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从路沟谈起(33)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从路沟谈起(33)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从路沟谈起(33)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从路沟谈起(33)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7-27 11:52:16

    看到这几幅老车旧照片,联想起了一次有关路沟的探讨。

    那年,客居河北省的《散文百家》主编、著名作家贾兴安来浚县探访故里。兴安乡友的老家在新镇镇长屯村,我和侯忠道陪其前往。

独轮木推车

    兴安是位家乡情结挺重的作家,他的多数作品都有乡土故里的影子。看了叔叔,又看了他幼年生活的老宅院后,兴安提议到村外走走。

    兴安先生的故里长屯村,是运河右岸、黄河古道左岸的一个历史文化很有讲头的村,大禹治水后,黄河第一次决口的地方堤壕村,就是这个长屯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

    到了村东北,我们拐向一条低洼的小路。小路明显低于两边的田地,像在一条沟里行走。这时,兴安说,这些年,一直没明白,咱这儿农村过去为何将路叫葫芦(音)沟?过去乡村的路为啥多在沟里?这葫芦俩字到底咋写?

 

四轮太平车和两轮马车

    兴安提出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想起我们村南边的几条路都叫葫芦沟,并且都在低洼处。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流传:一个扎头巾的男人在葫芦沟里跑,头巾一上一下地跳动。头巾被一个打野兔的看到了,以为是只野兔在跑,猎人举枪打兔,葫芦沟里的悲剧发生了。为啥将路叫葫芦沟呢?我们认为有三个原因:一是由老式车碾轧所致,老式车的车轮窄,又有铁毂包裹,再硬的土路也经不起的碾轧,经年累岁路就成了沟。二是民国年间一直战乱,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为交通安全,有意将路修成了壕沟。三是为珍惜土地,平时沟当路走,涝时当排水沟。至于为啥叫葫芦(音)沟,我们仨最后一致认为应是伙路沟。葫芦沟是伙路沟的转音。当下,本地还将邻里几家合用的路称为伙路。伙路伙路,和伙用的路。

    随着胶轮车的出现,伙路沟也逐渐消失了。21世纪初,浚县村村都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

 

轮拉车

古意浓厚的长屯村堤壕伙路沟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逝水 从路沟谈起(33)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