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上)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上)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上)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上)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5-7-21 9:11:58

 (2015-07-20 11:36:53)

    王庄镇位于浚县城北15公里的平原地带,西距大运河8公里,北距大运河6公里,东临黄河故道,自古水陆交通畅达。

古寨墙南门遗存

    四方形寨墙和 “田”字型城池格局保存良好。该镇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城池布局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越性,自古被誉为风水宝地,有首古民谣传颂至今:“土城四街田字形,四座门楼外界通。护城水上四座桥,五庙护佑土城兴。千年古城名天下,走遍四方难觅踪。”

    镇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500人。

                曲折复杂的历史沿革

     《浚县志》记载,王庄镇唐朝以前叫平原曹。据北王庄《重修福兴寺碑》记,唐时改称“迁安镇”。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和蝗旱灾害,浚县和中原其他地区一样,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人口锐减。《浚县志·大事记》记载:“洪武三年,浚州人口不满三千,改浚州为浚县。”这时,王庄镇由迁安镇改称王二庄。几方出土的墓碑对此都有一致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张姓墓碑》有言:元时称王二庄,因王姓二户迁此而得名。明万历《朱南潭墓志》、《李四维墓志》上均有王二庄之说。清康熙《浚县志·城池》里记有王二庄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王庄所,民国十六年(1927)设第九区,1945年设第三区,新中国成立后为浚县人民政府第三区治所,1954年设乡,属三区,后属屯子区,1957年撤区并乡,为浚县王庄乡治所,1958年9月改王庄乡为王庄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王庄乡, 2010年9月撤乡建镇。

西寨门外三官庙、古槐

    王庄镇北街居住的几乎全部为李姓家族,西街住着马姓和张姓家族,南街有80%的张姓和20%的平姓家族,东街三分之一是柴姓家族,三分之二为平姓家族。王庄镇平姓家族为明代著名将领平安的后人。

    关于王庄镇张姓,村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明洪武年间,王庄镇南街有位张老爷,习武出身,是从山东定陶县搬迁而来。西街也有一位张老爷,是位书生,来自南京。两位老爷虽同为张姓,却不同族。有一年,朝廷征兵,要求各家各户都要出壮丁。西街的张老爷因家族人口少,交不出壮丁,被官府来的官吏殴打。南街张老爷见状,上前对官府说:“我们是一家。”西街张老爷深受感动。从此两家张老爷结为兄弟,不仅同在一个屋檐下吃饭,而且一个改名张忠天,一个改名张忠义,连家谱也合成了一家。前不久,王庄镇出土的张公墓志铭,印证了那段兵役逸事的真实性。该墓志铭背面碑文曰:“考云:国初时,有垛籍例,凡同始异姓之人合户,附籍当差,若彼张八,其名张贵。乃山东定陶人也,亦流落王二庄居住。我与张八虽是同姓,却是各祖异族之人,因遇垛籍例合户,其后定里甲。遂签张八太安里里长一名。洪武十八年,张八领狗打围,冒犯招军官,又报张八军一名,充大宁前卫后张旺下军。张八雇伊女户邓小童应役不缺。”碑文中提到的“垛籍”,就是将同姓不同祖不同宗或不同姓的数人组成一户,承担衙门派遣的兵役劳务责任义务。这方载有“垛籍例”的墓志铭,不仅为王庄镇名的来历及沿革提供了实证,也为研究明代政治、经济,特别是兵役制度提供了珍贵的民间史料。 

    王庄镇水陆交通畅达,东西南北方有着古老的商道和官道,使此地成为军事要地。明初,该镇长期设立兵营。兵营旧址在镇西北方福兴寺附近,至今当地人还称该处为“营里”或“西营”。明朝前期著名武将平安也与该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严谨精致的城池布局

    王庄镇布局严谨科学。为防水患,城池建于高出地面2-3米的土筑平台上,历史上最大水灾时高台也没上过水,人们称其为救命台。寨墙与四街构成“田”字形结构。寨墙四条边各为560米,城池占地470余亩。寨墙下为砖石,上为夯土,高2丈,下宽15米,上宽5米,原寨墙上有土垛。镇中心有一钟楼,楼内悬一大钟,历史上每逢重大、突发事件,鸣钟以召集全镇人集合应对。从镇中心举目四望,四街、四城门、四桥及城门外四处庙宇尽收眼底。

    古镇具有较好的蓄水和排水系统。镇外有护城河环绕,四寨门外各有石桥一座。上世纪40年代,尚有四个城门楼,东、西、北三面寨墙各有排水涵洞与护城河相通。镇内有8个常年不涸的水坑,有名的水坑为:大涧坑、老虎坑、苇地坑、壇庙后坑、眼药瓶坑等。东西南北四街,走势均呈两头高,中间低,雨水从每条街中段流入水坑,内涝不会发生。镇外有桥西坑、桥东坑、桥南坑、桥北坑、后坑。城内的水坑由排水涵洞与城外水沟相连。过去这些水坑常年不涸,是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

    1963年大雨连绵,卫河水涨溢堤岸,孙石井大堤决口,王庄公社一片汪洋,平地积水六七尺。因为王庄集的城寨高出城外2米以上,当时群众用土将四门屯住,洪水没能进村。周边很多村的群众乘船来到王庄集避难,镇民主动腾房接纳灾民,积极提供食宿方便,土寨墙很好起到了防洪避灾的作用。

    正对四个寨门楼500米处,均有一处庙宇。东门外是老爷庙、黄龙庙,南门外是天爷庙、菩萨庙,西门外是三官庙、菩萨庙,北门外是泰山奶奶庙、菩萨观音庙。

 

寨墙北大门外碧霞宫
 

    南门外天爷庙存有嘉庆十七年(1538)重修庙宇的碑记。北街奶奶庙碧霞宫是四街庙宇规模最大的,始建于明朝嘉靖丁亥年(1527),距今四百七十余年,占地三亩三分,坐北向南。庙内松柏古槐参天蔽日,红墙绿瓦,碑碣林立。每逢节日善男信女进香求福络绎不绝,各地香客可达万人。

            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

    王庄镇古民居有一个很有特色的现象,就是在古宅老院北主房正门左边,都有一个砖砌的神龛,供奉玉皇大帝,因民间称玉皇大帝为老天爷,故称天爷庙。通常庙宇都是坐北朝南,因此,居民主房为北屋的,就在正门上首(左边)位置留神龛供奉玉皇大帝。王庄镇老一辈人讲,在过去,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天爷庙。平时每月初一、十五在天爷庙敬香。每年春节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五,都会在堂屋正门挂天爷轴,家中的天爷庙就不再供奉。

 

古民居

     玉皇大帝是众神领袖。玉帝除统领三界十方内外诸天神佛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所以,在汉族民间信仰中天爷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究其为何过去家家都有座天爷庙,以上大概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敬祀方便。三是祈愿天爷天天保佑主人福寿安康,家业兴旺。

 

古民居主房上首的玉皇庙

    镇中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30多座。镇中现有百年以上古树8棵,其中古槐5棵,古椿树3棵。三官庙前的一棵200多年的古槐,胸围达2.35米。另有古井12眼。

                   繁荣兴旺的集市贸易

    王庄古镇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至山西,安阳市至新乡市的重要交通要道,是豫北粮油、百货交易集散地。向北10里可至大运河五陵码头,向西17里可致大运河屯子码头。货物上船顺卫河下行可至天津卫,向上可至卫辉府,向北过卫河可到彰德府(今安阳市),货物商品流通十分快捷方便。王庄集每逢双日为农贸交易日,方圆数几十里内百姓来此商品交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常年如此,成为周边最大农贸市场交流中心。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王庄集有粮坊6家。北街一家,南街3家,西街一家,东街一家。规模最大者位于镇中心西北角,字号“良盛永李家粮行”,前有杂货铺后有粮库,最高交易量每日可达20000斤,入粮出库十分繁忙。

    饭铺6家,南街4家,村中心西南角“张家饭店”最为红火,常常坐无虚席,南街车马店远近闻名,店主四掌柜,江湖人人皆知,住宿、停车、吃喝为一体。

    染房四家,北街南街各一家,西街两家,每逢凉布日,染好的布,在大街高杆从天而垂,场面很是壮观。

    北街中和永醋坊杂铺铺,李家清可永酒作坊在周边百十里很出名,物美价廉,供不应求,远销致天津卫,卫辉府、彰德府,山东等地。

    其它还有烧鸡店、茶水店、理发店、文具店、杂货店、包子店、服装店、壮馍,肉盒、油条摊、4家馍铺等。

    四街临街房几乎全是商铺,商人云集,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玩把戏锣鼓声、说唱声不绝于耳,手提肩挑的游贩来回穿梭,一片繁华景象。

    四街有药铺四处。除“太医生”李法祥祖传老药铺外,还有张忠信、孙殿青、袁士新药店。

    柴茂全纸扎销往周边各村。西街张留印做的香箔,四季畅销。 

    王庄镇历来以美食小吃闻名周边百里,这里面食、肉食品种繁多,味道各异,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王庄集北街的牛肉和羊肉烩面。

    牛肉制作已有六百年历史。北街村村民李发田介绍,其曾祖继承祖传开设李记“牛肉铺”,因其风味非同一般,声誉名扬四方,生意极为兴隆。在很多同行激烈竞争中经久不衰,使王庄集李记牛肉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名产。李记牛肉浓香扑鼻,色泽红润“香、甜、咸、麻、烂”,味道可口,久食可健脾胃补肾亏。它之所以在浚县久负盛誉,为人交口称道,除具有历史悠久,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炸而不浓,醇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外,更重要的是颇为讲究制作工艺,从屠宰、腌渍到烹煮,都有独特的传统技术。

 

老字号李记牛肉

    羊肉烩面也是当地一绝。烩面选用本地所产的小麦精粉做面片,以肉质最好的本地怀山羊肉为卤肉,配以黄花菜、木耳、豆筋丝、香菜、辣椒油、糖蒜等,面柔软、肉香浓,味道鲜美,且经济实惠、营养丰富。

    (根据平宝玉、張留信先生资料整理 照片李成虎先生拍摄)





 

 
     
乡愁笔记 千年古镇王庄(上)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