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1 10:28:17)
村中名泉、名潭和古树名木
张洼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泉水、潭水较多,有张金法泉、西大泉、南泉、北山泉、花园里泉、北地泉、东地泉、黑泉、黑龙潭、簸箕场、圆坑,县志还载有象鼻、龙眼二泉。
青檀树
张金法泉:泉位于东张洼村北头原张金法宅院,长方形,石砌,约有6平方左右,建成年代不详,现干涸。据泉址所在处现主人张德俊夫妇讲:该泉泉水非常奇异,每阴历年大年初一前一天下午泉水由黑色变清,时间持续一天一夜。至初一下午逐渐恢复深黑色。该现象一直到解放后生产队在村北头开挖一引水渠沟才停止出现,后泉水干涸。张德俊夫妇说,该泉也被张金法用土填平过,但白天填平,张夫人晚上就大哭大叫不止,直至填土被挖出,其病立止。村人无不称奇,自此无人再平该泉。
南泉:位于浯水河上石拱桥北30余米,该泉出水量较大,四季不断,冬季水汽蒸腾,是村民洗衣服绝佳之地;夏季水质清洌凉爽,是村民洗,衣纳凉之处(泉边上有几棵核桃树)。该泉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干涸,现已荡然无存。
簸箕场:位于浯水河上游地段,花园里地西头,形似簸箕,村民俗称簸箕场。每至盛夏,是该村男性伙伴们洗澡之处,是他们儿时的乐园。有离心式水泵后,生产队遂引其水浇地。
6月中下旬是黑叶树的花季
村中的古树名木有:张举、张修老院各有一棵100余年的青檀木,村中俗称棒棒树;张素贞宅院中有一棵100余年的黑槐树;张军宅院有一棵浚县发现的唯一黑叶树,村民又称布袋树,确切名字有待专家认定。该树夏初开黄花,秋后结果实。果实黑亮,滚圆如珠,大如蚕豆,可用于儿童串手链,以示娇爱,并为其祈福;张新成院前有100余年皂荚树一棵。
贤达名人
张文炳(1542~1617):号云嵩,早年家贫,躬耕度日。万历初,文炳父母双亡,内外家事独文炳总理,井然不乱。文炳性格耿介,有胆略,“一生慷慨,赴义乡里”。村中有纠纷者,“公至以直言训决,悉中机宜,争者拜服”。文炳善理财,经营宜沟,不出数年,建大厦百余间,置良田千亩。宜沟与山西、河北交界,顽俗、土匪、侠士杂处,文炳在其地“无不尊称其为张五爷”。
张素履(1609~1686):号柱南,道号坦坦子、嵩岳山人,少时英敏过人。康熙十三年(1674)贡生,次年廷试,授教谕,未任。生平乐善好施,重义轻财。72岁时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作《薪传》(今轶),存之家塾。今浚县碧霞宫有其所撰《 碧霞元君行宫碑记 》。子二:施广、施序,俱庠生;女四,长伯英适武进士柴象太。
诰封奉直大夫张施大画像
张施大:字筠园(《浚县志》载:字大赉),号学圃,生卒年月不详。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初任山阴知县,后迁补广西柳城。当时柳城瑶族、壮族混居,互相仇杀。施大集村民谕以国法,顽俗顿治。后任平定知州。平定山多地少,百姓无法耕种,施大给百姓牲口、种子,劝开垦、绥催科,百姓种地者达到数千户,升任济南府同知(正五品)。善书法。后以疾告归,病卒,入乡贤祠(浚人入乡贤祠者仅18人),并被康熙帝诰封为“奉直大夫”。
张皙:字子白,号石松、三峰,生卒年月不详。清康熙朝济南府同知张施大子,岁贡。初任荥阳教谕,调宁陵,在教育方面很有成就,升迁广东清远知县。后无意仕进,辞官归里。曾受业傅山(字青主,明末清初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潜心医学、书法,深有造诣。其父冤入刑部监狱,张皙想尽办法也没能救出父亲。后听说天津有一皇族贵人母亲病危,身边所有的医生都治不好,张皙就直奔天津。几副药下来,贵人母亲病愈。贵人问他是做官还是要钱,张皙均不受,只求帮助解救父难。贵人与之同至京师,费尽周折,其父冤才得以昭雪。张皙书法称绝一时,其墨迹世称珍品,有“无张不称财(没有张子白的字称不上富有)”之说。今浚县城中心文治阁北额“黛护伾岚”、南额“清环黎水”,阁内二楼西墙嵌《文治阁记》碑文是其书作。现传世书作较多,其中《村路围高柳)列为妙品。在民间还有许多有关张子白故事,如:《张子白嫁女》、《张子白画虎》、《张子白妙法治病》等。
张九围(1674~1739):字式廓,号宜川。九围以上三世“皆蜚声黉序”。九围生九月父亡,幼无依倚,家甚穷,但立志成才,为进士张施大所器重。学成后补增广教授,生徒成名者屈指难数。九围性格耿直,反对弄虚作假。后任开封府洧川教谕,提倡“先德行而后文艺”,洧川文风大变。创办社学,“风霜雪雨,必躬赴奖劝”,洧川人阴受其福。卒于洧川学署。
张慎德:晚清贡生,生卒不详,擅交际。与本村10余人于光绪年间据理争回张氏在安阳马投涧祖茔地10余亩。西张洼家庙《立应中门》碑详记其事。
傅山画像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山西阳曲人。明末清初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与黄宗羲、孙奇峰、李颙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儒。1663年,傅山求孙奇峰为其母亲陈氏“贞髦君”撰写墓志云游来浚,在张洼村云锦寺设帐讲学、行医。县志载:张子白、赵素庐、马大士皆系傅山高徒。至今浚县侯胡寨妇科医术仍为傅青主所传。
民间有诸多傅山在张洼村的故事,如:《傅青主出山教书》、《傅青主画蚰识雨》、《傅青主妙法治病》等。
(据张继现、张磊材料整理,李成虎先生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