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发现一明代石碑 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发现一明代石碑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化新闻 - 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发现一明代石碑
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发现一明代石碑
 
作者:岳珂/文 张志嵩/图  加入时间:2015-4-1 10:04:55

碑文由名人撰写,记录重修义渡事宜

 

 

  村民们在帮记者找碑文中可以辨认的字 
晨报记者 张志嵩 摄


淇河晨报讯(记者 岳珂)近日,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里的一块石碑被村民挖了出来。据了解,石碑上的碑文由明末清初浚县名人刘尚信撰写,而且关于这块石碑,当地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碑文由名人撰写

 

“我小时候这块石碑就在我家西北角竖着,后来碑倒了,我就把它埋在了乡间小道上。”3月30日上午,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村民董玉海告诉记者,这块石碑是同村村民孔令波3月中旬挖出来的,孔令波想重修族谱,就挖了出来,想看看碑上有没有他祖上的信息。

这块石碑目前由董玉海保管。记者看到,石碑已断成两截,一截长约1米,另一截长约40厘米,加上约50厘米高的碑座,整座碑高近2米。

碑身破损严重,很多碑文难以辨认,但碑文开头“重修新镇义渡记”这几个字依然清晰。“因为渡船常年使用会有损耗,渡口的设施也要修缮,摆渡又不收钱,所以才会由当地百姓共同出资来修缮渡口。义渡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新码头村村支书王根顺介绍。

通过能够辨认的文字,记者了解到,碑文不但叙述了渡口的地理位置——“卫河之上游,扼其喉”,也描写了新镇镇当年的风貌——“俨然一都会也,且行旅往来缤纷络绎”,还记录了当年重修义渡的原因——“渡者一而求渡者[以]亿万计”。

在碑文末尾有“刘尚信撰文”的字样。刘尚信是明末清初浚县弦歌里西郭村人,官至通政司右通政,是浚县的名人。此外,碑文末段有“天启”字样,据此可推断重修义渡的时间应是明朝天启年间。

 

关于石碑

有个有趣的传说

 

“上年纪的人都还记得这块碑。”董玉海说,在村里老人的记忆里,有很多与这块石碑有关的故事。在这块石碑碑首的正面雕有“双龙戏珠”,背面虽然已被磨损,但藏着一个传说。有村民说:“原来背面刻了一只老鹰,附近一村庄秃头多,都说是碑上的鹰把他们的头发叼走了,后来这个村的人就半夜偷偷过来把老鹰给凿下来了。从那以后,这个村的秃头就少了。”

董玉海想把这块石碑捐给国家。“我前几天跟文物部门联系过了,目前还没有来人。”董玉海说。





 

 
     
浚县新镇镇新码头村发现一明代石碑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