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浚县历史 浚县石刻艺术 (55) 图中浚县历史 浚县石刻艺术 (55)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浚县历史 浚县石刻艺术 (55)
图中浚县历史 浚县石刻艺术 (55)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8-11 21:41:55

    浚县石刻艺术历史悠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造就一方民间艺术。浚县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民间艺术之乡”。

姚厂村出土的汉画像石   

姚厂村出土的汉画像石 

    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境内分布着大伾山、浮丘山、同山、白寺山、象山、善化山、凤凰山、紫金山、黑山等9座山峰,盛产青石和花斑石。青石结构紧密,没有纹理,硬度造中,宜于抛光,不易风化,是雕刻的一乘石材;花斑石历来以质地细腻,花纹艳丽,光泽如玉,易雕易磨而著称。大自然的赐予,为石刻艺术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浚县石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如果说,浚县出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石质工具,证明了原始先民从石器的制作过程中获得了雕刻技术的训练,孕育着雕刻艺术才能和审美观念的话,那么,郑厂村、姚厂村、贾胡庄村出土的汉画像石则标志着浚县石刻艺术的崛起。纵观数千年浚县石刻艺术发展史,可以这样说:浚县的石刻艺人从汉代出发,在创造了“汉画像石”、“中国最早的大石佛(大伾山大石佛)”后,他们求索的脚步就没有停止过,北京十三陵、南京中山陵、开封龙亭、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历史性重大建筑中,都少不了他们非凡的身手。

北魏石狮(现存河南博物院) 

北齐四面造像碑(正面)

    浚县石刻艺术的表现内容包罗万象,十分广泛,涉及习俗、信仰、生活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可分为宗教石刻,陵墓石刻,旌表、景观牌坊,摩崖石刻和建筑构件等。

    由于浚县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刻艺人绵延不绝,在一代代艺人的不懈追求下,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了壮丽辉煌、璀灿夺目的石刻艺术珍品。2001年6月,大伾山摩崖大佛、浮丘山千佛寺石窟、陇西尹公浮图、北魏石兽、唐代大伾山铬,《准敕不停废记》碑、《康显侯告》碑、龙洞壁雕、王阳明《登大伾山》诗、王铎摩崖题记等10项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大伾山、浮丘山上星罗棋布的石刻艺术品,不仅构成了一道令人叹为观止的亮丽风景线,而且使其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中国石刻艺术宝库。

天齐庙宋代云龙石柱 

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的明代恩荣坊 

清代石香炉  

郑厂村一民居门石匾 寿星仙鹤图 

天齐庙二龙戏珠石照壁 





 

 
     
图中浚县历史 浚县石刻艺术 (55)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