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名镇淇门(24) 读图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名镇淇门(24)
浚县3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三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读图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名镇淇门(24)
读图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名镇淇门(24)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2014-7-21 8:10:30

    在大运河浚县段,有不少因河而兴的历史文化著名村镇,淇门村(古淇门镇)便是其中之一。

     吴文民摄

    淇门古代又称淇口,因该处为东汉建安九年(204)之前淇河水走向黄河的首道门户而得名。

    淇门镇文化积淀深厚。曾是当年孔子适卫时讲学的地方,《淇门镇志》载:宋熙宁年间,乡人杨弼在孔子讲学旧址修建“宣圣讲堂”。东汉桓帝和平元(150)兴建的淇门“张公庙” ,是浚县有文献记载的最早庙宇,该庙及《张公神碑歌九首》,成为研究汉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学以及金石、民俗的珍稀文化遗产,九歌第一首起句便是“淇水汤汤扬清波”;唐至明代,名人大家驻足淇门,歌咏淇水的诗篇众多:唐代陈子昂《东征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云:“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唐代高适在《淇门送韦司仓往滑台》一诗中写道:“……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这些诗情真意切,以自然淳朴的文风描述了淇水悠悠情悠悠的情状,真是怀念如织,难以割舍。元代马德华《淇门飞雪》诗云:“淇水日夜流,沙堆积晴雪。 飞屑满汀洲,凝晖照溟渤。 寒通剡曲风,白映天上雪。 对景忆山阴,停舟叹清绝。”则生动地描述了晴日里淇水在淇门入卫时形成的壮观“雪”景,淇门风光可见一斑。淇门飞雪为浚州八大景之一。

 

淇门升仙塔    佚名摄于20世纪60年代中

    淇河一入淇门口,便实现了华丽转身,由细流融入浩瀚,由轻快走向负重,由诗河走向史河。才真正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皇权、民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了荡气回肠、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史诗绝唱:曹操凭白沟漕运粮草之便,击败袁尚,奠定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基;隋炀帝三征高丽,百万大军的运输、调动、粮秣供应,基本依凭这条河;隋大业九年(613),礼部尚书杨玄感不满隋炀帝的穷兵黩武,利用在黎阳督运粮草的机会,起兵反隋,焚烧了龙舟水殿,拉开了反隋大起义的序幕,成了隋唐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拐点……





 

 
     
读图 图中浚县历史 运河名镇淇门(24)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