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6日,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国家文化部公示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浚县正月古庙会成了纳百川、汇巨流的人海 龚伟摄
浚县正月古庙会源远流长。庙会风俗,起于何时,学者说法不一,但有一共识,即源于先民的祭祀活动。《礼记·杂记下》记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观看蜡祭活动时,十分感概地说“一国之人皆若狂。”子贡为浚县先贤,他所看到的蜡祭,或许就在浚县,起码离浚县不远。浚县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祭祀活动,在东汉建武元年(25),光武帝刘秀北征王朗胜利凯旋经黎阳,在大伾山筑青坛祭告天地,为此大伾山一度曾称青坛山。
庙会因庙而生,因文化而兴。浚县有文字记载的“张公庙”建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至今已有1860年历史。享有“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开凿于北魏石勒时期,也已有1600多年历史。寺庙建筑为庙会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浚县正月古庙会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古庙会,还得力于历史上水陆交通的优势。特别是大运河疏通以后,使四面商贾汇聚舟车便利,八方游客云集浚县庙会畅通无阻。
尖子号齐鸣 吹红了正月 龚伟摄
品尝浚县传统名吃:子馍 龚伟摄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独特的空间,使浚县正月古庙会越来越红火,据碧霞宫明清时期碑刻记载:正月期间远近香客由会首带领,高挑朝山进香旗,直趋碧霞宫朝顶,大殿前铁火池内,香火昼夜不熄。庙院里外,人头攒动,县城四街人流如潮,水泄不通。
20世纪80年代之后,浚县正月古庙会规模更加宏大,可谓盛况空前。每年正月,吸引着来自豫、晋、冀、皖的大量游客,高峰期日客流量达30多万人。庙会上的民间社火竞相献艺,异彩纷呈;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小吃名食风味独特,生意火爆。浚县正月古庙会已成为中国传统春节文化和古庙会文化的活态化石和不可复制的中国民俗文化经典。目前,我们国家有关部门,选取浚县正月古庙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传承主体,拟将“中国春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宁军力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