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犹如山林的眼睛,透视出一座山的意蕴、一座山的文化精神。一座山,因为有了庙宇,更显山林的静谧与辽远。林立的寺院道观给不高不大的大伾山增添了几多神秘。
太平兴国寺山门
太平兴国寺在大伾山东山腰,背倚山崖,坐西面东,山门面阔三间,匾额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题写。山门内供奉着四大天王,以祈求风调雨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洞、朝阳洞等。
太平兴国寺是全国唯一一座以皇帝年号赐封的寺庙。北宋第二代皇帝赵光义与太平兴国寺有何不解之缘,令他以自己的年号钦赐这座古寺庙?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太平兴国寺朝阳洞
太平兴国寺摩崖佛雕像
传说当年赵光义闯幽州,被敌兵追杀,赵光义身负重伤,逃到黄河岸边,却无舟渡河(当时黄河还未改道)。身负重伤的赵光义,前有滔滔黄河,后有敌兵追杀,可谓命悬一线。这时,兴国寺僧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救回寺内,轮流照顾,每天替他上药治疗。在太平寺僧人的精心照料下,赵光义的伤势很快痊愈了。为送赵光义过河,僧人历尽周折找到在河上靠捕鱼为生的父女俩。深受战乱之苦的父女俩,对金兵深恶痛绝,听说大宋元帅要渡河,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父女俩悄悄划着小船,躲过敌兵岗哨,但由于天黑水急,在艰难的渡河中,被金兵听到动静,就盲目地放起冷箭,老渔翁身中数箭,在他奄奄一息时,依旧不忘叮嘱女儿一定将赵元帅送向对岸。渔姑忍着失父之痛,划动双桨终于将赵光义送出虎口。后来,赵光义登基做了皇帝,当听到大伾山僧人呈报有寺无号时,他不忘当年救命之恩,就用自己的年号封该寺为太平兴国寺,于太平兴国三年立碑《敕赐太平兴国寺记》,以示对这段铭心经历的纪念。自宋帝赵光义钦赐寺名,太平兴国寺也自此著名。
太平兴国寺的始建年代,已无可考。如今院内有一通立于太平兴国二年(997年)的石碑,为《敕赐太平兴国寺记》碑。因年深日久、风吹雨淋,碑文已模糊不清,仅有三分之一的字迹可辨。碑文中记载了当时有寺无号,众僧人呈报朝廷,北宋皇帝赵光义钦赐寺号的过程。跳过辨别不清的字迹,依然可以从中得知,太平兴国寺晚唐五代十国就已经存在。太平兴国寺在唐代还不叫寺,而叫庵,后为兴国寺,直到太平兴国三年,北宋太宗赵光义以自己的年号赐封“太平兴国寺”,并立下此碑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