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在《浚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上,著名旅游创新传播专家、中国十大杰出旅游策划人之一贾云峰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古城,都以故事为载体。”听后感到此言不虚,联想起洛阳,开封、邯郸、曲阜、蓬莱等中国古城,哪一座没有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故事呢?古城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八仙过海时汉钟离手中的芭蕉扇,甩到大海后扇子眨眼间变得大如蒲席,神扇载着正阳真人在浪尖上飞向大海深处。故事又如何仙姑手中的荷花,荷花一落海水,顿时光芒四射,绽放得大如磨盘,荷花载着亭亭玉立的何仙姑驶向大海……
禹王锁蛟 王少斌插图
每个古城拥有的故事,犹如众仙手中的法器,神奇的故事舢舨会举重若轻地承载着自己的古城,驶向历史浩渺的海洋。
浚县古城何不是这样呢?
小时候,我是听着浚县民间故事长大的。葡萄架下,依偎在曾祖母的怀抱里,身披树叶筛下的月痕斑点,故事显得神秘而幽远;夜晚的打麦场上,仰躺在麦秸垛上,看着满天星斗,嗅着新麦香味,故事显得飘渺而充实;冬日雪夜的饲养室里,围着一堆噼啪燃响的豆秸火,在十几头牲口窸窣的咀嚼声里,故事显得温暖而甜蜜……当然,听到最多的是耿演的故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个智慧过人,善于雄辩,惩恶扬善、风趣幽默的耿演,简直就是浚县的阿凡提,尽管可爱的耿演没有倒骑小毛驴的习惯。
那时,当我陶醉在故事情节里的时候,竟悄悄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啥时候能将这些故事编成一本书就好了。或许是一种缘吧,若干年后,果真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余秋雨先生有言:“一座城市若想由繁华上升到诗境,一靠景致,二靠故事。景致是空间之诗,故事是时间之诗。时间之诗未必尽是历史。”(《何谓文化·金钟楼碑》)当下,在对浚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强保护和复建,重铸浚县历史辉煌的特殊时候,承担《浚县民间故事》这部时间之诗的编纂任务,倍感荣幸和责任重大,委实不敢懈怠。
在编纂《浚县民间故事》过程中,我们本着珍视地域特色,保护故事原真性的原则,采用口头文学的讲述方式,尽量保留方言土语。以期日后能为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留下一份原生态资料。
《浚县民间故事》的编纂出版,自始至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借此机会,向有着强烈文化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故事讲述人 、记录整理者、编辑校对以及组织领导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