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4 15:45
1938年 3月26日,日本侵略军集结重兵进攻浚县城,遭到县城军民英勇悲壮的抗击。28日晚,守城军人在弹药无援情况下,被迫撤离,城池沦陷。次日黎明,日军入城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军在这次屠杀中,杀害平民4500余人,占当时县城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500多名妇女被奸杀,1000余间房屋被烧毁,财物损失不计其数。
日寇制造的“血洗浚县城”是河南省第一大惨案,也是全国八大惨案之一。《孙毅将军回忆录》中说:“仅就屠杀而言,除了世人皆知的南京大屠杀外,经中国政府相关机构多年查证,日军制造的千人以上的大屠杀就有100起以上。其中屠杀3000人以上的有8起,即山西朔县屠城、山西宁武大屠杀、血洗河南浚县、山东临沂大屠杀、山东金乡屠杀民工、血洗广东惠阳、南京大屠杀、湖南南县厂窖惨案。”
我们不禁要问,策划制造“浚县惨案”的日寇元凶是谁?《浚县志》对此语焉不详,一些回忆纪念文章往往笼统记作“日军”或“日寇”。对元凶有明确指认的文章曾读过两篇,一篇是1991年出版的《浚县文史资料》第4期刊载的刘式武的《浚城喋血》,一篇是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的《侵华日军大屠杀暴行》中的《血洗浚县城》。这两篇文章均说制造“浚县惨案”的元凶是铃木启久,依据前篇来源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该书第九章第六部分这样写到:“六七月间,我和几个同伴去沈阳,出席军事法庭,为审判日本战犯向法庭作证……有个日本战犯,是前陆军将官,在法庭上,他承认了指挥他的部队在冀东地区和河南浚县等地,进行过六次集体屠杀和平居民的罪行……”后篇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史料。显然,战犯铃木启久在法庭对“冀东地区和河南浚县等地”屠杀平民的认罪,很容易让人和“浚县惨案”挂上钩、对上号。
最近,在做长篇纪实文学《血色记忆》准备,核实资料时,却发现铃木启久和1938年3月日寇制造的“浚县惨案”没有关系。铃木启久1938年来华后,在东北任日本关东军第2独立守备队步兵第12大队大佐大队长。这年,铃木启久没有践踏河南的履历。
难道溥仪《我的 前半生》记载有误?再细读,竟发现文中并没有道出铃木启久屠杀浚县平民的具体时间。那么,是不是铃木启久在另一个时间,在浚县制造了另一场罪恶的屠杀,致使读者没加深究,张冠李戴,误解为铃木启久便是1938年“浚县惨案”的制造者呢?为解开这个疙瘩,我在史料中寻解。果然如所料,铃木启久在另一时间向浚县及其附近伸出了魔爪。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正义的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纪实》第367页记载,被告人铃木启久“在1944年10月以代理第117师团师团的身份,命令所属第87旅团独立步兵第204大队在河南省浚县东方地区进行‘讨伐’,该大队在河南省长垣县小渠村,用刀砍、火烧和推入井内淹死等恶毒手段杀害我和平居民刘俊英、刘景昂、史新岭、唐金声等660余人,造成了小渠村惨案。此项罪行,为被害人刘安然和被害人亲属刘马氏、刘张氏的控诉,当地居民翟祥云、夏修印、石良贵等7人的证词和调查材料(查讯笔录6件、调查报告1件、照片2张)所证明,并有当地人民所立“日寇十月扫荡蒙难同胞纪念碑”的碑文记载可查,被告人也供认不讳。”
找出“浚县惨案”的真正元凶,与其说是一种历史责任,不如说是对惨案中遇难的4500名家乡前辈的起码告慰和尊重。那么,到底是谁策划指挥了这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呢?
搜罗查阅侵华日军史料,结合日寇当年出发、集结、进攻、增援的方向和地点分析研究,浮出历史深海的第一个罪魁是第十四师团师团长土肥原。1937年3月,土肥原被任命为宫第14师团师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土肥原奉命率部入侵中国。8月20日,土肥原部在塘沽登陆,参与北平永定河作战。日军攻克保定后,土肥原率部沿平汉铁路一线进犯,一路杀向石家庄、邢台、邯郸、磁县、大名、安阳、新乡,直抵黄河渡口。因其进军迅速,被日本称为“华北战场上的一颗明星”。1938年初,土肥原部驻安阳,《浚县志》记载,“浚县惨案”及此前十几天的入侵浚县境域在裴庄、码头制造事端的日军,都来自安阳方向,与土肥原的14师团作战履历相合。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日军侵华罪行纪实》收录贺明洲的《豫北两大惨案之浚县大屠杀》一文记载:“3月27日,日军第十四师团所部1000余人在飞机大炮配合下,进犯浚县城。”
日寇进犯浚县城,遭到了军民两天顽强抵抗。据浚县惨案亲历者孙自省陈述:日寇攻城不顺,从新乡和东南方向赶来日军增援。那么这些日寇是同为十四师团,还是另有所属呢?
苦于质疑,疲于求索时,文友云行痴一向我推荐了《东史郎日记》,这是一部特殊的、深受世人关注的日记体书。作者东史郎,1912年4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叮。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应召入伍,系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上等兵,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战役,1939年9月因病回国。1944年3月他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回日本。东史郎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把侵华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详细地记录下来,共有5卷37万字。
1938年3月“浚县惨案”发生时,《东史郎日记》记载:1938年“2月20日从彰德(今安阳)出发。2月26日抵达新乡。2月27日至3月10日10日参加河北戡乱战斗。3月25日至4月10日参加黄河以北地区的战斗。”这个侵略者在书中还详细记载了1938年3月践踏过浚县城大伾山、浚县道口镇的经过,记载了西本伍长在大伾山东一小村“抓住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用被子把年轻人裹起来,浇上汽油,点着了火。火熊熊地燃烧起来,年轻人顷刻之间成为火人,被子里传出地狱般的嚎叫。”《东史郎日记》不仅是一个侵略者的忏悔录,也是一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抵御外悔的铁血史。
《东史郎日记》对于曾惨遭日寇蹂躏的浚县城人,有着血淋淋、凄楚楚、恨悠悠的认知意义。
东史郎当时所在的日军第16师团,师团长是中岛
今朝吾。中岛今朝吾指挥的第16师团,曾是日军攻占南京的主攻师团之一,也是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的要犯之一。
“浚县惨案”,是浚县永远的痛。土肥原和中岛今朝吾,是酿成浚县特大惨案的罪魁祸首。
土肥原、中岛今朝吾,你们是古城浚县的千古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