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下)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下)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下)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下)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5-7-21 9:27:26

(2015-07-20 11:44:23) 

注重传承的民俗文化

    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民俗庙会。庙会因庙宇而兴。王庄镇庙宇多,庙会也多。东、西、南、北四街每年各街都有两三个古庙会。

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天爷庙碑

    北街三月初三奶奶会,九月十五会;南街二月二十五、六月初二会;东街三月二十五、五月小满会;西街十月十五、十一月十五、十二月十五会,其中三月初三、三月二十五、二月二十五、十月十五这几天是每道街的主会。因为有着传承至今的古庙会,王庄镇成为浚县民间社火的主要传承地,目前保留的社火项目主要有高跷、花船、秧歌等。高跷。高跷是王庄镇传统社火形式之一,表演者脚踩二尺许木拐,边走边舞。少则20人,多则30人。扮演人物多取自民间故事或戏剧。领头者为大金脸,穿黑袍,双手持二尺长木棒一对。配角为提花蓝、执佛尘红衣小生。其后是渔翁配挑鱼女一伍,扑蝶人配挑蝶女一伍。再后是白蛇、青蛇、许仙、张公背张婆、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张果老,还有卖牌人,提便壶小丑、戴炮仗或辣椒耳坠的老太婆等丑角,有的还扮演孙悟空、八戒、沙僧、唐僧等《西游记》人物,末尾由赶脚人和骑驴女压阵。

    高跷队伍在行进中以腰鼓和手锣为打击乐,“当斗当、当个搂斗当,当个搂斗当”,边走边打,反复不停。演员迈自由步,有时左右两队交叉行进。表演程式有:探海、二攒、捕鱼、抢背、蝎爬、单双叉、叠罗汉、牵象、赶驴等20多种。

    花船。花船又名旱船,系用竹竿撑起的布船,船上有桃花船门。演员多是女角或男扮女装。船上置衣裙和假足,以示坐船。艄公在旁边划浆。一般是三条花船,前有推车的男子,后有手端莲花灯的女子,随队进行,边走边舞。演员装扮的角色取自民间故事,如《赵匡胤千里送京娘》、《陈妙常赶船》、《白蛇大闹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演出时作行船动作,急则如顺流而下,缓则似逆水而上。舞蹈动作有“穿花门”、“苍龙摆尾”、“转陀螺”、“蜻蜓戏水”等。端莲花灯的演员双手持灯、高低伏仰,踩秧歌步行进,望之似划舟采莲,另有风露水。花船与清唱相配合。清唱开始,花船小憩。

    秧歌。秧歌队两个领头者披黄马袿褂,头戴红缨凉帽,手持马鞭,其后依次是打棒壮士,青蛇、白蛇、许仙、打腰鼓的、苏三起解、双玉私访、打岔人、穆桂英、杨文广、梁山伯、祝英台等戏剧人物,压尾者为打伞人。队伍行进时,以小铜锣和边鼓伴奏,“当当斗—,”“当当斗—,”“当当、当当、当当斗—”边舞边行。

    秧歌具有以唱为主的独特风格。扎场演出时,打伞人站当中,领头者率众走圆场,边舞边走。停后,打伞人唱伞帽小曲:“秧歌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要想听俺把歌唱,哎—某某你下场唱起来。”点谁的名字谁演唱。一般为二人对唱。唱毕,打岔人(头戴红樱帽,翻穿皮袄,丑角脸谱,手拿鹅毛扇)出场说打岔曲、顺口溜,逗人发笑,以活跃气氛。秧歌曲牌有落窝腔、花鼓调、凤凰曲、哈哈腔、秧稻歌、伞帽儿数种。

    传统的秧歌曲词有《全家福》、《要赔送》、《十二月》、《马二头坐坐》、《做陀螺》、《杨八姐闹酒店》、《韩湘子渡林英》、《十对花》、《怕老婆顶灯》、《卖饺子》、《捉跳蚤》、《访婆家》、《戒酗酒歌》、《祭塔》、《算卦》、《踢纱灯》等百余个。新中国成立后,歌词多换成新内容。


担经挑舞

    呈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闹元宵,点秆草。秆草是谷子的秸秆,是牲畜的上等饲料,点着熏烤身体能驱鬼辟邪。相传,唐初唐王李世民打仗身负重伤,在王庄秘密治疗养伤避难。村民听说唐王李世民在本村养伤,甚是惊喜,自愿为李世民一队人马提供粮草、医药等物品,日夜为唐王李世民站岗放哨。有消息报,正月十五元宵节,隋将王世充要到王庄搜查捉拿李世民。村长和几个有威望的村民商量保护李世民的计策。十五这天,村长带领几个村民为三十里开外驻扎的王世充送去很多猪羊肉和粮食,劝说不要到村里来,王世充答应了。夜间为了防止王世充偷袭,大开城门,让各家各户放烟火,男女孩子到街上打灯笼,一来查访外人来袭,二来造成一个平安无事的假象。夜深天冷,人们想要离去,村长想出一个法子,边说:“闹元宵点秆草,想发财转寨寨。”于是人们就找来秆草,在街上一堆堆点起来,照的四道街通明,人们也暖和起来了。这样到了天亮,村民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到寨上转,转寨时拾到很多铜钱币,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转寨的人多了起来。这些钱币是村长早先安排人撒在寨上的,起到了吸引人的作用。王世充的探子回去报说:“王庄四门大开,夜间大火熊熊,城寨上站满了人,恐怕李世民设下了埋伏。”王世充听后便下令退兵五十里。从而保住了李世民的人身安全。至今王庄延续着十五晚点烟火,打灯笼,点柴草的民俗。不过有了新意,正月十五闹元宵,点过烟火打过灯笼,童男童女们各自拿来一把柴草,捆成一个草捆,然后点燃,草灰象谷穗一样向四周展开,人们边烤火边自语,烤烤腰不腰痛,烤烤腿不腿痛。燃尽看草捆倒向何方,倒到哪个方向哪个方向丰收,这样的游戏好不热闹。正月十六早上,人们早早起床,三五成群转寨,祛病辟邪的人转寨时撒钱,想发财的人拾钱,别有情趣,边转边说:“撒撒钱,去去病,拾到钱,就发财,想发财转寨寨,转过寨寨上南山(浚县浮丘山),上到南山敬奶奶”。转罢城寨吃罢饺子,村民便结伴去浚县城赶南山庙会去了。这个习俗,一来图个热闹,二来锻炼了身体。

金色收获季

                   名垂乡里的达人贤士

     明初著名将军平安。平安为朱元璋义子,官拜都督指挥。现平家存平安立身画像一幅。传说平安将军当年为抗击燕王朱棣负伤倒在镇东门外,被东街姓柴的一户人家发现后救治。平安伤好后被柴家招婿入赘,并把家业一半分给其安家立业。之后平氏后裔逐渐繁衍,现在平姓族人已近千口。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祖籍王庄集东街,后从王庄集东街迁居内黄井店南街定居。平安后人至今保存有完整家谱。

    嘉庆帝亲赐“太医生”的李法祥。李法祥,字永昌,镇北街人,生于中医世家,医术精湛。嘉庆帝御师南游之汤阴偶得奇病,久治不愈,后经李法祥治疗,服三付中药后康复。嘉庆亲赐李法祥“太医生”之称。李发祥的后辈子孙继承其医术,秉承其医德,其大儿李盼也是医术医德兼具的老中医。李法祥的孙子李学顺,凡是村里穷人就医从不收钱,深受男女老少的爱戴,镇里和三里五村的人尊称他为“老德”。他还爱好打鼓唱戏,是浚县大平调最早的发起人。如今,李法祥后人的中医铺依然开得红红火火。李家后人不仅继承着祖上的老医术,而且代代喜欢养鸟,至今还保留着清朝嘉庆皇帝赐给太医李法祥的鸟笼。

    桃李满天下的李福旺。李福旺生于清代初期,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多有功名。众弟子为感恩先师教化之恩,特赠送其上马石和匾额。如今王庄镇北街依然保存完好的上马石还在述说着这段尊师重教的佳话。

(根据平宝玉、張留信先生资料整理 照片李成虎先生拍摄)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下)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