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春染卫水百里卷 浚州桥上的《正月》(57) 图中…春染卫水百里卷 浚州桥上的《正月》(57)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春染卫水百里卷 浚州桥上的《正月》(57)
图中…春染卫水百里卷 浚州桥上的《正月》(57)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8-16 0:58:26

  《正月》的出现是浚县文化史上的大喜事。

《正月》局部

    2004年正月庙会期间,朋友柴秀君见到我说,省文联画家王群以咱县庙会为题,画了幅工笔长卷《正月》。当时我没怎么在意,隔了两天,市文联李建东主席电话中情不自禁地讲起了《正月》。由于我供职宣传部,出于职责,随即向常委部长作了汇报,并在当天和王群老师取得了联系,第二天便和两位领导赶赴郑州拜访王群老师。

    当时,《正月》还在省书画院装裱,王群老师便带我们到书画院看《正月》。当这幅长卷徐徐展开进入视野时,兴奋的心情无法言表。刚从现实的正月庙会上走来,又被《正月》带进了艺术化的正月庙会,熟悉而又陌生。陌生的是没想到司空见惯的庙会事物,被画家表现得这样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1964年,王群作为“四清”工作队成员来到浚县,在大运河西岸的屯子公社侯胡寨大队工作。那年,他第一次赶正月庙会。他以一位艺术家特有的心智感到:这是一个集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之大成的理想绘画背景。“四清”工作结束后,他年年从郑州到浚县赶正月庙会,全身心地感受庙的红火氛围,观察庙会百色人等,体验庙会民俗生活,采撷庙会文化珠玑。在此基础上,历时12载,精心创作出了大型工笔长卷《正月》。《正月》长25.4米,高0.83米,画中人物达1.7万多人,而且每个人的服装表情各有特色。画家将庙会的文化氛围、民俗特色、火爆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改革开放初期中原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正月》面世后,立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中国当代人物画的黄钟大吕”。冯骥才先生看了《正月》,惊喜地说:“河南又出了个大东西。”

《正月》局部

《正月》局部

    2004年8月,“河南文化周”在法国巴黎开幕,王群的《正月》应邀赴法,当地的《欧洲时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展览是在法国华侨华人会馆举行的,但《正月》吸引了法、英、意等不少欧美国家画家的关注。一位法国画家说:中国艺术太迷人了,不但画得气势大,细部也很精美,完全可以同世界名画媲美。

    2004年9月7日至9日,在鹤壁剧院举行了《正月》“回乡”展。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正月》画的是家乡的庙会,大家看了感到亲切,感到兴奋。家乡土地孕育了《正月》,《正月》又感染了这块土地上成长的人。不少观众争着和画家王群合影,和《正月》合影。更感人的,还是《正月》作者。王群先生将这次展出售出的高仿真《正月》的收入,全部捐献给了当地贫困家庭的学生。

    2010年初春的一天,住建局赵文明局长从郑州给我打电话说,大运河上正建的浚州桥,领导要求建成具有强烈浚县文化符号的景观桥,打算将《正月》镌刻到浚州桥栏板上,让我帮助征求作者意见。我听后心中没底儿,不免忐忑。可当我电话中讲明意思,王群老师爽快答应,并表示不要任何报酬。这年8月,《正月》长卷被雕刻在了大运河浚州桥的栏板上。从此,《正月》和大运河紧密联合在了一起。《正月》,真正回到了家乡。





 

 
     
图中…春染卫水百里卷 浚州桥上的《正月》(57)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