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 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
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5-12-17 13:10:15

(2015-12-17 11:45:25)

     今天上午,参加市社科联召开的2015年立项社科项目督促完成会议。会上拿到一本2015年底期《淇水论坛》后,不经意间发现一篇《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题下署着我的名字。浏览文字,感到既陌生又水熟悉。仔细想来我并没有给贵刊投子贡儒商文化的稿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惑,在网上一搜,原来是平湖秋月根据我《中华儒商始祖子贡》摘编整理加了标题后,刊载于《国学读本》2010年六月号。《淇水论坛》的编辑老师知道我研究子贡文化情况,转载时署上了我的名字。在此表示致谢的同时,将平湖秋月摘编组文贴出。

    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的儒商道

     之一:内儒外商,文行忠信

    子贡是一个儒商。他是孔子的高徒,是七十二贤中的佼佼者,有着纯正的儒家文化背景。子贡与具有早期道家思想的范蠡比较,似乎更具有典型的意义,就如《论语·述而》篇所讲到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所谓“文”,就是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所谓“行”,就是指一个人的社会经验。孔子认为,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所谓“忠”,就是下级对上级的忠诚。

    所谓“信”,就是指人际交往中的“信用”和“信誉”。

    也就是说,在子贡的观念里,一个真正的“儒商”,不仅要有学问,包括书面知识和社会经验,而且还要有“道德”,也就是“忠”和“信”。

    至于学问和道德的关系,孔子教导子贡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道德是第一位的,如孝、悌、信、仁等,其次就是社会经验,然后有了“余力”,则就去学习文化。道德在先,学问则次,也就是做人应重于做学问。

    作为一个商人,求富取利无可非议,但要符合道德原则,并且要把道德放在前面而后才是利益。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见,孔子对道德仁义的看重程度,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孔子的教导对子贡后来的人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把学和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在他的言行举止上,无不体现着儒家的思想,使精神上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所以他不但有钱而且也有了心理上的幸福。

   之二:诚信为本,一诺千金

    言必信,行必果,以诚信作为人生的准则,才是一名儒商的根本要求,这也是儒家先哲子贡所提倡的重要美德。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商之本,是商业活动顺利进行,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如果讲信用讲到了众所皆知的程度,即树立了信誉,那么他就享有了一种无形的资产,这样的人去做事情总比一般人多几分可靠性。

    在《论语·颜渊》篇中,子贡与孔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叫做“子贡问政”,也就是子贡在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而子贡却问道:“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在这段对话中,孔子强调了一个“信”字。“信”是本,没有“信”一个政府立不起来。推而广之,没有“信”一个人也立不起来,那么一个企业无信自然也会没有商家和他来往。

什么叫“诚信”?广义来讲,就是诚实守信。把诚信二字分开来解释,诚就是真诚、诚实、虔诚之意,而信则是信用、信誉、守信之意。诚偏向于内在,偏向生命主体,而信则偏向于外在,偏向于行为表现。诚为体,信为用,以诚为本,方能有信用和信誉,方能言行一致,对人“一诺千金”。

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那么人们就不会相信他的承诺,那这个人在人们的眼中也就毫无价值了。有了信誉的保证,人们就觉得你说的话值得信赖,也就多了一份成交的可能,少了一分疑虑和不安。而且,拥有这样的好名声,各行各业的人都愿意与你打交道,愿意与你交结为朋友,这样你就会在无形之中多出了很多条可以走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诚信又必须与行动相结合。按照《论语·先行》中记载,子贡问:“如何去做才能成为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就是说,先为人们做出语言上的保证,然后再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意即君子必须做到言与行的一致。所以,检验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是否讲究诚信,只要从“言行一致”便可以得出结论。

行动是人的外在的行为,但外在的行为必须同人的内在精神相应。如果缺乏内在的精神,则外在的行为就成为一具空壳,或成为一种形式。在商业活动中,人们一贯提倡礼貌待客、微笑服务,但如果对顾客心中没有敬意和爱心,这种礼貌和微笑可能就是对金钱的礼貌、对金钱的微笑,而最终让顾客厌恶。所以,在行动时心中一定要有诚意,同时诚意也一定要用行动表现出来。

如果人都能珍惜自己讲信用的声誉,继续发扬讲信用的美德,美名一定也会越传越广,越传越大。那么,利润也会随之见长,而且会越长越高。

   之三:以仁为本,以和为贵

子贡不仅讲求信誉,而且还特别强调宽恕和仁爱。

在《论语·卫灵公》篇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像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子贡的经商过程中还有很多,如“已欲立而欲人,已欲达而达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就是宽恕和仁爱。

讲求“仁”也代表了儒商的另一思想——“尚和”思想。

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子贡深受这一思想的熏陶,并且把这一思想贯彻到了他的经商过程中,即“以仁为本,以和为贵”。

“和”即和谐、团结、融洽的意思。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追求“和”的理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性情和顺、纠纷的和解与和好、协作中要和衷共济、国家之间要和平相处等等,这都是儒家文化“和”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最高目标与追求。

一脉相承的,儒商也非常重视“和”的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他们提倡“和气生财”,“和为贵”,认为“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和谐,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和谐,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和谐,商家与社会间的和谐,都是实现管理目标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过于争强斗胜常常会导致两败俱伤,而合作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利益,在“存异”中求发展和进步。

而要想达到“人和”的效果,就应该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情感桥梁,就是“仁”。所以,“仁”与“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一贯主张,做人要有“仁”。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爱人也即尊重人、爱护人和帮助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在仁道之人的统领下,人们之间才会达到和谐和融,从而才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情同一家。

换个立场来讲,在你拥有一颗“仁”者之心的同时,你也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从而处理好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如何做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同样别人也会对你怀着一颗“仁爱之心”。

而在对内的经营管理中,就要施行仁道。善待员工,像对待自己的血缘亲情那样,了解、尊重、信任员工,并且还要“知人善任”,用信任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理解和支持,以此增强凝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与企业之间能够同患难、共命运,水乳交融。

现代的商人应该以现代人的眼光去更好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传统伦理和现代法治有一个透彻地了解,把传统儒学“仁者爱人”的胸怀和法治社会“人人平等”观念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使“和气”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财”。

   之四: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作为一个现代商人一定要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

儒商的价值观所包括的是仁爱善良的道德观、强国富民的目的观、取财有道的价值观、以民为本的服务观、见义勇为的责任观、公正平等的权益观。一言以蔽之,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爱财”即是要发展经济,追求货币增值,这是商人的本性,而“有道”即是要讲人性、守道德,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二者的结合,才体现出儒商经济伦理精神的本质。所以,商人除了金钱之外,还应该有一种对至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也就是对“义”的追求。

孔子教导子贡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作为一名儒商,子贡认为追求金钱只是一种实现其人生目的的条件,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积极以自己的优势服务于社会的一种活动。因此,他时刻都保持着“见利思义,见危受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经营信条。并且,当孔子说到“非尔所及也”时,子贡又真诚地向孔子解释道“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子贡对事态从不敷衍掩饰,虽然他没有孔子的境界高,但他能做到这一点也实属难能可贵,其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之态犹如清澈见底的澄明湖水。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就是说,如果能通过正道富起来,就是我给人赶车作仆也愿意干,如果是不可取的不义之财,那么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了。

赚钱必须用正当的手段,取得正当的利润,或者说赚钱必须是“义利并重”、“合义取利”,所以通过勤俭致富、智慧致富、信誉致富、互利致富才是儒商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反映到经营理念中就是内敛与外张,就是义利相生。在“义”和“利”不可兼得时,要舍“利”而取“义”。

一名现代儒商,应该注重从自身的内在角度来发掘潜力,强调向内用功——具有“义”的品格,只有“义”才能促进“利”的产生。

   之五:研究规律,把握商机

在商场上,机遇仿若是一枚转瞬即逝的子弹,在机遇面前是否能果敢地进行科学决策,对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机遇是企业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但要抓住它,就必须了解机遇的特性:

——普遍性。只要有市场,有经营活动,从客观上来讲就存在着经营机遇。

——偶然性。“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正是最好的说明。

——消逝性。机会的出现与客观条件具有一定的关连,当客观条件变化时,经营机会就会随之消失或流逝,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说明了机会的消逝性。

——开发性。当今世界一些大公司每年投入大量研究开发资金,研制新产品,创造机会,引导消费,占领市场,席卷机会创造的丰厚利润,就是充分利用了机会的可开发性。他们经过主观的努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营机会的出现条件,从而引导了消费,创造了市场。

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中所说的“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赀。”就是指子贡在经商时能够估计到市场的变化,从而获得有用信息,抓住机遇。

其中,所谓的“好废举”、“废举”,就是“废著”、“积著”之意。在裴驷的《集解》中,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废举谓停贮也。与时谓逐时也。夫物贱则买而停贮,值贵则逐时转易,货卖取资利也”。同样,在《战国策·赵策》中也这样指出:“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谦司时。时贱而卖,虽贵已贱矣;时贵而买,虽贱已贵矣。”从这里来看,作为一名“良商”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司时”,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善于捕捉机遇。

当时,子贡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其时已出现了铁器牛耕,从而引起了当时生产力的大发展,商品经济也盛极一时。作为“达人”“哲人”的子贡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悟出了社会经济与个人致富之道。再加上子贡见多识广,反映敏捷、具有经商的头脑,善于掌握市场信息,总是对预测物价的涨落非常准确,所以使之成为了家累千金的巨商。

   之六:仗义疏财,回报社会

一个商人的发展和他的心怀、责任感成正比。只有具有博大胸怀而富于社会责任感的商人,才能成就大事业。

作为“人之需”的儒商,挣钱不是最终目标,治国平天下才是最高的理想,而其它的一切则都应该是在为此目标铺路。讲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群众、资财、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犹如三根木杆捆在一起的三脚架,如果缺少了一杆,就不可能站的起来。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的“治国”之道,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财政,必然就没有一个完整美好的政权,这都是古今中外千古不易的大原则。

儒家思想倡导积极入世,而儒商在经商实践中也应该始终贯穿这一儒学理念:重视道德自律,提倡爱国爱民,明理诚信,对社会具有深沉的的责任感。在这一点上,作为儒商鼻祖的子贡可谓其先行者。

子贡躬行儒学,克己自律,他追求做人要表里如一,“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既要“贫而乐,富而好礼”,更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他经常散发家财救济困窘,连孔子也自叹不如。

在《吕氏春秋》中,曾经记述着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意思是根据当时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了奴隶,有人出钱赎回来,事后可以找国家报销赎金,并且国家还要给予精神上的表扬。有一次,子贡到别国做生意,就赎了一个同胞回来,事后却拒绝了鲁国支付的赎金。其人道主义博大胸怀可见一斑。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大将田常欲举师伐鲁,地微人寡的鲁国危在旦夕,孔子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派子贡说齐救鲁。子贡不辱师命,先后多次周旋于齐、吴、越、晋、鲁之间,大智大勇,藉其三寸不烂之舌,使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成功地制造了“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千古佳话。他后来长期担任鲁、卫二国宰相之职,成为儒家第一代弟子中至富与贵者。

后来,有人称赞子贡贤于孔子,他则谦逊地说:“我好比是砌着矮墙的院落,人们站在墙边一眼就能看清屋内所藏;先生则是那高墙深宫,只有走进去,才知富丽堂皇。”

同样,子贡并没有超出儒商的发展规律,即拼博、成功、奉献三个节段。在刚一开始追求金钱的时候,他也是“穷则独善其身”,把金钱当作了一种实现其人生目的的条件。然而,在他“家累千金”之后,他却能开始“兼济大下”。

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回报。这就是子贡当时遵循的经商和做人原则,也是留给我们后世人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中华儒商始祖子贡》中州古籍出版社,标题为编者加)





 

 
     
六种修炼——解读端木子贡儒商道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