了十四年。那个时候,正值德宗李适即位之初,李适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实施革新,果敢有为。但是,安史之乱后唐帝国的积重难返,德宗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收效甚微,有的尽管初见成效,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当德宗的一番改革遭遇挫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德宗年间的六位重臣,到刘禹锡写此诗时屈指算来只有四五人了。昔日从安史之乱到平藩战争,乱臣贼子搞得国家满目疮痍,朝廷一次又一次的镇压平叛,国家才算平稳下来。刘禹锡与李程分别之后,经历了几多事情,坎坷的人生一言难尽。曾经的千思万虑已成过眼烟云,可贵的情谊,都在这笑谈之中。当白发垂老能够与故交相见,那种深厚情意胜过世间无数。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要老的,到那个时候,就是走到天涯海角,刘禹锡也要与李程作邻居。”姚淇明解释说。
“今天大家朗诵的虽然都属于淇奥哀伤诗文化,但此情此景却令人兴奋。我来朗诵宋代苏轼的《送顿起》。《送顿起》这首诗是苏轼于元丰元年戊午,也就是公元1078年,作于彭城,也就是徐州,当是顿起改任监察御史,由山东半岛的中部青州前往京城开封上任,路过彭城,苏轼送顿起时所写,是年苏轼43岁,任彭城太守。顿起是苏轼和苏辙的好友,苏辙也有诗《送顿起及第还蔡州》。顿起,字敦诗,河南汝南人,神宗熙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070年的进士,神宗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4年为青州教授,元丰中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任泰州通判,后提点西川刑狱。”常云梦朗诵: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 蹴。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苏轼写《送顿起》时,因老师王安石的事情自己正运交华盖。《送顿起》诗中苏轼叹息人生难逢易离,抒发与老朋友不忍分离之情,饯别宴上酒意正浓,但夜已更深,蜡烛将尽,只好重新点燃一支。宴席终归有散去的时候,挽留的心意没有穷尽,就这样仓促地去赴任吧。忘不掉同登泰岱,同观泰山日出。临别劝君更进一杯酒,唯恐西出阳关无故人。回首彭城,苏轼感慨自己宦海生涯建功立业的不易,就如一粒飘荡的尘土那样渺小。记得去年黄河在彭城北决口,为治理黄河苏轼受到皇上嘉许,为长治久安,修坝一条,并建楼一座,命名黄楼,其实青州有个地方也叫黄楼。苏轼当时写有《河复》,顿起写有黄楼诗,在苏轼看来,黄楼诗可与千古淇河《诗经》文化相媲美。写《送顿起》这首诗的三年前,熙宁九年丙辰,也就是公元1076中秋,苏轼为弟弟苏辙也写了《水调歌头》。依据苏辙《次韵子瞻寄贺生日》诗句‘兄弟本三人,怀抱丧其一’,苏轼应是弟兄三人,长兄苏景夭折。依据苏轼《送沈逵》和《李委吹笛》有‘嗟我与君同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苏轼当出生于景祐三年丙子十二月十九,就是公元1037年1月8日。依据宋代孙汝听《苏颍滨年表》,苏辙生于宝元二年己卯二月二十,时年苏洵三十一岁,苏轼四岁。”常云梦解释。
随着常云梦的解释,主席台的背景竟然变了,成了激光立体背景。太行山峰峦叠翠,淇河蜿蜒,绿荫环抱,烟柳笼纱。淇水山色,一轮明月,音响起,大学生们身着亮丽的古装,开始载歌载舞。听他们唱的是一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受王安石牵连,苏轼被罢官,自河中府,也就是现在的运城东来。是年苏辙亦被罢齐州任还京开封,暂居范镇。次年苏辙改任佐郎,二月弟弟苏辙自京往迎兄长苏轼,相会于澶、濮之间的淇河卫地。英宗治平二年至神宗熙宁二年,苏辙任大名府留守推官,当时的淇河中下游一带位于大名府辖域内。二人游过淇奥到达陈桥驿,因黄河改道如今该镇移至黄河北岸,是年陈桥驿位于黄河南岸。途中苏轼得知自己被改任徐州,不准进京,弟兄二人居于京城郊外范镇东园。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苏轼留弟百余日,八月十六苏辙离徐,赴南京任签判。中秋之夜,苏轼为弟弟作《水调歌头》话别。苏辙应该是不止一次游览过淇奥,苏辙的《登上水关》写的就是游览淇水所见所感。”常云梦朗诵起来苏辙的《登上水关》:
淇水澐澐入禁城,城楼中断过深情。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岁月逼人行老大,湖发兴感平生。画舫早晚笼新屋,慰意来看水面平。
“这首七律首联写眼前所见淇水流入古都朝歌的情景,颔联描写暮霭之下淇滨漫山遍野的牛羊及落日余晖中的宫阙楼台,颈联感慨岁月逼人,人事难料,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尾联写坐在如新屋般的彩色游艇中,看到那平静的淇河水面,有一种欣慰和解脱之感。”常云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