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黎阳城(3) 我的故乡黎阳城(3)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探索创作 - 文艺作品 - 我的故乡黎阳城(3)
我的故乡黎阳城(3)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5-3-19 8:13:53

悠悠千古  漫漫时空

卫风泱泱自古到大明

大明黎阳筑新城

洪武围城三面南北东

连接北朝城墙浮丘顶

西依卫水阻险情

正德五年增筑又动工

卫水岸边城阙添新景

允淑观澜进出城

皆因登山鸟瞰城内无密守

浮丘山峦构筑城墙自嘉靖

万历二年半壁浮丘入围城

 

昔日新城长九里

墙高三丈五尺势恢弘

基宽六丈石砌高丈二

砖厚三尺到顶白灰油灌缝

城头宽度两丈车辆可通行

城上雉堞建有垛

角楼风铎铜铃声

东南西北瓮圈拱城门

门上筑楼巍峨飞檐顶

绕城三面挖河长八里

河宽二丈引卫绕黎城

四座石桥出入城乡通

 

梦中跨上桥头穿石坊

举头观望故乡黎阳城

四门高挂横匾额

匾上金字看分明

南控黄流  北迎紫极

东望澶云  西瞻行翠

城楼檐下分题记心中

叠翠  拱北  长春  长青

恍惚城南孑孑干旄旗猎猎

尤闻人欢马叫是谁要入城

故乡魂牵梦绕心激动

楼台彼姝者子面羞红

 

梦里与子牵手越时空

一处一景追思是曾经

节孝状元德政牌坊接连绵

四街百座牌坊牵我儿时情

也曾玩耍登上街心文治阁

倚槛开襟新诗不觉千回咏

绕阁想起名动江南张子白

张皙题匾墨宝仍在券门顶

丹流东壁  清环黎水

碧泻西山  黛护伾岚

重修阁记文字出自张先生

 

高阁楼头观看黎阳景

商贾云集香客万众涌

高跷秧歌锣鼓齐鸣唢呐奏

抬轿旱船舞狮玩龙亮武功

十里八乡民间社火齐出动

竞相登山烧香拜庙鞭炮声

三省四县八方客

车水马龙会古城

热闹鼎沸正月庙会千秋传

盛大节日民俗文化狂欢庆

枕上魂游几多思乡梦

黎明急忙驱车豫北行 

注49:卫风泱泱自古到大明,商代称黎,周代属卫地,诗经中有卫风泱泱,汉高祖十二年置黎阳县,时年城在大伾山北麓。宋代政和五年置州,明代洪武三年,重降为县,称谓浚县至今。

注50:大明黎阳筑新城,洪武围城三面南北东,明洪武三年自浮丘山顶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

注51:连接北朝城墙浮丘顶,因水患秦汉黎阳城旧址成湖,南北朝移城至浮丘山巅。

注52:正德五年增筑又动工,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

注53:允淑观澜进出城,新筑的西城墙开有两个便门,分别题额:观澜门、允淑门。直到新中国,西城墙偎依的卫河依然通航,自新乡到天津的船只往来穿梭,行行白帆,碧波荡漾,绿树倒影,花开鸟鸣,景色宜人。

注54:皆因登山鸟瞰城内无密守,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不利于对黎阳城的护卫,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终成昔日黎阳城。

注55:文治阁,该阁是黎阳的形象标志,今日很多人都把大伾山颠的太极宫(八卦楼)当成了黎阳的形象标志,这是不对的。文治阁矗立在黎阳城中心的十字街口,原名为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已卯年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阁毁于大火,清康熙四十八年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阁的下部为方形平台,高两丈四尺,每边宽三丈六尺,青石基,砖砌墙面。四面开四个拱形大门,青石劵顶,人车可相对通行。平台上建两层楼阁,阁高三丈,双重檐,琉璃瓦尖顶,四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墙高三尺。上层四面开窗,下层四面开门,四周有走廊绕行。东北角建有砖砌阶梯,可拾阶登阁极目遥望。

注56:张子白,又叫张皙,浚县城西张洼村人,是当时知名郎中傅青主的徒弟,一代名医,也是一位书画家。他曾任清乾隆年间广东清远县知县,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时送不起嫁妆,只好送了些自己的字画。土财主亲家竟将字画烧掉,烧剩的半幅花鸟图被佣人挂在自己住处,财主路经时听得许多鸟雀鸣叫之声自佣人屋内传出,土财主推门闯入,小鸟们纷纷飞回到画中。土财主后来知道了张子白书画的珍贵,悔恨自己有眼无珠,张子白因此名动江南,后因父亲冤狱之事愤然辞官回归故乡浚县。文治阁南北券洞门上的“清环黎水”“黛护伾岚”匾额,据说就是张子白所书,《重修文治阁记》也是张子白作品。


 





 

 
     
我的故乡黎阳城(3)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