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春在工作室制作泥塑作品
淇河晨报记者 王峥 文/图
几天前,宋庆春和老师宋学海、师兄宋楷战一同参加了央视一档春节特别节目的录制,向全国观众介绍浚县泥咕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12日,记者在宋庆春家中见到了他。
“虎头鞋、虎头帽,圆圆脸、咧嘴笑,真是活灵活现!”宋庆春介绍,《虎娃》是他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作为浚县泥咕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84年出生于浚县伾山街道杨屯村的宋庆春,特别喜欢创作与农村人物相关的生产生活景象。他一直有个梦想,要用双手“捏”一幅浚县民俗风情图。
钻到人物心里去,塑造人物“精气神”
传统的浚县泥咕咕往往是浓墨重彩、艳丽醒目,所以又叫泥彩塑,是孩子们轻轻一吹就“咕咕”作响的泥玩具。宋庆春的作品造型与传统追求神似意蕴的泥咕咕有些不同,通常以人物为主,讲究形神兼备。
宋庆春从小顽皮好动,为了捏出好看的泥咕咕却能安静地坐上一天。少年时,他拜了泥咕咕大师宋学海为师,在学习两年多后,就根据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兴趣,开始主要创作泥人。
“想让人物作品惟妙惟肖,就得塑造这个人物的‘精气神’,要找到‘精气神’,就得钻到人物心里去,看看他们想的啥。”宋庆春说。
为了捏出更好的泥人,宋庆春总爱在集市上观察人们的神态举止,就连自己制作的泥人,他也总是不停地找角度观察、修改。
2003年,河南师范大学一位美术教师到村里采风,不经意间看到了宋庆春的泥塑作品《丰收》。当该教师得知宋庆春没接受过系统性美术训练后,便邀请他去学校学习进修。在大学里,宋庆春接受了系统性美术训练,并且在回乡后继续练习。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他经常去浚县大伾山为游客免费捏制人物肖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肖像塑造水平。
泥塑成为事业,引导更多青少年爱上泥咕咕
宋庆春给自己取了个艺名“魂子”。在他心中,泥土是有灵魂的。
2004年,宋庆春学成出师。十多年来,他创作了《瞧新娘》《夕阳情》等作品,先后获得首届中原民间艺术节一等奖、第二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作品受到很多人喜欢,售价也高出普通泥咕咕。以《虎娃》为例,每个38厘米高的虎娃泥塑售价高达2000元。
2009年,宋庆春实现了走进学校做老师的梦想,成为科达学校特聘客串教师(每周两节课)。随后他又把泥咕咕带进浚县第一中学、浚县第一实验小学等学校的课堂,并应邀到郑州美术进修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讲学。
2016年,宋庆春成立了河南省鼎创泥塑艺术品有限公司,先后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以及农村留守妇女共计30人就业。公司产品远销北京、福建、广州、山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