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浚县历史 黎公祠(46) 图中浚县历史 黎公祠(46)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浚县历史 黎公祠(46)
图中浚县历史 黎公祠(46)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8-4 0:34:36

    子贡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他将孔子儒家学说运用于经商中,成为家累千金的富商巨贾,被后人奉为儒商始祖。

摄于1926年的子贡祠堂

    他凭借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群的外交手腕,使孔子儒家思想遍及天下,后人无不敬仰。唐玄宗赐封端木子贡为“黎侯”,宋真宗加封子贡为“黎公”……子贡故里浚县的黎公祠(俗称子贡祠)则成为后人拜谒、追慕先贤子贡的圣堂。

    宋徽宗政和五年(当时浚县称浚州,治所在浮丘山上),孟子后人都水使孟昌龄代表官府,在浚县浮丘山修建了子贡祠庙,名为黎公祠,并由子贡后人专职掌管子贡祠庙祭祀。子贡五十世后裔端木高,是目前查找到的子贡后裔享受政府津贴(祭田二百亩)专职掌管子贡祠祭祀的第一人。

子贡后裔端木智侣和友人在子贡祠古楷树前合影 1925年6月摄 

    明代废州为县,县城向浮丘山北平地迁移。明弘治十二年(1499),知县刘台将位于浮丘山的子贡祠移建于浚县古城南门内南大街路东,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因农机公司占用被拆除。

    昔日子贡祠类似于浮丘山碧霞宫的建筑格局和样式。它坐北朝南,占地20多亩,规模恢宏。祠西临街正对梅花巷,今三粮店处,有“先贤子贡故里”碑一通,通街牌坊一座,牌坊上题“黎公祠”。子贡祠大门前有照壁。过木栅栏大门,可见带前廊的卷棚顶大殿5间。殿内供奉着子贡塑像。大殿东西两庑设有黎公书院(又名性道书院)。栅栏门下,有卧碑6通,为明清时重修碑记以及奎图石刻。殿西北隅有棵胸围3米,枝繁叶茂的楷树。它的叶如槐而较长,又似柳宽而短,只开花,不结果。每逢春天,褐色如桑葚一般的小花布满枝头,花团似锦。

    传说,楷树天下有二:一在孔林(早已枯死),一在黎阳城内(今浚县)。

    关于这棵楷树,还有着神奇的故事。公元前479年,孔子辞世,子贡感念师恩,悲痛欲绝,两支哀杖入土尺余。尊师重道的子贡特于孔子墓旁结庐守墓六载。守墓期间,子贡目睹两支入土哀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其叶似柳非柳,似槐非槐,十分珍奇,想起恩师品高亮节、博学善教,犹如眼前这棵坚实挺拔的楷树。守墓期满,子贡为永缅恩师,特移一株带回故乡,植于庭园,以志朝夕不忘师尊。子贡谢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在楷树旁修建了子贡祠。

    “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北宋孙奕在他的《履斋示儿编》中说。因这两种树都生长于圣贤的墓旁,后世便把那些高风亮节、可为师表的人称为“楷模”,楷模一词由此而来。

    子贡祠旁的楷树,根深叶茂,凌云擎空,树干可四人合抱,自子贡手植楷,一直生长了2400余年。直至1940年,日寇盘踞县城时,渐次枯萎,饮恨而逝。这株楷树树干,一段长约4米,存于子贡后裔端木庆国家中,一段存于山东郓城林集端木祠子贡塑像前玻璃罩内,似乎以另一种姿态昭示着一种不倒的精神楷模。

    如今,被废弃的农机公司仓库房和办公房盘踞的子贡祠遗址,还存有断成五截的“先贤子贡故里碑”一通;立于清光绪年间的“先贤端木祠古楷行碑”一通;正面阳刻“威风雅望”的石匾一个。“先贤端木祠古楷行碑”碑文以七言韵诗,赞美了楷树的奇异风范,记载了端木祠楷树为子贡所植。据端木庆国介绍,原子贡祠内的三道牌坊,两道“证圣之门”、“性道书院”的匾额,以及众多的碑刻都没能保护下来。

    满目疮痍的子贡祠遗址,在黄草萋萋里,每年还在迎来寻古悼今的文化旅人以及寻根问祖的子贡后裔。一张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子贡后裔和程咬金后人在子贡祠楷树旁的合影,成了最为珍贵的影像。

    “翠柏阴阴古道傍,先贤旧宅自齐梁。孔门何止三千士,圣域谁窥数仞墙……”

    “性道文章分显微,畴能颖悟话真机。自经端木发精蕴,千古相传道有依。”

    “曾作素王奔走臣,六瑚四琏擅名珍。分庭能抗诸侯贵,结驷不骄处士贫……”

    ……

    历代文人雅士在此留下的怀古思幽、拜谒子贡的诗文,入景、入境,带我们一起走进那时的子贡祠。





 

 
     
图中浚县历史 黎公祠(46)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