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浚县历史 大运河遗产点黎阳仓(39) 图中浚县历史 大运河遗产点黎阳仓(39)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浚县历史 大运河遗产点黎阳仓(39)
图中浚县历史 大运河遗产点黎阳仓(39)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7-30 20:42:20

    古有言:黎阳收,固九州。浚县自古至今,不仅是天然大粮仓,区域内还一直设有国之重仓。

黎阳仓遗址全景俯瞰

    殷纣王时期的粮仓设在钜桥,《史记·殷本纪》载:“帝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尚书·武成》载:周武王伐纣,“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

    《资治通鉴》和《隋书》记载:隋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下诏,在黎阳置黎阳仓,“此非一邑之仓,乃天下之仓也”。黎阳仓是隋代主要国仓,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黎阳仓后来逐渐堙没而不知其之所在踪迹。建国以后,历经多次文物普查,始终未能找到真正打开黎阳仓遗址之谜的密钥。长期以来黎阳仓遗址的确切位置一直悬而未决,探寻黎阳仓遗址之谜,成了文物考古部门亟待解决的历史命题。2011年10月,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领导莅浚调研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时提出,要尽快开展考古调查,寻觅黎阳仓遗迹。

建筑基址出土的“官”字印戳板瓦

 

出土的瓦当
 

出土的石臼

    2011年 11月10日上午,考古工作者在浚县大伾山北麓掘下洛阳铲,寻找黎阳仓的考古调查开始了。经过近一个月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与黎阳仓有关的主要遗迹有:仓城城墙、护城壕沟、夯土基址、仓窖遗迹等。是年12月,正式对黎阳仓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目前已探明储粮仓窖84个,口大底小,皆为圆形;口径大小不一,小的8米左右,大的14米左右,大多在10米左右;窖底距现地表最浅3.8米左右,最深约7米。总体上看仓窖排列基本整齐有序,仓窖南北向大致有七排,东西向排列,除东北部外,每排约10个左右。

    考古专家认定,黎阳仓遗址先后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地下储粮时期,仓城及仓窖建于隋初,废弃的时间大约在唐代中期以前,可能会早到唐初。第二阶段为地上仓储时期,北宋时期的仓库可能始建于北宋早中期,废弃时间大约在北宋晚期。这两个时期黎阳仓的建置与存在原因,均与南北大运河永济渠有重要关联。黎阳仓的考古发掘,对于佐证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编号为C18仓窖北壁断面





 

 
     
图中浚县历史 大运河遗产点黎阳仓(39)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