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黎阳城(2) 我的故乡黎阳城(2)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探索创作 - 文艺作品 - 我的故乡黎阳城(2)
我的故乡黎阳城(2)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5-3-10 10:25:49

伾山巅,望北麓,

秦汉城阙做了古,

黍离之悲倚槛恣流目。

梦中故乡高城临大川,

留连九回白浪怀神禹,

佳景云烟没入大澶湖。

 

北归雁,柳新绿,

南望果园黎津渡,

麦秀之感独对古城墟。

忆起春日限韵诗怀古,

惆怅黎阳长河隔孤旅,

留连故人高卧曲愁句。

 

缇萦女,勇救父,

父女悲喜黎津渡,

太仓公黎山北麓茔墓。

西汉末年王莽改黎蒸,

千里寻兄古城把情诉,

曹家领兵几经黎阳路。

 

哀东晋,南北苦,

北国黎民苍天呼,

轮番登台乌孙兽不如。

束甲负戈征战南北路,

后军济河黎阳屯垒筑,

浮丘山巅直到明洪武。

 

杨玄感,父杨素,

黎阳反隋征丁夫,

李密檄文长安来相助。

瓦岗军师出生韩寨府,

滞留大伾山头军旗舞,

遗迹黎阳粮仓李密墓。

 

安史乱,凄风雨,

黎阳战火兵家据,

黄河南北再无平安处。

削藩战争兵燹哭儿女,

浚郊避乱吓坏小韩愈,

晚唐满目疮痍黎民苦。

 

惊回首,忆千古,

唐代文人经行处,

遗篇梦里吟咏几回顾。

王维追思黎阳丁三寓,

高适惜别南登黎阳渡,

贾岛黎阳情寄姚合书。

 

北宋惨,金兵犯,

战火云烟黎阳天,

大伾山下再次成边关。

黄河浪高伾山晓月寒,

金贼欲遁黎阳遭灾难。

 

靖康耻,怒冲冠,

桑村庙住收河山,

当夸武穆歌泣话当年。

宋代文人几多赋诗篇,

惆怅黎阳过客空腹恨,

黎阳幞泥挥毫书感言。

 

金元过,明朝现,

王铎两次登青坛,

鹭涛虎岫遒劲壁崖间。

当年奉旨送灵王越还,

阳明书院建在大伾巅,

先哲墨宝诗赋有遗篇。

 

纯阳洞,石梯攀,

跃上太极宫楼观,

苍茫群山伏地云拂面。

卫水映金大河平畴变,

回望黎阳飞越数千年,

村镇披霞夕阳山外山。

 

注18:秦汉城阙,浮丘山巅直到明洪武,说的均是黎阳古城的迁徙。黎阳古城秦汉之前位居大伾山北麓,汉末因水患黎阳古城而成湖,遂移城至浮丘山巅。黎阳城历经置州置郡,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终成昔日黎阳城。

注19:黍离之悲,麦秀之感,出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序:“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 其中的“黍离”说的是诗经中的诗篇,西周危亡之时,周平王在诸侯的护卫下离开了故都镐京,迁都到中原地区的洛邑,开始了东周时代。东周时代的诗人伯封路过旧都镐京时,见昔日镐京宫殿被夷为平地,种上了庄稼,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诗人伯封联想起自己的家事,不胜感慨,写下了《黍离》这篇哀婉悲伤的诗歌,抒发对家庭不幸和西周灭亡的沉痛心境。其中的“麦秀”说的是箕子、微子所写的两首《麦秀歌》,歌中说的都是商代帝辛,箕子表达的是哀婉,微子表达的是仇恨。

注20: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回白浪,出自唐代杨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注21: 大澶湖,明代之后的浚县东城门横额为“东望澶云”,古时浚县东有大澶湖,站在浚县城东门,可看到澶湖上升起的白云,也就是澶云。五代十国时还有澶州建制,澶州位于今濮阳西南,浚县东北,赵匡胤曾做过澶州地方官。

注22:南望果园,出自曹丕《黎阳作》。

注23:忆起春日限韵诗怀古,指清代诗人所写的多首《春日黎阳怀古限韵》,作者有程淓、刘玉瓒、蔡士元、王芝、李湘润、刘余锡、朱陛鹓等。

注24:惆怅黎阳,出自隋代江总《济黄河》:“ 留连嗟太史,惆怅践黎阳。”

注25:长河隔孤旅,出自唐代皇甫冉《送萧献士》:“长河隔旅梦,浮客伴孤云。淇上春山直,黎阳大道分。”

注26:故人高卧,出自唐代岑参《 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注27:愁句,出自宋代赵鼎臣《挽故致政大夫诗》:“大岯山下路,愁句向谁论。”

注28:缇萦女,勇救父,说的是西汉名医淳于意,曾经当过齐太仓令,因医病得罪权贵小人,被判进长安受刑,被他的小女儿缇萦进京喊冤免罪,回程路经黎阳,太仓公不幸命归,墓茔葬于大伾山北麓。

注29:黎蒸,王莽建起新朝,改黎阳为黎蒸。

注30:千里寻兄古城把情诉,三国时刘关张古城会当是在黎阳,关公后来斩颜良诛文丑也是在此地,浚县境内有颜良墓。

注31:曹家领兵几经黎阳路,建安九年(204),曹操欲攻邺城,为了运粮草,在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集淇水入淇河古道白沟,以通漕运,后人便称此地为枋头。当年的枋头是黄河文石津渡口通向邺城南北大道上的要塞。建安八年(203),曹丕领军自邺城路径黎阳,写有《黎阳作》。

注32:轮番登台乌孙兽不如,浚县大禹的化身大石雕唇紧闭,目圆睁,面东坐观,除了看到滔滔的黄河,也看到了北朝时期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杀戮造孽,那些来自塞外野蛮的族群,尤其是石勒与石虎,落后低级的生活,残暴嗜杀的恶性,他们蹂躏中原,大搞民族歧视政策,血洗汉人,灭绝人性,惨无人道。那个时期,浚县境内的汉人被石勒几乎杀尽,石勒是浚县先民的历史仇人。

注33:束甲负戈征战南北路,后军济河黎阳屯垒筑,出自南北朝时代刘义恭《拟古诗》:“束甲辞京洛。负戈事乌孙。后军济大河。筑垒黎阳屯。”

注34:杨玄感,黎阳反隋,杨玄感是司徒杨素之子,家世显贵,杨素被杨广猜忌,早有谋反之心。大业九年(613)春,隋朝二征高丽,杨玄感在黎阳督粮,当时全国起义军星罗棋布,瓦岗军就在黎阳津南举事,他见有机可乘,于是滞留漕粮,召集亲故,于六月初三率兵据黎阳城,置官属,造兵甲,征丁夫,起兵反隋。杨玄感起兵,使得隋内部大分裂,隋朝震动很大,后围攻洛阳兵败,八月初一杨玄感死于陕西商县。

注35:李密檄文长安来相助,贵族出身的李密自长安应召至黎阳军中,为杨玄感谋主。大业十二年(616),李密投奔瓦岗军,写有《讨杨广檄文》。

注36:瓦岗军师出生韩寨府,滞留大伾山头军旗舞,瓦岗军师徐懋功自称是韩府寨人,其实是黎阳城北韩寨府人。大伾山上有一处中军亭,就在禹王庙前,是隋末瓦岗军所建,当时用于练兵点将,瞭望敌情,徐懋功在此驻军三年之久,至武德三年才调长安归附唐朝。中军亭元朝时倾倒,仅存亭基和柱基,公元1984年恢复为六角攒尖顶的形状。

注37:黎阳粮仓,建立于隋朝文帝时期,沿用至北宋,此粮仓西濒大运河西线的永济渠,也就是后来的卫河,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黎阳粮仓是国家的重要粮仓之一,历来地位重要,有“黎阳收,九州固”的说法,隋唐对黎阳粮仓的管理一贯很重视。隋末几次征辽,都曾派人在此督运漕粮,杨玄感据黎阳反隋,经济上就是凭借的仓内储粮。

注38:李密墓,位于大伾山西南,元代前墓已被盗,墓冢已无处可查,唯留《李密墓志铭》石碑一块,为魏征撰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李密长于谋略,投奔瓦岗后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大业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二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后来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率众十余万西归,李密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两军在同山激战,宇文化及兵败北走。李密虽胜,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王世充组织了二万多人马乘机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十一月,李渊遣李密等到山东(华山以东)去招收旧部,受到李渊猜疑被斩。碑文记载,李密对唐朝有功,然而却被李渊所杀。

注39:黎阳战火兵家据,安史之乱时,浚县成了朝廷与反贼争夺的战略要地。

注40:浚郊避乱吓坏小韩愈,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削藩战争发生于公元763年至779年之间,韩愈三岁丧父,由兄韩会及嫂抚养,早年流离困顿,削藩战争兵荒马乱时,韩愈躲避在浚郊,韩愈《答张彻》诗中有“浚郊避兵乱”。

注41:唐代文人经行处,唐代暂居或者路径黎阳的著名诗人有白居易、王维、岑参、高适、贾岛、韩愈、元稹、刘禹锡、张九龄、李绅、李嘉祐、薛能、罗隐、吴融、朱湾、姚合等。

注42:黄河浪高、金贼欲遁出自宋代晁说之《旅次大风》:“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

注43:桑村庙住收河山,南宋绍兴十年七月,岳家军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开封,金人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奉岳飞之命抵达黄河北岸的梁兴,与太行山义士和两河忠义民兵会合,大败金兵,收复了垣曲县、孟州、卫州、怀州、赵州等地。岳家军曾住在黎阳城北的桑村庙,桑村庙是供奉佛、道、儒的一座古庙宇,比浚县浮丘山上的碧霞宫要早得多。僧俗在道路两旁,顶盆焚香,箪食壶浆,以迎接岳家军,受伤的岳家军将士就在桑村庙内疗伤。

注44:宋代文人几多赋诗篇,宋代写到黎阳的诗人有宋祁、张舜民、彭汝砺、华镇、晁说之、王庭珪、周麟之、罗愿、张尧同、范成大、谢翱、苏辙等。

注45:惆怅黎阳过客空腹恨,出自宋代张尧同《嘉禾百咏 卫墓》:“惆怅黎阳客,飘流浙水滨。定忘空腹恨,知是赤心人。”

注46:黎阳幞泥,出自宋代宋祁《得扬州书》:“宴开河朔千人帐,书用黎阳一幞泥。”

注47:鹭涛虎岫,王铎两次登大伾山,龙洞之南留有他的诗,山的壁崖上留有他挥毫写下气度恢弘的四个大字“鹭涛虎岫”。

注48:阳明书院,当年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归故,曾在大伾山上讲学,故建起来阳明书院,讲学期间,王阳明写有《大伾山诗》《大伾山赋》。





 

 
     
我的故乡黎阳城(2)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